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捷克木偶戏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蔡芳钿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捷克木偶戏是欧洲木偶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世纪到21世纪,捷克木偶戏不断发展变化,见证了民族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在国家遭到入侵和吞并时,木偶戏更成为捷克人民传播民族希望,保护文化遗产,甚至是保存民族语言的重要工具。作为一... 捷克木偶戏是欧洲木偶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世纪到21世纪,捷克木偶戏不断发展变化,见证了民族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在国家遭到入侵和吞并时,木偶戏更成为捷克人民传播民族希望,保护文化遗产,甚至是保存民族语言的重要工具。作为一门艺术,它精妙地呈现了捷克的文化、审美、思想和创造性。本文将介绍捷克木偶戏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人物及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克 捷克木偶戏 提线木偶 托辊木偶 比尔森
原文传递
并不荒诞的笑声:品特戏剧中的滑稽人物形象
2
作者 蔡芳钿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毫不夸张地说,品特的舞台演出效果有一大半是通过观众的情感参与来获得的。也许,这便是品特作品引人入胜的地方。观看,阅读过程就像侦察案件一样,人物的言语,服装,行为,道具就是剧作家留下来的种种证据,而观看过程就是一个求证的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品特的舞台演出效果有一大半是通过观众的情感参与来获得的。也许,这便是品特作品引人入胜的地方。观看,阅读过程就像侦察案件一样,人物的言语,服装,行为,道具就是剧作家留下来的种种证据,而观看过程就是一个求证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细心摆布这些零星的小碎片才能使一个画面最终成形。当然,也许花上时间和精力后,最后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又得从零开始,但这也许便是品特从195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在剧场里一直长久不衰的秘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荒诞派 品特 戏剧 滑稽 笑声 现实主义作家 哲学概念
原文传递
品特剧作的社会政治观析论
3
作者 蔡芳钿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81,158-159,共7页
哈罗德·品特一直十分关注现代社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的生存状况。本文以品特的剧作《生日晚会》、《暖房》和《送行酒》为例,分析这三部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剧作主题与创作理念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阐述品特的社会政治观。在现代社会政治... 哈罗德·品特一直十分关注现代社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的生存状况。本文以品特的剧作《生日晚会》、《暖房》和《送行酒》为例,分析这三部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剧作主题与创作理念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阐述品特的社会政治观。在现代社会政治环境下,个体独立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多重挤压,当个体与权威发生冲突的时候,前者命运堪忧,品特的剧作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特 《生日晚会》 《暖房》 《送行酒》 社会政治观
原文传递
品特政治剧中的权威“代理人”
4
作者 蔡芳钿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共8页
在哈罗德·品特的政治剧中,权威、权力者与异见者构成了一种固定的三角关系。权力者在剧中通常表现出残暴、冷酷、虚伪等丑恶的性格特征,暴力是其对付异见者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深入文本,分析权力者的心理特点,指出... 在哈罗德·品特的政治剧中,权威、权力者与异见者构成了一种固定的三角关系。权力者在剧中通常表现出残暴、冷酷、虚伪等丑恶的性格特征,暴力是其对付异见者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深入文本,分析权力者的心理特点,指出品特塑造此类人物的真正意图并非要对其进行批判与攻击,从而达到揭露权力者的"恶"的本质;相反,品特认为他们只是权威的"代理人",其本质的残暴丑恶与否取决于其背后的权威。"恶"的权威可以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伤害他人的恶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政治剧 权威 代理人
原文传递
品特作品中的反法西斯思想——以《生日晚会》为例
5
作者 蔡芳钿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0-84,共5页
哈罗德·品特早期作品涵义十分隐晦,看似日常的对话与场景实则富含深意,寄托了其对于时政的见解与批评,体现了其反战、反法西斯的强烈态度。这一点在《生日晚会》一剧中表现尤为明显,剧中两位盖世太保式的人物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qu... 哈罗德·品特早期作品涵义十分隐晦,看似日常的对话与场景实则富含深意,寄托了其对于时政的见解与批评,体现了其反战、反法西斯的强烈态度。这一点在《生日晚会》一剧中表现尤为明显,剧中两位盖世太保式的人物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敲门声"巧妙地影射了法西斯主义的幽灵,以及品特的反感与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手推车男孩 43人组 《生日晚会》 反法西斯
原文传递
由跨文化舞台演出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润哲 蔡芳钿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4-39,共6页
西方戏剧借用亚洲戏剧美学的时候,常常显得不够正宗,亚洲舞台上对西方戏剧的诠释,也常常离原作很远。本文以立陶宛上演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2004)和日本上演的欧里庇得斯《美狄亚》(2004)为例,说明上述问题。作者认为,跨文化戏剧... 西方戏剧借用亚洲戏剧美学的时候,常常显得不够正宗,亚洲舞台上对西方戏剧的诠释,也常常离原作很远。本文以立陶宛上演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2004)和日本上演的欧里庇得斯《美狄亚》(2004)为例,说明上述问题。作者认为,跨文化戏剧中对戏剧美学的扭曲和夸张在所难免,评论者需以开放心态对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戏剧 亚洲戏剧 误读
原文传递
1999年以来韩国舞台上的法国古典剧作家拉辛
7
作者 李和源 蔡芳钿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4-49,共6页
在韩国学院教育中,拉辛作为一个经典剧作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但是与大家的期望相反的是,他的作品在韩国的上演率却不是很高。但考虑到学院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的文本分析,因此说它们难以为演出的实际需要提供指导作用也并不为过。... 在韩国学院教育中,拉辛作为一个经典剧作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但是与大家的期望相反的是,他的作品在韩国的上演率却不是很高。但考虑到学院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的文本分析,因此说它们难以为演出的实际需要提供指导作用也并不为过。本文对韩国舞台上的拉辛经典剧作的艺术得失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期对今后演出的前景和更多可能性进行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辛 韩国舞台
原文传递
从《暖房》看品特戏剧中的人格分裂者
8
作者 蔡芳钿 《新世纪剧坛》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多年来,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成了很多剧院保留的经典剧目,定期排演。他的戏剧尽管晦涩,但却诙谐;他的人物尽管缺少背景,但却充满人性;他舞台上的对话简单到了极致而尽显荒诞,但却玄机深藏,意义深远... 多年来,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成了很多剧院保留的经典剧目,定期排演。他的戏剧尽管晦涩,但却诙谐;他的人物尽管缺少背景,但却充满人性;他舞台上的对话简单到了极致而尽显荒诞,但却玄机深藏,意义深远。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给这位剧作家时概括得好:"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特 人格分裂 戏剧作品 吉伯 暖房 疗养院 诺贝尔文学奖 舞台 人性 最高管理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