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
52
1
作者
蔡阿燕
杨洁敏
+1 位作者
许爽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94,共13页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晚期正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
38
2
作者
娄熠雪
蔡阿燕
+1 位作者
杨洁敏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5-1866,共12页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与f MRI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倾性
情绪调节
大脑机制
情绪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绪反应习惯化的正性优势:行为与电生理证据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泉杉
杨洁敏
+2 位作者
娄熠雪
蔡阿燕
袁加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3594-3605,共12页
情绪反应习惯化对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大脑对不同情绪强度的正性和负性刺激的情绪习惯化,本研究设计2个实验条件,对极端正性(HP)、中等正性(MP)和中性图片以及极端负性(HN)、中等负性(MN)和中性图片的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反应习惯化对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大脑对不同情绪强度的正性和负性刺激的情绪习惯化,本研究设计2个实验条件,对极端正性(HP)、中等正性(MP)和中性图片以及极端负性(HN)、中等负性(MN)和中性图片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记录.使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要求被试按不同的键做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分类任务.结果显示,重复呈现图片时,被试对HP刺激的唤醒度评定显著降低;在正性条件下,当重复呈现情绪刺激时N1潜伏期缩短;HP和MP刺激诱发的P3波幅随正性刺激的重复呈现显著降低,且下降的程度相似.与此相反,负性条件下,在上述所有指标上均未观察到显著的情绪习惯化效应.这提示,在自动化加工阶段和受控加工阶段,无论强度如何,正性刺激诱发的情绪反应都出现了显著的习惯化效应,而各种强度的负性刺激诱发的情绪反应均未出现习惯化效应;刺激的情绪强度对该习惯化效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偏向
情绪习惯化
情绪强度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题名
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
52
1
作者
蔡阿燕
杨洁敏
许爽
袁加锦
机构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9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 31170989/31371042)
文摘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晚期正成分
Keywords
sex difference
expressive suppression
cognitive reappraisal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
38
2
作者
娄熠雪
蔡阿燕
杨洁敏
袁加锦
机构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5-186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31170989)
文摘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与f MRI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外倾性
情绪调节
大脑机制
情绪稳定性
Keywords
extraversion
emotion regulation
brain mechanisms
emotional stability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绪反应习惯化的正性优势:行为与电生理证据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泉杉
杨洁敏
娄熠雪
蔡阿燕
袁加锦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3594-360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89,31371042)资助
文摘
情绪反应习惯化对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大脑对不同情绪强度的正性和负性刺激的情绪习惯化,本研究设计2个实验条件,对极端正性(HP)、中等正性(MP)和中性图片以及极端负性(HN)、中等负性(MN)和中性图片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记录.使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要求被试按不同的键做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分类任务.结果显示,重复呈现图片时,被试对HP刺激的唤醒度评定显著降低;在正性条件下,当重复呈现情绪刺激时N1潜伏期缩短;HP和MP刺激诱发的P3波幅随正性刺激的重复呈现显著降低,且下降的程度相似.与此相反,负性条件下,在上述所有指标上均未观察到显著的情绪习惯化效应.这提示,在自动化加工阶段和受控加工阶段,无论强度如何,正性刺激诱发的情绪反应都出现了显著的习惯化效应,而各种强度的负性刺激诱发的情绪反应均未出现习惯化效应;刺激的情绪强度对该习惯化效应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负性偏向
情绪习惯化
情绪强度
事件相关电位
Keywords
negative bias
emotional habituation
emotional intensity
ERP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蔡阿燕
杨洁敏
许爽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娄熠雪
蔡阿燕
杨洁敏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情绪反应习惯化的正性优势:行为与电生理证据
龙泉杉
杨洁敏
娄熠雪
蔡阿燕
袁加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