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仆的形象
1
作者 蔡衍棻 《同舟共进》 1994年第4期46-47,共2页
最近半年间,广东省有一批县改为市。于是,我们便有幸得睹这些新设市的从书记、市长到各部、委、办的各级首长的尊容——因为,在庆祝"撤县设市"的大喜日子里,这些市都无一例外地在各大报章登出整版的祝贺、介绍"市情"... 最近半年间,广东省有一批县改为市。于是,我们便有幸得睹这些新设市的从书记、市长到各部、委、办的各级首长的尊容——因为,在庆祝"撤县设市"的大喜日子里,这些市都无一例外地在各大报章登出整版的祝贺、介绍"市情"的广告,图文并茂;在通栏标题(通常是书记、市长的墨宝)下,是首长们的"玉照"。他们一个个西装笔挺,风度潇洒,坐在豪华的办公桌边("大哥大"一般都摆在当眼处),神态俨然。粤西有一个以穷得持久而彻底的县,在改市时的全版彩色广告,在不止一家大报一口气"连载"半月,天天"版面"不同。除"计划生育办公室"之类的清水衙门外,差不多所有部、委、办的"首长"都亮相、见报了。堪称"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县一级部、委、办的"首长"是个"多大的前程"?我不甚了了,大概连七品芝麻官的"级别"也没达到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设 彩色广告 计划生育办公室 公仆 形象 广告费 撤县设市 通栏标题 首长 广东省
下载PDF
奉献
2
作者 蔡衍棻 吴国材 《北方音乐》 1990年第4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二花
下载PDF
木鱼·木鱼书 被引量:1
3
作者 蔡衍棻 《广州研究》 1984年第1期19-19,共1页
木鱼,是流行于广州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它属于民间文学中的讲唱文学。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中说:“弹词为流行于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在福建有所谓‘评话’的,在广东有所谓‘木鱼书’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去。”木鱼作为... 木鱼,是流行于广州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它属于民间文学中的讲唱文学。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中说:“弹词为流行于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在福建有所谓‘评话’的,在广东有所谓‘木鱼书’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去。”木鱼作为一个独立的演唱形式,也被吸收进粤剧里去,成为一个重要的板腔。木鱼这个名称很费解。关于它的释名,有说脱胎于“摸鱼歌”的,有说来源于“龙舟歌”的,但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著名戏剧理论家周贻白的遗著《辛亥革命前后地方戏曲发展概说》一文关于“木鱼”的来历和得名,讲得最有道理。周文在论及粤剧唱腔时提到:“因为粤剧无论何调,唱时皆于鼓板外另加‘卜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鱼书 演唱形式 讲唱文学 文学史 民间文学 广州方言 周贻白 戏剧理论 粤剧 郑振铎
原文传递
粤曲与粤语
4
作者 蔡衍棻 《曲艺》 2015年第1期16-17,共2页
我从事粤曲创作五十多年,由于广州方言的发音、音调的特殊性,深感粤曲这个南方曲种的写作是"有如戴着镣铐跳舞"的苦差事。在我国八大方言体系中,广州方言的调声最为复杂。普通话只分四声,广州方言则有九声,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 我从事粤曲创作五十多年,由于广州方言的发音、音调的特殊性,深感粤曲这个南方曲种的写作是"有如戴着镣铐跳舞"的苦差事。在我国八大方言体系中,广州方言的调声最为复杂。普通话只分四声,广州方言则有九声,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这种声调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曲 戴着镣铐跳舞 阴去 阴上 九声 阳去 土生 调声 阴入 阳入
原文传递
值得留意的粤剧演员梁筠菱
5
作者 蔡衍棻 莹子 《广东艺术》 2007年第3期19-20,共2页
梁筠菱,是广东粤剧院二团一个颇具艺术光彩的青年演员。她扮相俏丽、唱做灵气,受到行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从艺的14年间,擅长花旦、小旦行当的她,主演过《三拜堂》《拉郎配》《红丝错》等一批长剧,在《雾锁东宫》《锦伞夫人》、《惊世缘... 梁筠菱,是广东粤剧院二团一个颇具艺术光彩的青年演员。她扮相俏丽、唱做灵气,受到行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从艺的14年间,擅长花旦、小旦行当的她,主演过《三拜堂》《拉郎配》《红丝错》等一批长剧,在《雾锁东宫》《锦伞夫人》、《惊世缘》等剧中所扮演的小旦角色,也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多才多艺的她,还参加了《七十二家房客》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的演出。《春草闯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演员 角色 广东省 折子戏 艺术 行当 观众 青年 花旦
全文增补中
杨达的艺术生涯
6
作者 蔡衍棻 《广东艺术》 1995年第1期42-44,共3页
从"杂家"到专家在为数甚少的广州方言相声专业演员中,杨达与黄俊英是人所公认的执牛耳者,是地地道道的相声专家。但是,杨达早期的艺术生涯,却是从"杂家"开始的。杨达出生在四邑的开平县。
关键词 相声艺术 艺术生涯 广州方言 民歌 广州人 广东音乐 演出 杂家 观众 专业
原文传递
新加坡戏曲活动杂记
7
作者 蔡衍棻 《广东艺术》 1995年第2期46-48,共3页
1994年金秋,广东音乐曲艺团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狮城粤剧粤曲节"的演出。我作为艺术指导,随团赴新,并且参加粤曲研讨、讲座等活动。民办的"文化部"近十多年来,国内的戏曲团体一个又一个地到新加坡公演。但是,此中... 1994年金秋,广东音乐曲艺团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狮城粤剧粤曲节"的演出。我作为艺术指导,随团赴新,并且参加粤曲研讨、讲座等活动。民办的"文化部"近十多年来,国内的戏曲团体一个又一个地到新加坡公演。但是,此中很少由新加坡政府部门出面邀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粤曲 广东音乐 粤剧 地方戏曲 戏曲活动 敦煌 政府部门 文化部 演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