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乞讨现象的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萍琴 马凡 邵亚萍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6-50,共5页
国务院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后,全国不少城市的乞讨现象剧增。从分析城市乞讨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对城市乞讨现象应树立管理和疏导并重的观念,并对现制度的总体思路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对不同乞讨人员应分... 国务院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后,全国不少城市的乞讨现象剧增。从分析城市乞讨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对城市乞讨现象应树立管理和疏导并重的观念,并对现制度的总体思路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对不同乞讨人员应分类适用的不同管理和限制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讨 对策 管理 疏导
下载PDF
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 被引量:3
2
作者 蔡萍琴 《行政与法》 2003年第5期90-92,共3页
行政听证是行政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用中诸多规则的合理选择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行政听证的法理为基础,结合实践,从听证申请人、听证适用的标准、听证的内容等角度分析了现行行政... 行政听证是行政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用中诸多规则的合理选择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行政听证的法理为基础,结合实践,从听证申请人、听证适用的标准、听证的内容等角度分析了现行行政听证制度主要缺陷,并提出了相应完善意见,以期推动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行政听证 适用范围
下载PDF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的探讨
3
作者 蔡萍琴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67-72,共6页
当前学者多认为 ,默示预期违约可以由不安抗辩权代替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可能造成当事人滥用权利。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默示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的不同适用领域 ,对... 当前学者多认为 ,默示预期违约可以由不安抗辩权代替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可能造成当事人滥用权利。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默示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的不同适用领域 ,对默示预期违约作为我国合同法定解除事由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我国引进的默示预期违约制度是一种有条件的借鉴 ,其结果并不会造成权利的滥用 ,而是给当事人在选择权利救济方式时予以更合理而灵活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示预期违约 合同法 不安抗辩权 权利救济方式 解除权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交互”与“真实务化”的法律实践课程教学的提升研究——以《现代城市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4
作者 蔡萍琴 方洁 《法制与经济》 2014年第22期23-24,54,共3页
作为主要面向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务课程,文章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职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以达成法律实践类课程设计与开展全过程的"真实务化"为主旨,打造以"复合"和"交互"为创新特色的实训课程,强... 作为主要面向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务课程,文章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职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以达成法律实践类课程设计与开展全过程的"真实务化"为主旨,打造以"复合"和"交互"为创新特色的实训课程,强化过程考核,凸显学生实务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实务课程教学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践课程 复合交互 真实务化
下载PDF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的探讨
5
作者 蔡萍琴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默示预期违约是我国合同法引进的一项新的制度。当前学者多认为 ,默示预期违约可以由不安抗辩权代替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可能造成当事人滥用权利。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深入... 默示预期违约是我国合同法引进的一项新的制度。当前学者多认为 ,默示预期违约可以由不安抗辩权代替 ,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可能造成当事人滥用权利。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默示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的不同适用领域 ,对默示预期违约作为我国合同法定解除事由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 ,我国引进的默示预期违约制度是一种有条件的借鉴 ,其结果并不会造成权利的滥用 ,而是给当事人在选择权利救济方式时予以更合理而灵活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定解除事由 默示预期违约 不安抗辩权 权利救济方式
下载PDF
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问题分析
6
作者 夏昕嫄 蔡萍琴 《楚天法治》 202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见义勇为行为是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实践中,见义勇为行为的法... 见义勇为行为是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实践中,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和规则适用不明,也未形成统一的法律规则体系。本文通过对见义勇为相关法律演变的梳理、见义勇为行为法律性质的论证和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路径的探讨,以期能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义勇为 行为 民法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