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7例报告 被引量:65
1
作者 杨映弘 吴晓莉 +4 位作者 颜璟 吴艳军 蔺原 岳晓林 程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2月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技术对37例59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MWA。颈部皮肤取l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微波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内开启微波,甲状腺结节的消融采用"移动单元"消融法。术后1、3、6个月观察结节消融区体积、体积缩小率、结节最大径、甲状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37例59枚甲状腺结节MWA过程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19例术后颈部有胀痛感,次日明显减轻。术后放射性耳根痛3例,持续2~3 d疼痛自行缓解。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4个月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无颈部皮肤烧伤、出血和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0.86±0.25)cm^3,明显小于术前(3.49±0.27)cm3(q=60.269,P<0.05)。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68.35±3.17)%,明显大于术后1个月(17.18±1.24)%(q=159.162,P<0.05)。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术后6个月(0.62±0.19)cm,明显小于术前(2.16±0.45)cm(q=35.038,P<0.05)。术后1、3、6个月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37例随访(7.4±1.3)月(6~10个月),13枚结节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好,微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映弘 吴艳军 +2 位作者 蔺原 岳晓林 任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将甲状腺疾病61例随意分成2组,腔镜组30例,开放组3l例。分析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颈部感觉情况、吞咽情...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将甲状腺疾病61例随意分成2组,腔镜组30例,开放组3l例。分析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颈部感觉情况、吞咽情况及美容效果评价。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比腔镜组明显缩短[(78±34)min vs.(126±53)min,t=4.125,P=0.000)]。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0±13)ml,明显少于开放组(34±19)ml(t=-3.313,P=0.002)。术后24、48h疼痛腔镜组比开放组轻(t=-3.255,P=0.002;t=-2.598,P==0.012)。术后3个月腔镜组1例发生颈部感觉减退,2例吞咽不适,开放组有11例颈部感觉减退或异常(r=10.894,P=0.001),9例吞咽不适(x^2=5.773,P=0.016)。腔镜组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均满意,开放组19例对术后美容效果不满意(x^2=52.141,P=0.000)。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
下载PDF
液体隔离带法与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映弘 颜璟 +4 位作者 吴艳军 吴晓莉 蔺原 岳晓林 路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 比较液体隔离带法和杠杆撬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46例采用液体隔离带法(A组),45例采用杠杆撬离法(B组)。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颈部压迫感、皮肤烧伤、颈部血肿的发生情况。A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6.5%),B组无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42.83±12.19)min,B组(35.16±10.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压迫感发生率23.9%,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颈部血肿发生率19.6%,B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均无颈部皮肤烧伤。杠杆撬离法对保护颈部重要结构免受损伤的效果优于液体隔离带法,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引导
下载PDF
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92例报告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映弘 岳晓林 +3 位作者 蔺原 吴艳军 颜景 任洪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91-591,共1页
目的 探讨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在脐缘切口插入10mm的套管,放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耻骨结节左、右侧阴毛生长区作10mm、5mm切口,两切口相距8~10cm。术者通过耻骨上途径完成阑尾切... 目的 探讨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在脐缘切口插入10mm的套管,放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耻骨结节左、右侧阴毛生长区作10mm、5mm切口,两切口相距8~10cm。术者通过耻骨上途径完成阑尾切除操作。结果 192例痊愈出院,无一例手术中转,平均手术时间(25±4.32)min,平均住院时间(5±0.79)d。切口甲级愈合,基本不留疤痕。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经乳房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映弘 蔺原 +2 位作者 吴艳军 岳晓林 任洪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 目的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血管.结果 13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11例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7±34.2) min;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4±9.7)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6±0.8) d.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房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乳房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 被引量:4
6
作者 颜璟 杨映弘 +2 位作者 岳晓林 蔺原 吴艳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68-,1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后腹腔镜引导下手法复位嵌顿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1例小儿嵌顿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2例同时行小肠浆膜破裂修补术,1例行乙状结肠肠脂垂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18例患儿随访3~19个月,平均11.4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嵌顿疝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 被引量:2
7
作者 颜璟 罗涛 +3 位作者 岳晓林 吴艳军 蔺原 杨映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7例顺利完成穿孔修补;1例术中探查发现穿孔位于胃窦部,直径达1.2em,周缘胃壁组织菲薄,修补困难,改三孔法手术穿孔处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17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手术时间95~110min,平均103min;1例行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手术时间145rain。1例发生右膈下脓肿,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发热时间28—36h,体温最高达38.1℃。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无穿孔再发,无切口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14d,平均7.2d。13例随访2~4个月,复查胃镜提示溃疡愈合。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穿孔修补术 经脐单一部位
下载PDF
52例胃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涛 曹莎 +4 位作者 杨映弘 胡明 吴艳军 蔺原 颜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胃癌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化疗方法治...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胃癌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5年的转移率与存活率及局部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5年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化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 胃癌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映弘 颜璟 +3 位作者 蔺原 吴艳军 岳晓林 程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可行性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调查了解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21例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可行性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调查了解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21例患者性功能均存在,绝大多数(18例)患者勃起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是可行的,患者性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性功能
下载PDF
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72例体会 被引量:7
10
作者 蔺原 罗涛 邱体红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体会。方法总结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17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部17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斜疝嵌顿急诊手术28例,全部患儿每侧疝手术... 目的探讨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体会。方法总结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17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部17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斜疝嵌顿急诊手术28例,全部患儿每侧疝手术时间8~20min,平均13min,术后1~4d出院,平均2.6d。随访137例患儿,随访率为79.65%,术后随访4~22个月,发现阴囊积气1例,内环口周围腹壁血肿2例,术后疝复发1例,无死亡患儿。结论经脐双孔(单线单结)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可同时处理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小儿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映弘 吴艳军 +2 位作者 颜璟 蔺原 岳晓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C肽值是预测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预测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袖状胃切除 间置回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12
作者 杨映弘 蔺宗义 +5 位作者 刘忠 刘曙光 任洪伟 蔺原 吴艳军 胡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患者于术后 3~ 3 6个月行彩超或螺旋CT检查 ,显示门腔静脉吻合口均无扩大 ;术后再出血率为 3 .1% (1/3 2 )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6.3 % (2 /3 2 ) ;术后 ≤6个月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全部病例随访 6~ 49个月 ,随访率为 10 0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 门腔静脉 门腔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变
下载PDF
国产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映弘 蔺原 +3 位作者 吴艳军 任洪伟 蔺宗义 胡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双吻合器吻合法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超声止血刀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映弘 蔺原 +3 位作者 吴艳军 任洪伟 胡明 蔺宗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止血刀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腹症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蔺原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74-876,共3页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腹症的经验及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急腹症的2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误诊为急腹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血糖、尿...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腹症的经验及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急腹症的2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误诊为急腹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血糖、尿糖、尿酮体异常,结合患者症状及腹部体征、影像学检查排除腹内脏器器质性病变,请内分泌科会诊考虑为DKA转入内分泌科治疗。2例因既往患有胰腺炎,误诊为急性胰腺炎;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治疗后除2例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血糖下降、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腹痛减轻或消失,病情好转。结论对腹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血糖、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尽快明确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DKA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从而可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分析
下载PDF
脾脏保留型远端胰切除二例报告
16
作者 孙昌勤 刘曙光 +2 位作者 蔺宗义 蔺原 熊勇 《攀枝花医药》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保留脾脏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关注,但较少报告胰体尾病变施行保留脾脏型远端胰切除。我院于1999年2月~11月行脾脏保留型远端切除术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脾脏保留型远端胰切除手术 胰体尾病变 血管扭曲 病理检查
下载PDF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蔺原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4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例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慢... 目的探讨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4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例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女性多见,中年人好发,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可合并有气管、食管的压迫症状,易误诊,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临床罕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术后应注意随访,以便尽早发现其他器官、组织发生的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及机体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涛 蔺原 曾安贵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07-909,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及机体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救治的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及机体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救治的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1.5 h及2.0 h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及机体应激激素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1.5 h及2.0 h的足甲襞血液灌流量、红细胞聚集率、白微栓率、输入支长度及襻顶直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 h、1.0 h、1.5 h及2.0 h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及多巴胺(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快速有效地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及机体应激状态,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创伤性休克 微循环 机体应激
下载PDF
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56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蔺原 刘翔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诊及内分泌科门诊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诊治的5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SPT患者中51例发病前有诱因,其中以上感最多见(43%)。本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诊及内分泌科门诊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诊治的5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SPT患者中51例发病前有诱因,其中以上感最多见(43%)。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高代谢症群不典型,其中乏力最常见(84%)。甲状腺轻中度肿大(98%的患者甲状腺无肿大~Ⅱ度肿大),所有患者甲状腺均无压痛、无血管杂音。TSH均小于0.35mU/L,6小时摄Ⅰ率测定均小于5%。50例患者行β-受体组滞剂治疗,6例仅临床观察。所有患者甲状腺毒症均在3月内恢复正常或出现甲减。结论:SPT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我们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改进本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清TGF-α、TGF-β1、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涛 蔺原 何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39-843,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37(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37(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24)和未复发转移组(n=78)。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有无梗阻、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1 d检测血清TGF-α、TGF-β1、IL-37水平;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α、TGF-β1、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与未复发转移组相比,复发转移组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血清TGF-α、TGF-β1水平较高,IL-37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GF-α≥16.172 ng/mL、TGF-β1≥0.813 ng/mL、IL-37≤27.625 pg/mL是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TGF-α≥16.172 ng/mL、TGF-β1≥0.813 ng/mL、IL-37≤27.625 pg/mL是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断值(P<0.05)。结论血清TGF-α、TGF-β1、IL-37对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检测以上血清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评估,对于术后复发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复发转移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3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