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视角下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及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凌豪 范凌 +6 位作者 赖文波 龙瀛 王鹏 辛向阳 汪默英(整理) 蔡金栋() 田乐()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2期56-63,共8页
"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效率,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就业环境也深受影响。那么,对于设计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由此,《景观设计学》邀请了6位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工业设计... "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效率,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就业环境也深受影响。那么,对于设计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由此,《景观设计学》邀请了6位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不同学科的学者、设计师,分别回答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对设计师的工作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会创造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三个问题。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其不具备自我意识,亦无法完成创造性行为。而在参与设计工作时,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大幅减少设计师的程序性劳动,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权重叠加和"去少存多"的数据处理方式,运算结果缺乏伦理性和价值评判,因而还远远无法胜任创造性工作。而在未来,人工智能无疑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 机器 数据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研究与城市问题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芳 李迪华 +4 位作者 杨凌 孟珈民 赵妍 蔡金栋() 王颖()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在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之后,"城市双修"成为了城市未来规划设计的核心趋势。然而,如何确定城市双修的范围和重点是一大难题。本文提议结合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相关研究,对城市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价。生态系统负面服务是与生态系统服务相... 在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之后,"城市双修"成为了城市未来规划设计的核心趋势。然而,如何确定城市双修的范围和重点是一大难题。本文提议结合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相关研究,对城市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价。生态系统负面服务是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生态系统对人类造成的不适或负面影响。同时,需要诊断分析其产生原因(自然状态与人工干预)、发生状态(实际现状与潜在能力),以及影响程度(相对值与绝对值)。以生态系统负面服务框架为基础,可以在城市及地域尺度上对城市双修或城市更新重点问题做出系统性的梳理和评价,并分类归纳负面清单,进而从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生态功能、降低负面服务、正负服务博弈等途径系统制定城市双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负面服务 负效益 负面清单 生态系统社会服务
原文传递
作为“调解人”的景观设计师--文化人类学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河合洋尚 王颖 +1 位作者 蔡金栋() 凯瑟琳·德·阿尔梅达()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2期56-61,共6页
近年来,文化人类学开始关注景观,景观人类学领域由此兴起。本文以作者在广东省的调研经验为基础,介绍了景观人类学的基本视角与调研方法,提出了通过立足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把握景观设计的方法,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文化人类学角度... 近年来,文化人类学开始关注景观,景观人类学领域由此兴起。本文以作者在广东省的调研经验为基础,介绍了景观人类学的基本视角与调研方法,提出了通过立足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把握景观设计的方法,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文化人类学角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族群景观 能动体 调解人
原文传递
“一专一村”计划:基于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的本地实践
4
作者 万丽 田乐() +3 位作者 蔡金栋() 田晓劼(采访/整理) 汪默英(采访/整理) 王颖(采访)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次访谈围绕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实践展开。受访人万丽以"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的突出实践之一——云南光明村震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阐述了建造工作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并就在不同地区开展生土建筑的异同及其应用前景... 本次访谈围绕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实践展开。受访人万丽以"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的突出实践之一——云南光明村震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阐述了建造工作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并就在不同地区开展生土建筑的异同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释。此外,通过详细介绍"一专一村"计划的工作模式及流程,受访人强调设计师应当尽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一专一村"计划希望通过持续的本土化探索,为世界其他具有生土建筑传统的地区提供案例参考,并唤醒民众及设计师的本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震后重建 生土建筑 “一专一村”计划 本土化 全球视野
原文传递
“空间”与“缺席”——一场关于“美术史研究与景观及建筑”的演讲和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巫鸿 蔡金栋() 宗依爽(整理)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6期44-55,共12页
常规美术史是关于“在场”的而不是关于“缺席”的历史,但是随处可见的缺席是本文着重关注的。“缺席”表达了关于“空间”的想象,见于美术、雕塑、建筑、景观、城市等等领域,且尺度各异。本文基于对一场讲座内容的整理,通过一些作... 常规美术史是关于“在场”的而不是关于“缺席”的历史,但是随处可见的缺席是本文着重关注的。“缺席”表达了关于“空间”的想象,见于美术、雕塑、建筑、景观、城市等等领域,且尺度各异。本文基于对一场讲座内容的整理,通过一些作品漫谈对“空”的思考:离开、死亡、回忆、生命、灵魂、穿越。脱开了实的描述,用虚的叙事表达来引起共鸣,成为这些作品的其通之处,这些理解有些全人类通用,有些属于在地文化。演讲现场的嘉宾分别从文学、设计的角度解析了空、文化、废墟、桃花源等内容,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席 建筑 景观 美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