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叶玮琪 蔡金音 +7 位作者 陈曦 范欣怡 赵倩 苏亮飞 和凤平 张立梅 江康峰 李小兵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62,共6页
为了解云南省某集约化养殖场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围产期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相关血液指标和肝脏的变化,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胎次为2胎~4胎的荷斯坦奶牛40头,跟踪采集产前5 d、生产当天、产后5 d和10 d... 为了解云南省某集约化养殖场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围产期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相关血液指标和肝脏的变化,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胎次为2胎~4胎的荷斯坦奶牛40头,跟踪采集产前5 d、生产当天、产后5 d和10 d的血液样品,根据β-羟丁酸(BHBA)浓度将奶牛分为健康组和酮病组。选取酮病组中因酮病被淘汰或死亡的奶牛,取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酮病组奶牛与健康组奶牛相比,β-羟丁酸(BHBA)在产后5 d和10 d极显著升高(P<0.01),血糖(GLU)在产后5 d和10 d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NEFA)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在产后10 d极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TG)在产后10 d显著升高(P<0.05),对氧磷酶(PON-1)在产后10 d显著降低(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与健康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肝脏组织结构异常,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脂肪蓄积严重。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酮病发病率为47.5%,多发于产后10 d,肝脏功能指标异常,肝脏脂肪蓄积严重,病变明显,存在潜在被淘汰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血液生化指标 肝脏病理变化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