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英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6期149-150,共2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肌钙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肌钙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蔡英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5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但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更优,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高血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大豆导入系群体结瘤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基因挖掘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志君 蔡英博 +7 位作者 吕浩 王洁琦 刘函西 文莹楠 刘春燕 王锦辉 辛大伟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6,共12页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生物固氮是大豆生长所需氮元素的重要来源。本实验室以绥农14为母本,野生豆ZYD00006为父本构建一套覆盖野生大豆全基因组的导入系群体。基于大豆导入系群体对结瘤数目和干重进行QTL定位,定位到3...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生物固氮是大豆生长所需氮元素的重要来源。本实验室以绥农14为母本,野生豆ZYD00006为父本构建一套覆盖野生大豆全基因组的导入系群体。基于大豆导入系群体对结瘤数目和干重进行QTL定位,定位到3个QTL与根瘤干重相关,分布在N、M和D2这3个连锁群上,定位到5个QTL与根瘤数相关,分布在K、F、J和D2这4个连锁群上,在D2连锁群这两个性状有重叠区段(7.20-7.79Mb)。针对这个重叠区段的63个基因进行基因注释,选择到6个与共生、抗病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下一步验证。qRT-PCR分析表明根瘤菌侵染期间Glyma.17G097000基因表达模式与对照相比差异很大。Glyma.17G097000属于GmHIR基因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发现了11个家族成员。GmHIR家族基因结构相似性很高,基因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大豆HIR蛋白有Stomatins和Prohibitin两个结构域,能够参与离子通道调节等生理过程,与植物抗病和细胞周期有关。GmHIR基因来源于四个祖先,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对GmHIR基因家族11个成员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根瘤菌感染期间Glyma.05G029800、Glyma.09G154400和Glyma.17G097000这三个基因与对照相比表达模式差异较大。结果表明这三个基因可能在大豆共生体系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根瘤菌与大豆共生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离子通道调节和免疫反应。本研究为大豆-根瘤菌共生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有效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导入系 根瘤菌 QTL定位 GmHIR基因
下载PDF
不同介入技术治疗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春辉 张莹 +6 位作者 苏衍举 王晓瑞 蔡英博 邵明慧 金莉莉 林红 纪滨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采用3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气道内给药治疗、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气道内给药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早期干预,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哈尔滨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无耐... 目的采用3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气道内给药治疗、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气道内给药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早期干预,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哈尔滨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无耐药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药物灌注组、冷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每组达到60例患者即停止纳入。三组均给予常规2H-R-Z-E/10H-R-E抗结核化疗及每周一次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组采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进行治疗,冷冻治疗组单纯采用冷冻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联合冷冻进行治疗。跟踪观察记录每组患者治疗1、2、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改善情况、支气管镜下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肺部显示阻塞性肺炎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镜下治疗次数显示,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均为4(3,5)次,均明显少于药物灌注组治疗次数[6(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2,P<0.01)。治疗1个月时,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8.3%(53/60)和90.0%(54/60)]、支气管镜下病灶有效吸收率[71.7%(43/60)和73.3%(44/60)]、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好转率[95.0%(57/60)和96.7%(58/60)]、肺部CT扫描显示阻塞性肺炎吸收率[77.3%(17/22)和78.9%(15/19)]均明显高于药物灌注组[70.0%(42/60)、51.7%(31/60)、66.7%(40/60)、4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7、7.73、28.52、8.63,P值分别为0.006、0.021、<0.01、0.013)。治疗2个月时,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100.0%(60/60)和100.0%(60/60)]、支气管镜下病灶有效吸收率[96.7%(58/60)和96.7%(58/60)]均明显高于药物灌注组[90.0%(54/60)、85.0%(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1、8.12,P值分别为0.002、0.017);药物灌注组、冷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阻塞性肺炎病灶有效吸收率分别为80.0%(16/20)、90.9%(20/22)和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534);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均消失。治疗6个月时,三组患者痰菌全部阴转,病灶、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和阻塞性肺炎均消失。结论冷冻治疗能较快地促进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支气管的通畅,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疗法 支气管疾病 结核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