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文鱼生物保鲜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路昀 赵敏 +6 位作者 沈俊 刘鹰 林邦楚 李钰金 李剑 朱盈盈 徐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2-19,共8页
三文鱼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然而,在贮藏、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三文鱼易受到微生物、内源酶及自身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流通和经济价值。因此,如何保持其品... 三文鱼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然而,在贮藏、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三文鱼易受到微生物、内源酶及自身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流通和经济价值。因此,如何保持其品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与传统保鲜剂相比,生物保鲜剂因其安全、绿色、无毒无害、易降解等优点,已成为水产品保鲜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绿色安全的角度综述了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在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从保鲜剂的施加形式入手,展示了多方式联用技术在三文鱼中的应用,并基于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展示了多方式联用技术在三文鱼中的应用。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展望三文鱼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三文鱼等水产品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生物保鲜技术 保鲜剂
下载PDF
芥末精油复合1-甲基环丙烯保鲜处理对绿花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盼盼 管维良 +1 位作者 孙志栋 蔡路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0-279,共10页
该实验以绿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为研究对象,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芥末精油(Mustard essential oil,MEO)、1-MCP处理复合芥末精油(1-MCP+MEO)对新鲜绿花菜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感官品质、相对电... 该实验以绿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为研究对象,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芥末精油(Mustard essential oil,MEO)、1-MCP处理复合芥末精油(1-MCP+MEO)对新鲜绿花菜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感官品质、相对电导率、叶绿素、维生素C、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考察其对绿花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组保鲜剂处理均能够有效地维持绿花菜贮藏期间的品质,其中1-MCP+MEO处理对绿花菜贮藏效果最优,有效地维持了绿花菜外观,避免了黄变和霉斑的出现,减缓叶绿素含量和维生素C降解速率,使绿花菜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组。1-MCP+MEO能够抑制绿花菜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上升。贮藏第28 d时,复合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分别为14.94%和9.1μmol/g,比对照组少了43.1%和27.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使得绿花菜细胞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从而抑制绿花菜的衰老。贮藏28 d时,1-MCP+MEO处理组能够有效减缓绿花菜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复合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总酚含量高了51.9%,总黄酮含量高了38.4%,并对与酶促褐变有关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对照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低了23.6%、48.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旨在为绿花菜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保鲜剂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花菜 1-甲基环丙烯 芥末精油 贮藏品质
下载PDF
岩藻黄素的抗炎、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盈盈 栾倩 +3 位作者 曾凡正 王晓娜 袁勇军 蔡路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1-350,共10页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呈红褐色,主要来源于褐藻和硅藻等海洋生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科研兴趣。研究表明,岩藻黄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癌活性,其抗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氧化应激、调...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呈红褐色,主要来源于褐藻和硅藻等海洋生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科研兴趣。研究表明,岩藻黄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癌活性,其抗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氧化应激、调控炎症因子、诱导细胞自噬和抵抗细胞凋亡等,抗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细胞自噬与凋亡机制、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等多个方面。本文对岩藻黄素的抗炎、抗癌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岩藻黄素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抗炎 抗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烟熏三文鱼加工工艺及微生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佳敏 赵前程 +6 位作者 栾倩 沈俊 林邦楚 刘鹰 干淼钰 李剑 蔡路昀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I0018,共8页
三文鱼作为一种肉质鲜美的深海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烟熏三文鱼是一种通过烟熏处理的三文鱼制品,不仅味道独特,还保留了三文鱼的营养价值,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介... 三文鱼作为一种肉质鲜美的深海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烟熏三文鱼是一种通过烟熏处理的三文鱼制品,不仅味道独特,还保留了三文鱼的营养价值,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介绍烟熏三文鱼的加工工艺,探讨加工工艺对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并讨论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研究烟熏三文鱼的加工过程对于提高其产品质量安全、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及满足市场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三文鱼 加工工艺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鱼油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干淼钰 田方 +5 位作者 曹爱玲 邢家溧 胡晓林 王晓娜 徐咏菁 蔡路昀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共7页
旨在为鱼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超临界流体(SCF)技术在鱼油提取、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富集、鱼油结构改性及微胶囊化中的应用,并对SCF技术在鱼油加工中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鱼油的SCF提... 旨在为鱼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超临界流体(SCF)技术在鱼油提取、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富集、鱼油结构改性及微胶囊化中的应用,并对SCF技术在鱼油加工中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鱼油的SCF提取在较低温度和惰性环境中完成,能够有效防止脂质氧化,最大限度保持其天然生物活性。SCF技术可以去除鱼油中的异味、短链脂肪酸等,进一步富集EPA、DH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SCF还可作为鱼油酶促结构改性的溶剂介质,显著提高产品中EPA和DHA的含量。利用SCF技术生产鱼油微胶囊能够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产品质量较好。综上,开发基于SCF技术的集鱼油提取、富集、微胶囊化为一体的连续化工艺,将成为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鱼油 提取 多不饱和脂肪酸 微胶囊化
下载PDF
藻油DHA微胶囊制备及稳态化递送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柏慧 田方 蔡路昀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424,共11页
藻油DHA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大脑生长发育,预防心血管疾病,参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其极不稳定,易受到光、热、水及CO_(2)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氧化、变质。目前,国内外对藻油DHA稳态化递送技术的研究颇多,微胶囊技术是其... 藻油DHA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大脑生长发育,预防心血管疾病,参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其极不稳定,易受到光、热、水及CO_(2)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氧化、变质。目前,国内外对藻油DHA稳态化递送技术的研究颇多,微胶囊技术是其中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且应用最为广泛,能够有效增强藻油DHA的递送能力、贮藏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本文概述藻油DHA的来源、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其递送体系等,重点探讨藻油DHA微胶囊稳态化靶向递送技术,包括藻油DH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递送体系、递送机制、影响因素等,旨在为拓宽藻油DHA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油DHA 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 稳态化 递送体系
下载PDF
藻油DHA乳液稳态化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淑怡 田方 蔡路昀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444,共11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够有效维持大脑和视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癌抗炎等功效。藻油中重金属含量较少,与鱼油相比,藻油来源的DHA用作膳食营养补充剂更加安全,然而,藻油DHA产品存在稳定性低、抗氧化性差等问题。目前藻油DH...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够有效维持大脑和视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癌抗炎等功效。藻油中重金属含量较少,与鱼油相比,藻油来源的DHA用作膳食营养补充剂更加安全,然而,藻油DHA产品存在稳定性低、抗氧化性差等问题。目前藻油DHA稳态化递送体系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开展许多研究,其中乳液递送体系被证实能有效改善乳液稳定性、抗氧化性等。本文综述藻油DHA常见的乳液基递送体系及其递送机制,重点总结和讨论近年来生物聚合物基藻油DHA乳液递送体系及其应用,并展望今后构建具有抗氧化等多功能藻油DHA新型乳液递送体系,以期为功能性食品组分的稳定化和营养递送体系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油DHA 乳液 稳态化 递送体系
下载PDF
岩藻黄素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小叶 蔡路昀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72,共12页
岩藻黄素(Fucoxanthin),又称岩藻黄质、褐藻黄质、褐藻黄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主要来源于褐藻、微藻(如微藻、金藻)等海洋藻类。岩藻黄素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概述了岩... 岩藻黄素(Fucoxanthin),又称岩藻黄质、褐藻黄质、褐藻黄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主要来源于褐藻、微藻(如微藻、金藻)等海洋藻类。岩藻黄素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概述了岩藻黄素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抗肿瘤、抗肥胖、抗炎等功能特性,并对岩藻黄素生产的上游开发和下游加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介绍,详细介绍了岩藻黄素的上游开发(生物合成途径、生产藻类筛选、培养方法及条件)和下游加工技术(提取纯化方法、稳态化制剂、产品生产技术),指出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分别介绍了岩藻黄素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该文将为未来岩藻黄素产业化技术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规模化生产 生物合成 提取方法 产业化技术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国对虾风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路昀 年琳玉 +5 位作者 曹爱玲 李冬梅 李秀霞 吕艳芳 伊宇婷 励建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1-298,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中国对虾风味组分的影响,该文采用热风(温度:(50±2)℃,风速:1.5 m/s,时间:8 h)、冷风(温度:18~20℃,风速:1.5 m/s,时间:56 h)、微波真空(功率500 W,真空度70 kPa,时间:40 min)、微波真空-冷风联合(先温度为1...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中国对虾风味组分的影响,该文采用热风(温度:(50±2)℃,风速:1.5 m/s,时间:8 h)、冷风(温度:18~20℃,风速:1.5 m/s,时间:56 h)、微波真空(功率500 W,真空度70 kPa,时间:40 min)、微波真空-冷风联合(先温度为18~20℃,时间27h的冷风干燥,后功率500 W,真空度70 kPa,时间10 min的微波真空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其干制品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呈味核苷酸、等鲜量以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后的中国对虾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3.31 mg/g,相对于对照组鲜虾(72.04 mg/g)有明显损失(P<0.05);呈味核苷酸质量分数为7.9 mg/g,较对照组(9.05 mg/g)损失严重(P<0.05);其等鲜量(127 g/(100 g))较鲜虾(180 g/(100 g))显著降低(P<0.05);对虾产生以烤肉香味和海鲜风味为主的挥发性成分。冷风干燥使中国对虾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较对照组损失偏大,其值为63.70 mg/g(P<0.05);等鲜量(155(g/100 g))损失较大(P<0.05);挥发性成分以烃类化合物为主,风味较寡淡。微波真空干燥后的中国对虾呈味核苷酸和等鲜量分别为9.17 mg/g和176 g/(100 g),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较对照组损失较严重,为55.81 mg/g(P<0.05);挥发性成分以肉香味和烤香味为主。微波真空-冷风联合干燥后的中国对虾呈味核苷酸含量最高,其值是9.90 mg/g;等鲜量值为189 g/(100 g),相对于鲜虾有所提高(P<0.05);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2.84 mg/g呈现降低(P<0.05);产生以烤肉香味和海鲜风味为主的挥发性成分。因此,微波真空-冷风联合干燥方式对中国对虾风味变化影响最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风味 品质控制 中国对虾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等鲜量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及其在生鲜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蔡路昀 吕艳芳 +2 位作者 李学鹏 励建荣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80-385,共6页
近年来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在生鲜食品上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结果层出不穷。本文介绍了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及其原理,针对生鲜食品的品质变化特点,列举了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在生鲜食品保鲜中的诸多应用与进展,为生物保鲜... 近年来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在生鲜食品上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结果层出不穷。本文介绍了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及其原理,针对生鲜食品的品质变化特点,列举了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在生鲜食品保鲜中的诸多应用与进展,为生物保鲜技术发展和生鲜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技术 复合生物保鲜 生鲜食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部位鲽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特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6 位作者 曹爱玲 李秀霞 张宇昊 赵国华 赵元晖 林洪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58,共7页
以新鲜的鲽鱼黑皮和白皮为研究对象,从其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s,ASC),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鲽鱼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 以新鲜的鲽鱼黑皮和白皮为研究对象,从其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s,ASC),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鲽鱼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初步研究了黑皮和白皮ASC的结构特征;同时对其溶解性、流变学特性、等电点、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及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进行了研究。FTIR扫描结果表明,黑皮和白皮ASC都存在酰胺A、酰胺B、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均保持了胶原蛋白三维螺旋结构的完整性;SEM观察结果表明,黑皮和白皮ASC均呈现多空的网络结构,且分布比较均匀,说明酸法提取胶原蛋白的过程基本上保留了胶原纤维原有的空间网状结构。EAI及ESI结果表明,黑皮ASC的EAI明显低于白皮ASC(P<0.05),分别为(2.60±0.53)、(7.30±0.41)m^2/g,而黑皮ASC的ESI明显高于白皮ASC(P<0.05),分别为(49.12±5.18)、(27.56±4.91)min。以上结果显示,从黑皮和白皮中提取的ASC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鱼 鱼皮 酸溶性胶原蛋白 提取 理化特性
下载PDF
6-姜酚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4 位作者 曹爱玲 冯建慧 毕晓敏 孟丹丹 励建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为揭示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时掌握鱼肉品质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C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浓度为8μg/m L的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200 MPa)的花鲈和对照组(空白、8... 为揭示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时掌握鱼肉品质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C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浓度为8μg/m L的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200 MPa)的花鲈和对照组(空白、8μg/m L 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花鲈样品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比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及未处理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花鲈色泽及质构特性。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鲈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表明,花鲈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醇、醛、酮、酸、酯、烃、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等。在空白组、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和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的鱼肉中分别检测出43、40、49及30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的结合,形成了各自的风味特征,决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鲈肉风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6-姜酚 超高压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质联用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和日活动距离 被引量:11
13
作者 蔡路昀 徐言朋 +4 位作者 蒋萍萍 丁平 姚小华 徐向荣 王国兵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9-683,共5页
1994~2006年期间,通过无线电遥测、GPS技术在浙江开化水坞山区、开化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和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与日活动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大小为0.024~0.243km^2,且以冬季的月活... 1994~2006年期间,通过无线电遥测、GPS技术在浙江开化水坞山区、开化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和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与日活动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大小为0.024~0.243km^2,且以冬季的月活动区面积最大,其中1月份活动区面积变小,随后逐月增大;但进入繁殖期,白颈长尾雉月活动区面积再次变小.活动区大小的变化受到气候、食物条件、栖息地类型及其片段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冬季平均日活动距离和最大日活动距离均小于春季的,而均大于初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活动区 日活动距离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鲽鱼皮胶原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4 位作者 李秀霞 吕艳芳 赵元晖 林洪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6,共7页
为揭示不同提取方法对鲽鱼皮胶原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的影响,以新鲜鲽鱼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法和酶法从其中提取胶原蛋白,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这2种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紫... 为揭示不同提取方法对鲽鱼皮胶原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的影响,以新鲜鲽鱼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法和酶法从其中提取胶原蛋白,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这2种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ASC和PSC在230 nm处均有强吸收峰,在280 nm处无明显的吸收峰,均符合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ASC和PSC都存在酰胺A、酰胺B、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均保持了胶原蛋白三维螺旋结构的完整性;SDS-PAGE凝胶电泳证实了ASC和PSC均为Ⅰ型胶原蛋白。吸湿性和保湿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ASC和PSC的吸湿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其保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浊度及聚集特性结果表明,ASC和PSC溶液的聚集动力学曲线均呈现S型趋势,且在整个过程中ASC的聚集能力大于PSC的聚集能力;吸水性和吸油性结果显示,ASC和PSC均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吸油性,且两者的吸油性均大于各自的吸水性。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鲽鱼皮胶原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鱼皮 提取方法 胶原蛋白 结构特征 功能性质
下载PDF
不同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3 位作者 程煊茹 曹爱玲 冯建慧 励建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5-798,共14页
为探讨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以沙丁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不同烤制时间处理的沙丁鱼片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沙丁鱼片在不同烤制时间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为探讨烤制时间对沙丁鱼片风味及品质的影响,以沙丁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经不同烤制时间处理的沙丁鱼片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沙丁鱼片在不同烤制时间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沙丁鱼肉的硬度、咀嚼度均有提高,弹性下降;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烤制时间得到的沙丁鱼片制品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良好;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表明,180°C条件下沙丁鱼块在不同烤制时间(0、1、2、3、4 min)下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醇、醛、酮、酸、酯、烃、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等。不同烤制时间下,样品中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分别为43、47、47、54和46种;酸类、酯类、烃类及芳香族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烤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吡嗪类、吡咯类、噻唑类等呈香化合物,这些杂环化合物对烤制沙丁鱼片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鱼 烤制 风味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质联用
下载PDF
鱼类下脚料在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路昀 张滋慧 +6 位作者 李秀霞 吕艳芳 励建荣 赵葳 劳敏军 马永钧 沈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6-363,共8页
水产品加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的下脚料,但下脚料的有效利用率很低,随意丢弃这些下脚料既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也会使资源大量浪费。所以从这些下脚料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再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应用到整个... 水产品加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的下脚料,但下脚料的有效利用率很低,随意丢弃这些下脚料既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也会使资源大量浪费。所以从这些下脚料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再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应用到整个工业领域。本文综述了鱼加工下脚料研究现状,尤其是其工业应用,希望能对鱼加工下脚料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脚料 工业应用
下载PDF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路昀 年琳玉 +8 位作者 吕艳芳 李秀霞 励建荣 赵崴 劳敏军 马永钧 沈琳 陈小娥 牟伟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6-380,384,共6页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作为独特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主要功能特性逐渐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神经保护、抗炎、抑制肥胖与益生元活性等方面的功...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作为独特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主要功能特性逐渐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菌、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神经保护、抗炎、抑制肥胖与益生元活性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并对其未来的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生物活性物质 功能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鱼源明胶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路昀 宋艳艳 +3 位作者 部建雯 冯建慧 吕艳芳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59-362,367,共5页
鱼明胶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不仅能够满足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需要,而且还具有功能独特、来源广泛、环保和无毒等优势。然而相对于传统明胶,鱼来源制备的明胶凝胶能力、成膜性、乳化和发泡等功能性能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鱼明胶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不仅能够满足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需要,而且还具有功能独特、来源广泛、环保和无毒等优势。然而相对于传统明胶,鱼来源制备的明胶凝胶能力、成膜性、乳化和发泡等功能性能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改善鱼明胶性能方法的研究展开综述,并对未来明胶功能特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明胶 功能特性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草鱼鱼皮不同分子量肽段体外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路昀 冷利萍 +5 位作者 李秀霞 吕艳芳 励建荣 赵葳 马永钧 沈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64,共7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草鱼皮进行水解,并将水解产物通过截留分子量为10、5和3 k Da的超滤膜,得到>10、5~10、3~5和<3 k Da四种不同分子量肽段组分。主要研究了粗蛋白水解产物经截留后不同分子量肽段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功能,结果表... 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草鱼皮进行水解,并将水解产物通过截留分子量为10、5和3 k Da的超滤膜,得到>10、5~10、3~5和<3 k Da四种不同分子量肽段组分。主要研究了粗蛋白水解产物经截留后不同分子量肽段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功能,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3~5和<3 k Da肽段组分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方面比蛋白水解产物或其它肽段组分的效果显著(p<0.05),而>10 k Da肽段组分与Fe2+螯合能力最强。然而,与还原型的L-谷胱甘肽相比,>10、5~10、3~5 k Da肽段组分具有较弱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肽的氨基酸序列在其抗氧化活性中起到关键作用。结果表明,<3 k Da肽段组分可作为功能性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保健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皮 水解产物 抗氧化能力 不同分子量肽段
下载PDF
食品包装学课程改革教学初探 被引量:12
20
作者 蔡路昀 李秀霞 +1 位作者 吕艳芳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2期109-111,118,共4页
本文针对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方面探讨提高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培养学生对食品包装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包装 课程改革 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