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建君 盖浩 +3 位作者 张梦璇 蔡育蓉 王力艳 王立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2-906,共15页
【目的】东北黑土实施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孔隙结构影响的研究缺乏明确性结论,为此开展本研究,旨在研究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结构的影响机制,为合理耕层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开展... 【目的】东北黑土实施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孔隙结构影响的研究缺乏明确性结论,为此开展本研究,旨在研究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结构的影响机制,为合理耕层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开展的5年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农民常规耕作(FP)、单独深松25 cm(T2)、深松25 cm结合秸秆还田(T3)和深松35 cm结合秸秆还田(T4)等处理,采用CT扫描技术开展土壤孔隙结构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田间持水量和容重等指标,探究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通过土壤孔隙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以清晰看出,各处理0-20 cm土层孔隙分布均明显少于20-40 cm土层,深松结合秸秆还田(T3、T4)的孔隙分布明显多于FP,增加了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孔隙。定量化分析表明,相较于FP,单独深松25 cm(T2)显著提高20-30 cm土层总孔隙度103.0%(P<0.05),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小孔隙(孔隙直径d≤0.50 mm)孔隙度91.3%和中孔隙(0.50 mm<d≤1.00 mm)孔隙度143.5%来实现(P<0.05);而深松结合秸秆还田(T3、T4)则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层总孔隙度109.8%-382.7%(P<0.05),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大孔隙(d>1.00 mm)孔隙度221.5%-661.7%和中孔隙孔隙度105.4%-544.9%来实现(P<0.05)。T3、T4还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孔隙的分形维数9.9%-17.7%(P<0.05),降低了欧拉数32.4%-66.4%(P<0.05),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24.2%-40.6%(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孔径孔隙度、总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分形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欧拉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深松结合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黑土大中孔隙的孔隙度、改善孔隙结构和连通性、增加田间持水量,尤以深松35 cm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作为东北黑土合理耕层构建的推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深松结合秸秆还田 CT扫描技术 土壤孔隙结构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对草本群落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张敬敏 珠娜 +6 位作者 蔡育蓉 王储 刘嘉慧 李乐 罗玉红 徐大伟 闫玉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30-8839,共10页
基于干旱、半干旱草原灌丛化现象的发展,探究灌木与草本之间的关系对深刻理解灌丛化对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研究考虑草地类型和灌丛斑块大小对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关系的影响。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 基于干旱、半干旱草原灌丛化现象的发展,探究灌木与草本之间的关系对深刻理解灌丛化对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研究考虑草地类型和灌丛斑块大小对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关系的影响。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自由放牧草地上选择了18个小叶锦鸡儿灌丛化样地进行野外采样,并调查了不同大小灌丛和周围草地的植物群落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来检验不同大小灌丛斑块内外的植被群落特征(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凋落物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群落Sprensen相似性系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与草地相比,两种草原类型的灌丛产生、捕获了更多的凋落物,灌丛的保育作用显著提高了斑块内草本植物的高度,但灌丛占用了生存空间和资源,从而降低了斑块内草本植物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2)灌丛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两种草原类型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没有显著影响(典型草原中的小灌丛除外)。(3)两种草原类型的灌丛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典型草原灌丛内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低于灌丛外,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灌丛斑块增大对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资源相对匮乏的荒漠草原区,灌丛并没有改变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并且大灌丛斑块内草本植物的均匀度指数降低。(4)灌丛与草地斑块的群落相似性随灌丛斑块增大呈指数下降趋势,小灌丛斑块和草地斑块之间的群落相似性在两种草原类型中最高。本研究表明灌丛对草本植物既有保育作用,又存在竞争作用,同时这些作用受到草地类型和斑块大小的影响。这对预测和调控灌丛侵占草地植物群落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地的优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草原 灌丛化 草地类型 斑块大小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平茬时期与留茬高度对宁夏荒漠草原柠条营养成分和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静静 马红彬 +4 位作者 蔡育蓉 朱旭 谭松伟 段强 王占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293,共7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11.19%~15.38%,6月最高。留茬高度对柠条当年再生速度、分枝数、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留茬0cm植株地径的日增量和冠幅最高,留茬15cm最低;返青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6月平茬柠条的再生速度、冠幅增量、地径增量和萌枝长增量显著好于其他月份平茬,返青率以5-7月平茬柠条较高。研究认为,从饲用营养成分和柠条再生考虑,宁夏荒漠草原柠条最佳平茬时期为6月,高度为齐地平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留茬高度 平茬时期 再生性能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蔡育蓉 陆琪 +5 位作者 吴宛萍 周瑶 贾希洋 宿婷婷 马红彬 胡艳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15-2126,共12页
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草原,以放牧草地(FM)为对照,研究了草地封育(FY)和鱼鳞坑整地1年(Y1)、3年(Y3)、6年(Y6)、10年(Y10)和15年(Y15)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鱼鳞坑和... 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草原,以放牧草地(FM)为对照,研究了草地封育(FY)和鱼鳞坑整地1年(Y1)、3年(Y3)、6年(Y6)、10年(Y10)和15年(Y15)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鱼鳞坑和封育措施下,植物物种数较放牧增加。其中鱼鳞坑使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比例增加;封育使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增加;随鱼鳞坑恢复年限增加,优势物种呈根茎-疏丛-密丛型植物的变化趋势。2)草地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呈现鱼鳞坑居中,封育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鱼鳞坑植被仍处于恢复演替阶段。3)鱼鳞坑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随恢复年限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其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放牧草地,与封育草地接近;各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对而言,放牧草地稳定性最大,鱼鳞坑15年稳定性最低。相对放牧草地,鱼鳞坑可改善植被,但弱于封育草地恢复效果,一定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群落稳定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坑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典型草原
下载PDF
北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路径及模式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育蓉 王立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1-650,共10页
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氧化亚氮(N_(2)O)减排和土壤固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碳达峰”与“碳中和”实施过程中,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田土壤固碳和非二氧化碳减排的路径... 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氧化亚氮(N_(2)O)减排和土壤固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碳达峰”与“碳中和”实施过程中,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田土壤固碳和非二氧化碳减排的路径如何选择?不同区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模式是什么?固碳减排实施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北方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北方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遵循“稳能减排”、固碳遵循“减速双增”的路径,并指出不同区域固碳减排重点内容;归纳提出低碳循环、扩容增碳、碳优化养殖、节氮保碳等4种模式的技术构成、固碳减排效应及其适应区域;进而探究了北方农业生产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需要关注“固碳与减排协同、固碳减排效率、技术模式大规模实施”等问题,为我国北方低碳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业生态系统 土壤固碳 温室气体减排 路径和模式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蕊 马红彬 +4 位作者 贾希洋 周瑶 宿婷婷 蔡育蓉 周静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1,共10页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对封育(F15)、水平沟(S15)、鱼鳞坑(Y15)整地后15年草地以及长期放牧草地(F0)的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对封育(F15)、水平沟(S15)、鱼鳞坑(Y15)整地后15年草地以及长期放牧草地(F0)的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种子库植物以多年生植物为主,F0和S15种子库以禾本科物种比例最高,Y15和F15以菊科最高;植物种类以鱼鳞坑最多,封育次之,放牧地最少。2)相对于F0,Y15、S15和F15措施使土壤种子库密度增加,且以Y15增加最为明显。各处理下种子库优势物种各异,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3)各措施下,土壤种子库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接近,鱼鳞坑提高了种子库丰富度指数;处理间土壤种子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封育和鱼鳞坑相似性最高,达到0.81。4)各措施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存在一定差异,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在0.37~0.55之间,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鱼鳞坑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最高,是最有利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丰富度增加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封育 鱼鳞坑 水平沟 典型草原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希洋 马红彬 +5 位作者 周瑶 张蕊 宿婷婷 蔡育蓉 胡艳莉 俞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0,共10页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年(1年)、3年、6年、10年和1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等,并采用RDA排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年(1年)、3年、6年、10年和1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等,并采用RDA排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措施的多年生草本物种数、物种及重要值比例、多样性均在10年时达到最高。随恢复年限延长,封育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P <0.05),水平沟和鱼鳞坑盖度呈增加趋势(P <0.05)。相近恢复年限下,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为封育最高,放牧地高度及生物量最低;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为封育草地较低。各措施下群落均处在不稳定的演替阶段,水平沟和鱼鳞坑间群落相似性较高,土壤含水率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封育有利于多年生草本物种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长期封育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恢复 多样性 相似性和稳定性 RDA排序
下载PDF
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蕊 马红彬 +4 位作者 贾希洋 周瑶 宿婷婷 李维军 蔡育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84-995,共12页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大小、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对种子库特征与土壤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以S1最多,F15次之,F0和S10较少;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增加,种子库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规律,但种子库主要植物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转变。2)土壤种子库密度以F15、S3和S15较高,F0最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的增加,种子库总密度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变化。3)土壤种子库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8~0.55,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F15年相似性最高、S3次之,S10与S15最低。4)CCA表明,土壤速效钾、全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与放牧草地相比,水平沟整地措施能使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密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作用仍低于草地长期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措施 恢复年限 密度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典范对应分析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珍珠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三亚的市场调研
9
作者 董丹 王博 蔡育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6期156-157,共2页
珍珠产品因其独有的雍容华贵、质感细腻、文化久远、珍贵稀有而被人们所喜爱,海南是生产珍珠的大省,南海珍珠也因其质优而闻名,海南省三亚市是旅游胜地,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调查研究三亚市珍珠及其衍生产品的销售策略是提升海南岛服务... 珍珠产品因其独有的雍容华贵、质感细腻、文化久远、珍贵稀有而被人们所喜爱,海南是生产珍珠的大省,南海珍珠也因其质优而闻名,海南省三亚市是旅游胜地,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调查研究三亚市珍珠及其衍生产品的销售策略是提升海南岛服务品质,传播中国文化,创新服务产业的必要途径。本文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对三亚市珍珠及其衍生产品的销售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珍珠 销售策略 市场调查
下载PDF
内蒙古灌丛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戴新月 闫玉春 +5 位作者 张敬敏 刘扬 高思岩 蔡育蓉 王储 珠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06-209,共4页
如何看待和处理灌丛化草原现象是目前研究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灌丛化草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域中入侵... 如何看待和处理灌丛化草原现象是目前研究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灌丛化草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域中入侵草原的主要灌木植物是小叶锦鸡儿,其在灌丛样方中的出现频率最高(94%),草地样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灌木植物为木地肤(46%);灌丛草本均高19.98 cm,比草地草本均高(11.62 cm)更显著。灌丛化草原的灌木平均覆盖率为7.62%,灌丛斑块大小与经纬度呈负相关的态势,灌丛均高随经度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变化呈驼峰状。另外,灌丛化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会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草原 空间分析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植物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储 闫玉春 +6 位作者 蔡育蓉 王旭 徐大伟 珠娜 张敬敏 辛晓平 陈金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退耕地 植物多样性 天然草原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