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稗海文物辨析
- 1
-
-
作者
蔺时工
赵黎明
-
出处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
文摘
闲翻稗史,偶有古文物记载。史料笔记原本有别于信史,不足深究。粗略考识,辄见传奇色彩、小说家言,然亦不乏盎趣及识见。信手录之并辩析,就正于方家。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载: 其一、《古铜玩》:庚戌,临淄人于古城耕田,得铜器数百枚,形制瑰异,白诸官,悉取人藩库,无从考其款识,殊可惜也。 按:庚戌,当为康熙九年(1670年)。临淄古城,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史称,桑麻遍地,又富渔盐之利。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制陶、纺织等,商业繁盛。子城周十里,大城周四十里,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遗址附近的苏埠屯、齐王墓,多有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稀世珍品出土,
-
关键词
文物
端砚
西清
王士祯
临淄
夜航船
许真君
王孙
《铁围山丛谈》
铜器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无书的书记之研究
- 2
-
-
作者
蔺时工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1期40-40,共1页
-
文摘
据说不识谱的歌星还真是有的,但若说能数到七就能绰绰有余地干这个活,那恐怕是小品 里的语言了。至于字认得不多而可以做诗的,倒绝非空穴来风。荣国府里的睁眼瞎子王熙凤,一 句“一夜北风紧”,就在海棠诗社里拔了头筹。当然,除了无俗不显雅,这个头筹还有另外的“猫 腻”,那便是凤辣子掌握财政大权,捧得她欢喜了,就可以为诗社提供赞助,或者实际上是报销 所须费用。那时候不讲究业务职称,所以在王熙凤来说,倒未必看重诗人的头衔,若在现时,她 满可以在大观园里,就这一句开个“作品研讨会”什么的,没准贾母和元春娘娘还要光临致辞 呢!
-
关键词
党委书记
魏晋南北朝
中国革命史
海棠诗
荣国府
知识分子
量化指标
毛泽东同志
藏书
诸子百家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小镇大集(百扇堂笔记五题)
- 3
-
-
作者
蔺时工
-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4期33-38,共6页
-
文摘
砸锅徂徕山前的俗话说:宫里楼德天宝寨,五天仨集赶不败。集市上的故事,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宫里四九逢集,虽说镇小,却是个大集,一直从街心的隅头首两侧延伸到西门外的西河里。卖热地瓜的于三,位于西河边上。这里的地瓜有一窝红,有大白皮,有小白皮,还有胜利百号。胜利百号是日本品种,原来叫"冲绳百号",抗战胜利了,地瓜也须洗心革面,遂改了现在的名字。沙河里洗净的地瓜,分层放在大铁锅里,架上柴禾煮,焙干锅底的水,火口就到了,地瓜就熟了。出锅的地瓜,流着粘乎乎的糖稀,通红透亮像琥铂,糯香甘甜。按秤论斤,卖给四面八方来赶早集的。牌子很硬。集市上最早的吆喝:"热地瓜——于三热地瓜——"最好吃的热地瓜,是冬末春初的,地瓜在窨子里出透了汗,由干面变得甜软。热地瓜卖早市,就得早煮。
-
关键词
地瓜
拉魂腔
朱元璋
集市
铁锅
白薯
规矩
苍蝇
西河
评词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真人不露相
- 4
-
-
作者
蔺时工
-
出处
《东方美术》
2005年第6期45-47,共3页
-
文摘
张京城,字开石,号净禅居士,1962年出生,济南历城人,1983年毕业于秦山学院美术系,199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2002年至今在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攻读高研创作班。作品题材多为佛道及文人高士,风格高雅飘逸。
-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真人
作品题材
美术系
高研班
工作室
王明明
画院
-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