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彭公 周玉民 +2 位作者 胡国平 胡锦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探索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是否具有血管平滑肌的功能,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显微操作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远端PASMC,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索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是否具有血管平滑肌的功能,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显微操作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远端PASMC,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用荧光显微镜法观测高钾(60 mmol·L-1KCl)溶液对大鼠远端PASMC的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大鼠远端PASMC呈血管平滑肌细胞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60 mmol·L-1KCl溶液使PASMC的[Ca2+]i明显增高,5μmol·L-1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ASMC的[Ca2+]i对KCl溶液的反应。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PASMC具有典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特征,具有功能正常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可广泛用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应晓明 +3 位作者 徐鹏 王鹏 诸波 郭少卿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44-751,共8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CNKI数据库,重庆VIP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Meta统计分析使用RevMan4.2软件完成。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优良率、手术...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CNKI数据库,重庆VIP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Meta统计分析使用RevMan4.2软件完成。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住院或手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总共纳入了20篇文献,其中2957例患者行椎间盘镜术,而2130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有12篇报道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11篇比较了术中失血量,7篇比较了术后卧床休息时间,5篇进行了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的比较,另外分别有4篇比较了住院日及术后住院天数。其中有10篇文献提到了手术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优良率[OR=1.29,95%CI(1.03,1.62)],术中出血量少[OR=-63.67,95%CI(-86.78,-40.55)],更少的卧床休息时间[OR=-15.33,95%CI(-17.76,-12.90)],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更短[OR=-24.41,95%CI(-36.86,-11.96)],更少住院日[OR=-5.00,95%CI(-6.94,-3.06)]或手术后住院天数[OR=-7.47,95%CI(-9.17,-5.77)]。但是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与传统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治疗出血量少,术后卧床休息天数及住院日短,并且能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在相同适应证的情况下椎间盘镜手术应该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痛抑郁二联征模型大鼠中缝背核不同水平5羟色胺表达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媛媛 +3 位作者 邵晓梅 赵晓芸 何晓芬 方剑乔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痛抑郁二联征模型大鼠中缝背核(DRN)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连续3d皮下注射利血平,每日1次,以诱发痛抑郁二联征模型。模型制作后第1天和第2天检测左后足机械... 目的探讨痛抑郁二联征模型大鼠中缝背核(DRN)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连续3d皮下注射利血平,每日1次,以诱发痛抑郁二联征模型。模型制作后第1天和第2天检测左后足机械缩足阈观察大鼠痛阈变化,模型制作后第2天旷场实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情绪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DRN前囟后6.8mm、7.3mm和7.8mm水平的5-HT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经利血平注射后机械痛阈显著下降,并产生抑郁样行为。对照组的DRN前囟后6.8mm、7.3mm和7.8mm水平的5-HT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06.00±10.21、96.67±24.50和195.67±2.33。模型组相应的表达量分别为61.67±14.53,72.33±34.35和53.67±26.77。除前囟后7.8mm水平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他两个水平5-HT阳性细胞表达量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血平诱导的痛抑郁二联征大鼠模型以及中缝背核5-HT表达的降低,可能主要与DRN前囟后7.8mm水平的5-HT阳性细胞数变化有关,而与前囟后6.8mm和后7.3mm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抑郁二联征 5羟色胺 中缝背核 利血平 免疫荧光 旷场实验 高架0迷宫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抗抑郁效应观察和对中枢5-HT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媛媛 赵晓芸 +1 位作者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939-94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健康大鼠的镇痛抗抑郁效应及其与中枢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关系。[方法]将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50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各电针组大鼠选双侧后肢足三里、昆仑穴进行...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健康大鼠的镇痛抗抑郁效应及其与中枢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关系。[方法]将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50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各电针组大鼠选双侧后肢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干预1次,电针强度1 mA(1-15min)-2mA(16-30min),时间30min,电针频率分别为2Hz、15Hz、50Hz和100Hz。电针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旷场实验测试,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和中缝核5-HT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电针组大鼠痛阈均有上升(P<0.05,P<0.01),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抗抑郁效果显著(P<0.001,P<0.05);2Hz电针组海马的5-HT含量上升(P<0.05),100Hz电针组中缝核5-HT含量升高(P<0.05)。[结论]2Hz和100Hz电针均能提高健康大鼠痛阈与抗抑郁能力,但其双重效应的中枢5-HT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频率 镇痛 抗抑郁 5羟色胺 中缝核 海马
下载PDF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公 胡国平 +4 位作者 周玉民 洪城 胡锦兴 田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3-574,共2页
目的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红细胞比容... 目的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肺动脉高压 大鼠
下载PDF
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的促外周beta-END释放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晓芬 方剑乔 +4 位作者 黄垒 裘晟晨 沈亚芳 尹小虎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时对炎症局部炎性介质和外周阿片肽的双重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并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进行比较,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变化,检测足跖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beta-内啡肽(beta-END)。结果电针和消炎痛均可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痛阈;电针不能显著降低炎症局部组织PGE2、IL-1水平,但能显著升高炎症局部组织beta-END水平(P<0.05);消炎痛能显著降低PGE2和IL-1水平(均P<0.01),但对beta-END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痛具有促外周beta-END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炎性痛 炎性介质 阿片肽 内啡肽 大鼠
下载PDF
SNI大鼠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TRPV1的活化形式及低频电针干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颜思思 +6 位作者 叶佳瑜 何晓芬 杜俊英 陈利芳 陈晓军 赵文胜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23-329,352,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1,TRPV1)的活化形式及低频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 SNI组)、模型组(SNI组)和电针组(2Hz EA组)... [目的]探讨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1,TRPV1)的活化形式及低频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 SNI组)、模型组(SNI组)和电针组(2Hz EA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取术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2Hz电针干预,每日1次,连续14天,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观察大鼠痛觉超敏反应。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术侧脊髓背角TRPV1、p-TRPV1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术侧脊髓背角TRPV1及PKC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SNI模型大鼠维持期出现痛觉过敏,PWT下降(P<0.01),术侧脊髓背角TRPV1水平、PKC水平均升高(P<0.01),p-TRPV1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ham SNI组大鼠PWT无明显变化。低频电针提高SNI模型大鼠的PWT(P<0.01),降低脊髓背角TRPV1与PKC水平(P<0.01)。[结论]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TRPV1活化以表达上调为主。低频电针能改善维持期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下调PKC介导的TRPV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维持期 电针 TRPV1 p-TRPV1 PKC 足三里 昆仑
下载PDF
低频电针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痛敏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尹小虎 +3 位作者 沈亚芳 赵晓芸 何晓芬 方剑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痛敏化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外周痛敏化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大鼠L5脊神经结扎模型,电针足三里和昆仑穴,观察大鼠痛觉超敏反应,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4、L5背根神经节(DRG)辣椒...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痛敏化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外周痛敏化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大鼠L5脊神经结扎模型,电针足三里和昆仑穴,观察大鼠痛觉超敏反应,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4、L5背根神经节(DRG)辣椒素受体(TRPV1)与P物质(SP)水平,采用TRPV1激动剂6'-IRTX进行验证。结果脊神经结扎大鼠出现明显的痛敏化反应,术侧L4DRG TRPV1和L5DRG SP水平升高(P<0.05);低频电针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痛敏反应,抑制TRPV1、SP水平上升(P<0.05)。6'-IRTX腹腔注射能拮抗低频电针的抗痛敏化作用。结论低频电针可减轻痛敏化,发挥对神经病理痛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调控DRG TRPV1和S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电针 背根神经节 辣椒素受体 P物质
下载PDF
低频电针对2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DRGP2X3受体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寿升芸 魏骏骏 +3 位作者 何晓芬 吴媛媛 方剑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2型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2型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DNP模型,对照组以常规饲料喂养并给予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造模组中模型成功的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组(DNP group)与低频电针治疗组(DNP+EA group)。电针治疗选用双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2 Hz,强度1 m A治疗15 min,后2 m A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观察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周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及0、5、7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变化;采用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7周及电针3、5、7 d 6个时间点双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L5 DRG P2X3受体表达。实验二:将DNP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电针组(EA+Vehicle group)和P2X3激动剂组(EA+αβ-me ATP group)。电针干预同上。EA+αβ-me ATP group于每次电针干预前在大鼠足趾下注射αβ-me ATP(0.6μmol/L,100μL)。EA+vehicle group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BS缓冲液,其余干预相同。检测机械痛阈。结果 1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饲养5周后ISI均明显降低(P<0.01),高脂高糖饲养7周后FPG明显升高(P<0.01),说明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9.04%);2PWTs: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侧PWTs明显降低(P<0.01),说明2型DNP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后各时点均出现双侧PWTs的显著增加(P<0.01);而与电针组比较,P2X3激动剂组双侧PWTs均明显降低(P<0.01)。3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低频电针能通过下调L5 DRG P2X3受体有效改善2型D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神经痛 电针 P2X3
下载PDF
大鼠SNL神经痛模型不同时相背根神经节TRPV1的活化形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小虎 +2 位作者 沈亚芳 何晓芬 方剑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3-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痛模型不同时相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TRPV1的活化形式.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D 3)组、模型(D 3)组、正常(D 15)组与模型(D 15)组.采用SNL方法... 目的:研究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痛模型不同时相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TRPV1的活化形式.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D 3)组、模型(D 3)组、正常(D 15)组与模型(D 15)组.采用SNL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检测造模后第三天(D 3)与第15天(D 15)大鼠术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L4~6 DRG TRPV1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痛觉敏化现象,直至实验结束.D3、D15术侧PWT显著下降(P<0.001).D3 L4~6DRG TRPV1表达均下降(p<0.05,P<0.01,P< 0.01);L5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上升(P< 0.001),L4、L6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下降(P<0.01,P< 0.05).D 15 L5 DRG TRPV1表达水平下降(P<0.01),L4、L6 DRG TRPV1表达水平上升(P<0.05);L4~6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0.01,P<0.001).结论:SNL神经痛的发生、维持与DRG TRPV1的活化有关.SNL神经痛的早期,TRPV1的活化与损伤DRG TRPV1磷酸化水平升高有关;SNL神经痛的维持阶段,TRPV1的活化与邻近未损伤DRG TRPV1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脊神经结扎 TRPV1 DRG
下载PDF
低频电针对SNI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晓芬 +9 位作者 叶佳瑜 颜思思 邵晓梅 吴媛媛 杜俊英 陈晓军 陈利芳 严伟 方剑乔 赵文胜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对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 SNI)、手术组(SNI)和电针组(SNI+EA),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对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 SNI)、手术组(SNI)和电针组(SNI+EA),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建立大鼠神经痛模型,2 Hz电针治疗选取术侧足三里、昆仑穴,每日1次,治疗14 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观察大鼠痛觉超敏反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术侧脊髓背角SP阳性表达。结果 SNI组大鼠术侧PWT明显降低(P<0.01),电针能提高SNI神经痛大鼠术侧的PWT(P<0.01)。SNI组大鼠健侧痛阈无显著变化(P>0.05)。SNI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SP表达增多(P<0.01),健侧脊髓背角SP阳性表达增多(P<0.05),电针能降低SNI大鼠术侧脊髓背角SP表达(P<0.01),电针对健侧脊髓背角SP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Sham SNI组大鼠术侧、健侧PWT和术侧、健侧脊髓背角SP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频电针能改善大鼠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抑制术侧脊髓背角S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痛 脊髓背角 P物质 大鼠
下载PDF
低频电针对SNL大鼠早期神经痛DRG p-TRPV1、CGRP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亚芳 +2 位作者 尹小虎 何晓芬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磷酸化与痛敏相关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P物质(...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磷酸化与痛敏相关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P物质(substance P,SP)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电针组采用2 Hz电针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连续3d。检测D1、D3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D3 L5 DRG p-TRPV1、CGRP、SP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p-TRPV1水平升高(P<0.001),CGRP水平升高(P<0.05),SP水平下降(P<0.05)。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p-TRPV1水平(P<0.05)与CGRP水平(P<0.01),对SP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早期神经痛与DRG p-TRPV1、CGRP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下调DRG p-TRPV1与CGRP水平,改善早期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脊神经结扎 电针 TRPV1 CGRP SP
下载PDF
神经病理痛中枢敏化的TRPV1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颜思思 叶佳瑜 +6 位作者 何晓芬 杜俊英 陈利芳 陈晓军 赵文胜 方剑乔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8-91,共4页
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类和痛觉传递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电针具有较好的治疗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电针具有调... 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类和痛觉传递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电针具有较好的治疗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电针具有调节TRPV1表达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TRPV1参与神经病理痛的中枢敏化调控机制以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神经病理痛 中枢敏化 电针 综述
下载PDF
低频电针改善SNL模型大鼠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的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小虎 +2 位作者 沈亚芳 何晓芬 方剑乔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的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脊神经结扎...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的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2 Hz电针治疗,连续3 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L5 DRG TRPV1表达与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开展PKC激动剂PMA与PKA激动剂db-cAMP拮抗2 Hz电针镇痛作用的验证性实验。结果 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TRPV1表达水平降低(P<0.01),磷酸化水平升高(P<0.001)。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P<0.05)。PMA与db-cAMP足部局部注射能拮抗2 Hz电针的抗神经痛作用(P<0.001,P<0.001)。结论早期神经痛与损伤DRG TRPV1磷酸化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改善早期神经痛,可能与下调损伤DRG的TRPV1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神经痛 脊神经结扎 TRPV1 DRG 大鼠
下载PDF
β-内啡肽腹腔注射对慢性炎性痛大鼠局部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垒 方剑乔 +2 位作者 何晓芬 裘晟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腹腔注射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探究其对外周局部致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 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amor necros... [目的]观察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D)腹腔注射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探究其对外周局部致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 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a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完全弗化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β-END腹腔注射组。造模后1~13 d进行β-END腹腔注射,隔日1次。观察热缩腿阈(Thermal-PWLs)变化,检测足爪炎症组织PGE2、IL-1β、TNF-α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β-END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的痛阈;能显著抑制局部炎症组织PGE2、IL-1β和TNF-αmRNA表达;能显著降低IL-1β和TNF-α的蛋白水平,对PGE2蛋白水平有下调趋势。[结论]除了经典的外周阿片受体机制外,β-END外周抗慢性炎性痛作用,可能还与其有效抑制局部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炎性痛 弗氏完全佐剂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刺补法干预效应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晓梅 唐潇旖 +2 位作者 沈醉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观察毫针补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应。[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23只,采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法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补法组大鼠自造模后第10天至20天于"... [目的]观察毫针补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应。[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23只,采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法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补法组大鼠自造模后第10天至20天于"足三里"穴位处行针刺补法刺激。测定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0天及第20天的右后足痛阈及末梢血糖浓度。[结果]造模后及治疗后,模型组和针刺补法组的末梢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痛阈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补法组痛阈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灸补法能够明显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痛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痛阈 针刺 补法 血糖 干预效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溯源穴位的本态 被引量:9
17
作者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573-575,586,共4页
[目的]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溯源穴位的本态,揭示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方法]基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梳理中医古典文献对穴位概念、起源、定位、功能、穴位属性等影响因素的相关论述,探讨穴位所具有的部位属性与功能属性,明确针灸穴位... [目的]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溯源穴位的本态,揭示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方法]基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梳理中医古典文献对穴位概念、起源、定位、功能、穴位属性等影响因素的相关论述,探讨穴位所具有的部位属性与功能属性,明确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结果]在中医针灸经典文献中,对穴位部位属性的描述较为粗略,而对其功能属性的描述则具体详细,且不断得到发展。穴位的功效,一方面取决于准确取穴、精准定位,同时也与施术方法密切相关,涉及针刺时间、气血运行状况、针刺补泻与刺激量等多种因素,"得气"与否对穴位功效的发挥至关重要。[结论]穴位具有部位、反应生理功能病理情况、治疗疾病的多重属性,正是对穴位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反应、功能主治的不断探索、总结与实践,推动着穴位研究、针灸学科与临床的不断前行,穴位的本态研究,应是当前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针灸 本态 部位 功能 中医文献 中医发展
下载PDF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蛋白在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公 +4 位作者 胡锦兴 洪城 周玉民 胡国平 田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的表达。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PVSMC;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PVSMC的表达... 目的:研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的表达。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PVSMC;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PVSMC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PVSMC呈长梭形,表现出典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特点,并对平滑肌细胞ractin免疫荧光显色呈阳性反应;Real—timePCR显示,在已知的7个TRPC成员(TRPCI—7)中,大鼠远端PVSMC有TRPC-1、TRPC-2、TRPC-3、TRPC-4、和TRPC-6的mRNA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为:TRPC-6〉TRPC-1〉TRPC-4〉TRPC-3〉TRPC-2,不表达TRPC-5和TRPC-7;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表明,在大鼠远端PVSMC有TRPC-1、TRPC-4和TRPC-6的蛋白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为TRPC-6〉TRPC-1〉TRPC-4。结论:大鼠远端PVSMC主要表达TRPC-1和TRPC-6,其可能与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蛋白 肺静脉平滑肌细胞 大鼠
下载PDF
环匹阿尼酸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公 +4 位作者 胡国平 周玉民 胡锦兴 赵祝香 邹威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11-3514,共4页
目的研究环匹阿尼酸(CPA)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利用荧光显微镜和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高钾(60 mmol/L KCl... 目的研究环匹阿尼酸(CPA)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利用荧光显微镜和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高钾(60 mmol/L KCl)溶液及CPA对PVSMC的[Ca2+]i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PVSMC表现出典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特征,并对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高钾溶液使PVSMC的[Ca2+]i显著升高,5μmol/L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VSMC的[Ca2+]i对高钾溶液的反应;10μmol/LCPA能使含5μmol/L硝苯地平的无钙Krebs溶液孵育的PVSMC的[Ca2+]i短暂小幅升高,恢复细胞外Ca2+至2.5 mmol/L后,10μmol/L CPA能使含5μmol/L硝苯地平的Krebs溶液孵育的PVSMC的[Ca2+]i迅速升高。结论 CPA能够使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其机制可能与Ca2+从肌浆网释放,并诱发细胞外Ca2+通过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匹阿尼酸 细胞内Ca2+浓度 肺静脉平滑肌细胞 大鼠 钙池操纵性钙通道
下载PDF
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公 周玉民 +2 位作者 胡国平 邹威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阻断剂硝苯地平的作用,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阻断剂硝苯地平的作用,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急性缺氧(4%O2)、高钾(60mmol/LKCl)溶液对PVSMC的[Ca^2+]i影响及硝苯地平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PVSMC的[Ca^2+]i随时间变化维持基线水平;缺氧组PVSMC急性缺氧后,[Ca^2+]i迅速升高并维持平台水平,△[Ca^2+]i达82.83nmol/L+23.03nmol/L;硝苯地平干预组PVSMC予急性缺氧和5μmol/L硝苯地平干预后,[Ca^2+]i升高幅度较小;高钾溶液孵育PVSMC后,[Ca^2+]i迅速增高,5μmol/L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VSMC的[Ca^2+]i对高钾溶液的反应。结论:急性缺氧可使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VSMC的VDCC和另外的非VDCC依赖的钙通道导致细胞外Ca^2+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 细胞内钙浓度 肺静脉平滑肌细胞 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