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黄铁矿化化石的成岩及风化过程
1
作者 蔡耀平 华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陕南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中部分化石以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软躯体管状化石为主要特征。对野外识别出的具有不同风化程度的3类粉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手标本特征对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研究。锥管虫(Conotubus)的化石成岩学... 陕南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中部分化石以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软躯体管状化石为主要特征。对野外识别出的具有不同风化程度的3类粉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手标本特征对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研究。锥管虫(Conotubus)的化石成岩学特征表明黄铁矿最先沉淀,随后方解石充填于黄铁矿留下的空隙或空腔中。这些化石所经历的第一期风化作用相对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化石成岩学信息;第二期风化作用则可能形成于一个氧化条件较强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黄铁矿 化石成岩 风化作用 埃迪卡拉纪 宁强 陕西
下载PDF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晚埃迪卡拉世高家山生物群岩相变化与化石保存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冀 刘卓 +3 位作者 蔡耀平 李朋 林晋炎 华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我国上扬子陕西宁强-勉县境内产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根据大量野外追踪、实地观察与室内岩相分析,对碎屑岩相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的出现与岩相横向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埋藏相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胡家坝露头带为相对远离风暴... 我国上扬子陕西宁强-勉县境内产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根据大量野外追踪、实地观察与室内岩相分析,对碎屑岩相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的出现与岩相横向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埋藏相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胡家坝露头带为相对远离风暴源的沉积序列,最利于化石的保存;高家山露头带则属于相对靠近风暴源的沉积序列,化石保存潜力不如胡家坝露头带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岩相变化 埋藏相 风暴岩 埃迪卡拉系 陕南
下载PDF
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埃迪卡拉纪晚期一类重要的标准化石 被引量:4
3
作者 华洪 陈哲 +1 位作者 蔡耀平 李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7,共6页
目的确定新元古代末期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作为埃迪卡拉纪晚期地层对比标志的可能性。方法以Cloudina的形态学、生态学为依据,确定其可能的生物属性;以Cloudina地质地理分布和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分析为依据,综合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结果... 目的确定新元古代末期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作为埃迪卡拉纪晚期地层对比标志的可能性。方法以Cloudina的形态学、生态学为依据,确定其可能的生物属性;以Cloudina地质地理分布和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分析为依据,综合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结果Cloudina可能是多毛类龙介虫,二者在管体形态特征、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可比性;Cloudina的出现都对应着碳同位素的明显正漂移,具有基本等时的特点。结论Cloudina是目前已知埃迪卡拉纪最有潜力的标准化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ina 生物属性 时空分布 标准化石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动物的“大辐射” 被引量:12
4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2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74,共34页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在短短的两千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这一事件奠定了显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础。普遍认为以软躯体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命进化中“失败”的尝试,与显生宙...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生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在短短的两千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这一事件奠定了显生宙生物演化的基础。普遍认为以软躯体为代表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生命进化中“失败”的尝试,与显生宙生物之间没有明确的亲缘关系。文中通过对新元古代管状化石记录的系统梳理,基于对高家山生物群中大量管状动物化石类群如Cloudina,Sinotubulites,Conotubus,Gaojiashania,Shaanxilithes及可能的Anabarites等的较为系统的厘定和形态学复原,提出在埃迪卡拉纪,与典型埃迪卡拉软躯体生物群演化相对应,在新元古代末期,早期动物的进化史上存在着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们形态复杂,生物构型多样,个体大小差异悬殊,生活方式繁杂,代表了地球生命史上一次重大的生物革新事件,并且其中部分生物成为寒武演化生物群的先驱。该文将这一辐射演化事件称为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开启了显生宙生命演化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末期 管状动物 大辐射 生物革新事件 高家山生物群
下载PDF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3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崔再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 生态多样性 生命创新事件 微生物席底 风暴事件沉积
下载PDF
绿色电池专用铜带的生产实践
6
作者 王跃进 陈伟文 +1 位作者 蔡耀平 冯标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76-179,共4页
电池的环保和性能要求的提高,绿色电池专用铜带应运而生。本文从原料把关、熔铸操作过程控制和轧制及退火工艺改善几个方面,对绿色电池专用铜带的生产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绿色电池 低杂质含量 晶粒度
下载PDF
高家山生物群中的黄铁矿化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蔡耀平 华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404-2409,共6页
晚震旦世的高家山生物群是一个以大量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的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在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产地极其稀少,尤其是前寒武纪几乎还没有相似化石记录的情况下,对其黄铁矿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和独特... 晚震旦世的高家山生物群是一个以大量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的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在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产地极其稀少,尤其是前寒武纪几乎还没有相似化石记录的情况下,对其黄铁矿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和独特的意义.早期黄铁矿化作用在高家山生物群化石保存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2个主要因素保证了化石的成功保存,即生物体的快速埋藏和快速矿化.前者由长期的风暴沉积控制,后者依赖于沉积物中充足的可利用性铁的供应.Conotubu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资料表明,管体有两种不同程度的保存方式.一种属于矿化较早的管体,完整地保存了管壁和管腔部分,但没有保存精细结构.另一种属于矿化较晚的管体,部分地保存了管腔和完整的管壁.莓球状黄铁矿的粒径统计反映了它们保存于2个含氧量截然不同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学 软躯体化石 黄铁矿化作用 新元古代末期 Conotublfs 陕南
原文传递
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伟 蔡耀平 +4 位作者 关成国 万斌 陈哲 周传明 袁训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9,共12页
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磷酸盐化、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硅化、以及粘土矿物交代。文中综述了以上各种化石保存方式在地层中的时代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化石库在我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中... 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磷酸盐化、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硅化、以及粘土矿物交代。文中综述了以上各种化石保存方式在地层中的时代分布规律、埋藏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分析了这些类型的化石库在我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中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埋藏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库的保存方式主要以有机碳质压膜为主;磷酸盐化和硅化保存方式分布较广;黄铁矿化和粘土矿物交代方式在中国埃迪卡拉纪地层保存较少。有机碳质压膜、黄铁矿化多见于粉砂岩、泥岩中;磷酸盐化、硅化多出现于磷块岩、燧石层或碳酸盐岩的磷质、硅质结核中,化石多为微体化石。另外,多种化石保存方式常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化石库中,形成复合式的保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埋藏学 保存类型 埃迪卡拉纪 中国
原文传递
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系顶部管状化石Sinotubulites形态学与古生态学新知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勃 华洪 蔡耀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陕西宁强选将坪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的碎屑白云岩中产出大量磷酸盐化三维立体保存的Sinotubulites化石,这为埃迪卡拉纪末期生物的演化及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文中通过对Si-notubulites的形态结构、纹饰特征、... 陕西宁强选将坪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的碎屑白云岩中产出大量磷酸盐化三维立体保存的Sinotubulites化石,这为埃迪卡拉纪末期生物的演化及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文中通过对Si-notubulites的形态结构、纹饰特征、保存特征等方面的观察研究,认为Sinotubulites管体外壁上不规则的褶皱状纹饰是变形过程中展现出的各种形态,而不是管体固有的纹饰形态特征。并且根据管体内外层管壁的不同形态学特征以及在原始生态条件下弯曲生长的管体,将Sinotubulites解释为表栖平躺生物。Sinotubulites可能具有一定的蠕动能力,而不规则褶皱状外壁在变形过程中可以产生微弱的蠕动力,使得管体对自身的位置得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tubulites 形态学 古生态学 埃迪卡拉纪 灯影组 陕西
原文传递
陕南伊迪卡拉纪末期的瓶状化石—可能最早的有孔虫化石 被引量:4
10
作者 华洪 陈哲 +2 位作者 袁训来 肖书海 蔡耀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5-1114,共10页
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化石主要赋存在陕西宁强伊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黄褐色粉砂质碎屑岩和灰色含砂泥质灰岩中;其中,粉砂质碎屑岩中的化石丰度较高,并可见群体聚集(可达20-30个/10cm^2),但未见连体囊壳.化石保存比较完好,具有完美... 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化石主要赋存在陕西宁强伊迪卡拉系灯影组高家山段黄褐色粉砂质碎屑岩和灰色含砂泥质灰岩中;其中,粉砂质碎屑岩中的化石丰度较高,并可见群体聚集(可达20-30个/10cm^2),但未见连体囊壳.化石保存比较完好,具有完美的三维立体形态,可以用超声波仪振荡分离,完整地从围岩中剥离出来,目前完整分离出的化石有近千枚.显微镜下瓶状化石存在两类不同的化石保存方式:第一类化石具有白色壳壁,多未见明显变形,成分判断为碳酸钙.能谱分析显示其成分为CaO,扫描电镜和薄片揭示其结构具有多层式特点.另一类化石具有油脂光泽、色泽较深的外壳,显微镜下判断为硅质外壳.该类化石普遍有压扁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测试后证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化石体壳壁多由硅质次生交代;壳壁多不规则,有时有明显分层及大小近乎一致的空洞,推测为原始胶结颗粒遭受次生溶蚀后所致,而瓶状化石腔内多为碳酸盐岩充填.两类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化石类型可能分别对应着钙质和胶结类型的有孔虫,这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孔虫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瓶状微化石 有孔虫
原文传递
陕南宁强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化石生物群新材料
11
作者 陈伟 蔡耀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化石生物群是研究动物矿化起源和演化的直接证据来源,但是该段地史时期古生物资料的匮乏导致对这些重大演化历史的认识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寻找更多的化石材料以及更多的化石类群是深化研究该段生命演化史的唯一途... 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化石生物群是研究动物矿化起源和演化的直接证据来源,但是该段地史时期古生物资料的匮乏导致对这些重大演化历史的认识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寻找更多的化石材料以及更多的化石类群是深化研究该段生命演化史的唯一途径。本文报道了陕南宁强圆宝山剖面发现的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化石新材料。新发现的化石产于灯影组顶部,位于寒武纪早期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之下。目前发现的化石类型主要包括Cloudina hartmannae Germs 1972、C.ningqiangensis Cai et al.,2017和Multiconotubus chinensis Cai et al.,2017,此外还有一些与寒武纪早期化石形态相似的管状化石。这些化石材料的发现扩大了埃迪卡拉纪末期化石生物群的多样性以及古地理分布范围,为研究矿化动物群在该段地史时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化石 埃迪卡拉纪 灯影组 陕南
原文传递
5.5亿年前的高家山生物群
12
作者 蔡耀平 《生物进化》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位于陕西省的最西南角,有一个叫宁强的小县城,其总面积不过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宁强处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字形。两年前开通了四川成都至陕西汉中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经过宁强县一个叫胡家坝... 位于陕西省的最西南角,有一个叫宁强的小县城,其总面积不过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宁强处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字形。两年前开通了四川成都至陕西汉中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经过宁强县一个叫胡家坝的小镇,并在此有一个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化石类 寒武纪 大爆发 微体化石 瓶状 岩石 个体 类化石 海洋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