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蔺亚琼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9,190,共14页
本文以科学社会学中关于划界活动的研究为理论工具,勾勒出管理学在门类成立前的发展脉络,以期对管理学门类的形成过程做一番历史梳理。本文发现,系统论深刻影响了中国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系统论的影响下,"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文以科学社会学中关于划界活动的研究为理论工具,勾勒出管理学在门类成立前的发展脉络,以期对管理学门类的形成过程做一番历史梳理。本文发现,系统论深刻影响了中国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系统论的影响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得以发展壮大,成为管理学门类独立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系统无处不在的思想观念以及系统论对信息的重视和强调,与国家将"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和"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纳入管理学门类相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门类 划界活动 系统论 官员专业化
下载PDF
知识边界与学科建构: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蔺亚琼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84,共18页
知识边界的建构是学科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在知识边界的视角下考察并分析了近些年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为了将国学建构为一级学科,国学学科的倡导者提出"新国学"和"大国学"的知识策略,以消解国学与外部... 知识边界的建构是学科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在知识边界的视角下考察并分析了近些年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为了将国学建构为一级学科,国学学科的倡导者提出"新国学"和"大国学"的知识策略,以消解国学与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的潜在冲突。此外,倡导者在学科建构中一方面突出了中西方学术的差异,另一方面又以西方汉学作类比,以期建构作为整体之学的"国学学科"的必要性。这些策略和努力并没有实现国学学科化的目标,其重要原因在于国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嵌入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以及哲学等学科之中,国学与文史哲的知识边界模糊,其学科建构缺乏来自研究实践的支撑。国学的学科化进程为反思既有的学科治理制度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学科 学科建构 知识边界
下载PDF
学术规范的互文性研究——以“引文与注释规范”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4
3
作者 蔺亚琼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5期13-18,共6页
借助"互文性"与"话语共同体"的概念,追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政策文本中"引用与注释规范"这一部分在现代学术话语共同体中的建构脉络,认为精确引注是现代学术的独有特征,是顺应实证精神和... 借助"互文性"与"话语共同体"的概念,追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政策文本中"引用与注释规范"这一部分在现代学术话语共同体中的建构脉络,认为精确引注是现代学术的独有特征,是顺应实证精神和学术论证体裁的产物,是针对学术话语共同体内正式文本的规定,发挥多项重要功能所必需的。由于引注在说服读者、建构原创性和重要性、建立学术声望以及分配学术资源方面的重要性,致使学术知识生产过程中存有诸多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此外,由于引注规范本身所含有的一系列微妙性,也致使某些学术行为失范与否存在一定的商讨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学术话语共同体 学术规范 精确引注 学术失范
下载PDF
全球化与商业精英的塑造——对一所商学院本科教育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蔺亚琼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培养商业精英一直是商学院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国内一所顶尖商学院本科教育的个案研究,文章发现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成为影响其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金融领域和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成为毕业生的重要去处,还表现在学院... 培养商业精英一直是商学院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国内一所顶尖商学院本科教育的个案研究,文章发现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成为影响其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金融领域和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成为毕业生的重要去处,还表现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社团生活均受到全球化力量的有力塑造。全球化深入到这所商学院所建构的教育空间,从专业知识、交流技能和观念态度上引导着未来的企业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 劳动控制 企业精英 商学院 本科教育
下载PDF
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沈文钦 毛丹 蔺亚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42,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重点大学建设工程的推进以及大学教师的专业化转型,量化评估成为评价大学教师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历史的梳理,本文将表明量化评估如何被历史地建构成为一种合法化的评价手段。同时,基于对8所学校36位教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重点大学建设工程的推进以及大学教师的专业化转型,量化评估成为评价大学教师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历史的梳理,本文将表明量化评估如何被历史地建构成为一种合法化的评价手段。同时,基于对8所学校36位教师和行政管理者的访谈,我们分析了量化评估对大学教师学术生活的影响。文章指出,就积极意义而言,量化评估技术将贤能主义引入大学教师评估领域,推动了大学学术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使得教师的职称评审等避免人情文化的影响,但这一评估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意图之外的负面影响,如盲目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形式化的知识生产、教师科研的自主性受到侵害、应用导向而非发表导向的学科受到挤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量化评估 同行评议 学术工作
下载PDF
学科分类与交叉学科设置:德国的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湃 蔺亚琼 赵仲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78,共7页
德国的学科分类主要指学理及统计上的分类。交叉学科在目录中的位置与学科发展的成熟度有关。交叉学科的设置除因学科自然分化而设立外,大体可分为多主体合作型、优势领域扶持型、人才培养导向型及研究问题导向型四个类别,具有项目化、... 德国的学科分类主要指学理及统计上的分类。交叉学科在目录中的位置与学科发展的成熟度有关。交叉学科的设置除因学科自然分化而设立外,大体可分为多主体合作型、优势领域扶持型、人才培养导向型及研究问题导向型四个类别,具有项目化、多样性、合作性、时限性等特征。对交叉学科的评价注重绩效并考虑交叉合作对科研及育人目标的贡献度。德国最重要的科学政策咨询机构认为传统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平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阶段需要注重学科训练,交叉学科的学习主要应在硕士阶段开展,关键在于问题牵引和环境创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学科分类 卓越集群 交叉学科 跨学科
下载PDF
美国博士生流失率与淘汰制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沈文钦 赵世奎 蔺亚琼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82-89,共8页
高流失率是美国博士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其严格的淘汰制度。但流失和淘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的博士生淘汰率要远低于其流失率。淘汰制度仅是导致高流失率的一个因素,经济资助、制度与文化、个体因素等... 高流失率是美国博士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其严格的淘汰制度。但流失和淘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的博士生淘汰率要远低于其流失率。淘汰制度仅是导致高流失率的一个因素,经济资助、制度与文化、个体因素等都是导致高流失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博士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对博士教育质量产生了广泛质疑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和完善博士生教育的淘汰机制和退出机制,形成崇尚竞争、注重质量的博士生教育文化,以达到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博士生流失率 淘汰制度
下载PDF
知识视角下优势工程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蔺亚琼 《大学与学科》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程学科是优势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技术,抑或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驱动新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程学科是优势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技术,抑或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兴领域,乃至环境治理等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都对工程学科提出了重大且紧迫的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优势学科 工程学科 人工智能 环境治理 人类可持续发展 交叉学科建设 知识视角
原文传递
美国工程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兴起与演变——基于精英工程院校课程体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蔺亚琼 刘雨心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8,共16页
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是美国工程教育史上的重要议题。工程师的职业建构是形塑通识教育的重要力量。20世纪上半叶,为提升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工程院校不断加强通识教育,以英文、历史为主的博雅课程以及经济与商业类课程占据着重要... 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是美国工程教育史上的重要议题。工程师的职业建构是形塑通识教育的重要力量。20世纪上半叶,为提升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工程院校不断加强通识教育,以英文、历史为主的博雅课程以及经济与商业类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二战后,工程师服务于人类公共福祉的社会责任转化为一系列通识课程,通识课程也受工程院校地位竞争和组织发展的影响。以MIT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在二战后进一步强化了博雅课程,以推进精英院校的身份构建,然而通识课程陷入了数量膨胀、通专融合乏力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专业或课程层次上实行通专整合的教育成为通识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 通专融合
原文传递
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志宏 蔺亚琼 陈雨沁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究2009-2021年我国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分布特征,分析自主设置学科的影响要素,为未来医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对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 目的:探究2009-2021年我国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分布特征,分析自主设置学科的影响要素,为未来医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对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的数量、内容及院校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医学门类下共有680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7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自主设置学科的分布不平衡,表现出“跨学科”特征,临床医学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最多(161个),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相关的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最多(均为53个);自主设置学科名称主要集中在“传统医疗行业需求”“医学学科理论发展需求”“大健康需求”“先进技术方法”四大主题;自主设置学科在高校间发展不均衡,高校办学层次越高,学科评估排名靠前,校均自主设置学科数量越多;自主设置学科的生成主要受社会需求的逻辑、知识积累、分化与整合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院校资源特征等多重要素影响。结论:自主设置学科赋予了学科体系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适应性,基于自主设置学科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国家层面应加强对自主设置学科的宏观引导和规范管理;高校层面在“新医科”统领下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在办学历史与办学实力的双重驱动下,促进自主设置学科交叉、有序、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自主设置学科 二级学科 交叉学科
下载PDF
溯因分析:扎根理论的方法论拓展
11
作者 谢心怡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8,共11页
扎根理论是当前高等教育学界广为流行的质性研究方法,其方法论核心是遵循归纳逻辑生成中层理论。但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扎根理论注重归纳逻辑,而相对忽视了溯因逻辑。溯因逻辑是对社会现象何以发生提出解释性假设的逻辑形式,有助于研究人... 扎根理论是当前高等教育学界广为流行的质性研究方法,其方法论核心是遵循归纳逻辑生成中层理论。但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扎根理论注重归纳逻辑,而相对忽视了溯因逻辑。溯因逻辑是对社会现象何以发生提出解释性假设的逻辑形式,有助于研究人员跳出眼前经验,建立社会、文化等结构性因素与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因果机制。溯因分析是在溯因逻辑基础上发展出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处理经验材料时,这种方法首先运用溯因逻辑提出解释性假设,进而综合运用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检验假设。溯因分析是扎根理论的方法论拓展,在理论建构中有其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因逻辑 溯因分析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蔺亚琼 覃嘉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自"双一流"政策发布以来,"学科"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促进跨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的主题。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需要相应的社会建制与制度安排作为保障。通过对美国大学与... 自"双一流"政策发布以来,"学科"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促进跨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的主题。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需要相应的社会建制与制度安排作为保障。通过对美国大学与我国大学院系组织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美国的学系组织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其学科分类的强度较弱,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跨学科领域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大学学院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学科分类是一种强分类,大学缺乏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促进跨学科发展的制度手段。我国大学需要进行制度调整,促进学科体系从强分类走向弱分类,增强学院组织的开放性,以顺应学科交叉的知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政策 学科 跨学科 学科分类 学科组织
原文传递
知识生产视角下博士生科研训练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蔺亚琼 李紫玲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在已有文献以及对37位受访者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识别并描绘了知识生产的两种典型模式:个体模式与团队模式。博士生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其科研训练也可相应地划分为个体模式与团队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博士生在论文选题来源... 在已有文献以及对37位受访者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识别并描绘了知识生产的两种典型模式:个体模式与团队模式。博士生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其科研训练也可相应地划分为个体模式与团队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博士生在论文选题来源、师生关系、研究过程、学习体验等学术社会化的诸多维度上存有差异,不同的培养模式也各有优劣。在实践中,博士生的科研训练常常兼具两种模式的特征,并在总体上呈现出团队模式扩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博士生 科研训练 个体模式 团队模式
原文传递
多个案比较法及其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50,共12页
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多个案比较法擅长采用比较不同个案的异同来建构或展示解释性理论。多个案比较法分为个性化比较、普遍化比较、涵括式比较与多样化比较四种模式,它们在比较目标、个案确定、理论旨趣等方面各具特色。密尔逻辑中... 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多个案比较法擅长采用比较不同个案的异同来建构或展示解释性理论。多个案比较法分为个性化比较、普遍化比较、涵括式比较与多样化比较四种模式,它们在比较目标、个案确定、理论旨趣等方面各具特色。密尔逻辑中的求同法、求异法与共变法广泛运用于多个案比较的因果理论建构之中。基于多个案比较产生的解释理论多为中层理论,具备叙事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多个案比较法对高等教育研究深具启示意义,适合探讨宏观与中观层面的高等教育现象,有助于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强化个案研究的方法论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 多个案比较 比较模式 因果逻辑
原文传递
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特征、趋势与反思——对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蔺亚琼 刘雨心 +1 位作者 谭晓晖 覃嘉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169,共7页
本文分析了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748项成果,对成果奖的完成单位、完成人、合作情况以及内容主题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论文发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985工程"高校与"211工程... 本文分析了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748项成果,对成果奖的完成单位、完成人、合作情况以及内容主题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论文发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985工程"高校与"211工程"高校,学科排名为B+及以上的高校日益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参与者;教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主要由承担行政职务的资深教授构成;在近20年的时间里,教学成果奖呈现出合作规模扩大的趋势,成果内容也日益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总体性主题,并且广泛覆盖服务国家与行业、校企合作、多元协同、国际化等议题。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高质量工程人才及其重要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日益彰显的目标。论文最后对教学成果奖评选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工程教育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专门职业教育美国模式的形成:基于医学教育的考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蔺亚琼 李紫玲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103,共8页
在美国,精英性质的专门职业教育始于本科教育之后。本文基于对医学教育演变历程的分析,探究了这种教育序列如何形成。19世纪,美国医生职业危机重重,准入门槛降低,医学教育质量堪忧。1893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了教育改革,其举措之... 在美国,精英性质的专门职业教育始于本科教育之后。本文基于对医学教育演变历程的分析,探究了这种教育序列如何形成。19世纪,美国医生职业危机重重,准入门槛降低,医学教育质量堪忧。1893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了教育改革,其举措之一即要求申请者完成本科教育。改革取得成功,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模式随之扩散,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招收本科毕业生。这种教育序列延长了医学教育年限,抬高了医生的准入门槛,有助于提升医生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文理学院占据着美国大学的核心地位,在生源竞争中,专业学院难与文理学院抗衡。依托本科教育与专业教育间的序列,本科生院与专业学院形成双赢的竞争格局。这种教育序列是职业加强成员资格控制与教育系统内部不同组织之间竞争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职业教育 教育序列 职业控制 教育组织竞争
原文传递
人才项目与当代中国学术精英的塑造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共12页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四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人才项目已成为我国学界特别是理工科领域塑造学术精英的重要制度。学术精英的成长呈现出"人才项目依托"...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四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人才项目已成为我国学界特别是理工科领域塑造学术精英的重要制度。学术精英的成长呈现出"人才项目依托"与"人才项目嵌套"的特点,不同层次人才项目的重叠嵌套,形成了学术精英生成的结构性路径,"不入选则出局"成为塑造学术精英的法则。与单位制时代相比,人才项目在塑造学术精英的过程中延续了"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其及早筛选与重点培养优秀学者的特征并未褪去。人才项目也被纳入院系学术队伍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人才项目强化了学术精英生成中的学术竞争,对学术精英的德行与才能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才项目广泛扩散并应用于高校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非意图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项目 学术精英 制度化的精英主义
原文传递
场域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语言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46,共10页
本文在场域的视角下对"中国语言学"的学科升格进行了个案研究,并提炼出"学科间关系"这一用以分析学科建构过程的要素。学科的形成伴随着利益相关学科的冲突与竞争,鉴于学科场域内流动着纯学术资本和制度化学术资本... 本文在场域的视角下对"中国语言学"的学科升格进行了个案研究,并提炼出"学科间关系"这一用以分析学科建构过程的要素。学科的形成伴随着利益相关学科的冲突与竞争,鉴于学科场域内流动着纯学术资本和制度化学术资本,学科间关系也相应具有智识与资源两个维度。学科间的智识关系主要指学科与其相邻领域在知识上的差异化程度,这关系到学科建构合法性的获得。学科间的资源关系则指学科与相邻领域在制度化学术资本的分配格局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资源结构影响着学科建构所面临的学科竞争与抵牾的强度。学科间关系表明在学科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利益相关学科的博弈与策略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学科建构 学科间关系 中国语言学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何以实现理论品质和实践旨趣的双重提升——基于理论积累路径与实践介入方式的考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蔺亚琼 陈雨沁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5,共14页
美国医学、工程、管理学等专业领域为应对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双重要求,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化,一方面通过引入经典学科的研究范式与人员创造出大量理论并建立了学术声誉;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论理念及一系列制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 美国医学、工程、管理学等专业领域为应对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双重要求,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化,一方面通过引入经典学科的研究范式与人员创造出大量理论并建立了学术声誉;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论理念及一系列制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结,但受理论强弱特征的影响,理论介入实践的方式与效果在不同领域存有较大差异。受上述发展经验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学应进一步强化跨学科知识交流,充分发挥本学科聚焦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化优势,并树立符合弱理论特征的反思性应用观,积极探索面向实践界的专业教育,以实现理论品质和实践旨趣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应用论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多个案比较法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
20
作者 蔺亚琼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5期140-141,共2页
长于理论建构的少数量多个案比较法,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方法,这种研究不是探讨一个个案,而是选取数个案例(通常不超过10个)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不同个案的反复比较,以揭示社会现象或社会过程的因果机制。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学者... 长于理论建构的少数量多个案比较法,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方法,这种研究不是探讨一个个案,而是选取数个案例(通常不超过10个)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不同个案的反复比较,以揭示社会现象或社会过程的因果机制。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学者就是通过对不同社会与文明的反复比较而提出了重要的概念与理论。多个案比较法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素有传统,近几十年来,此方法也扩散至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并产生了许多经典著作,如本·戴维、伯顿·克拉克等学者的代表作就运用了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历史社会学 伯顿·克拉克 政治社会学 涂尔干 因果机制 多个案比较 经典著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