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蔺海明 贾恢先 +1 位作者 张有福 郭晔红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58-6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Na+;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Na+、Ca2+、Mg2+、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苕子 次生盐碱地 盐离子 可溶性盐分
下载PDF
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蔺海明 纪瑛 +1 位作者 王斌 杜彦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研究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纯氮(N)施用量设0,38,75,150kg/hm2四个水平,纯磷(P2O5)施用量设0,23,45kg/hm2三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 研究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纯氮(N)施用量设0,38,75,150kg/hm2四个水平,纯磷(P2O5)施用量设0,23,45kg/hm2三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应显著。施氮量150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株高、根芽数、苗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最高,依次较对照(N0kg/hm2和P2O50kg/hm2)增加27.1%,31.7%,123.2%,104.8%,120.0%(P≤0.05);根直径和木部直径较对照增加26.4%,39.8%(P≤0.05);单株小叶数、小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小叶鲜重和小叶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0.9%,79.8%,168.0%,58.5%,87.1%(P≤0.05)。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叶绿素和苦参总碱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施氮量75kg/hm2和施磷量45kg/hm2配合处理的叶绿素和苦参总碱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80.3%,71.0%(P≤0.05)。综合分析表明,生荒地中等施氮量(75kg/hm2)和高施氮量(150kg/hm2)与低施磷量(23kg/hm2)配合施用时能获得较高的苦参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生物量 根部性状 生长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蔺海明 刘学周 +1 位作者 刘效瑞 王兴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垄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 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垄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株高、地上部分和根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白色地膜覆盖。垄作对麻口病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黑色地膜覆盖有提高早薹率的现象。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平作增加4650kg/hm2,增产率达33.4%;覆白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次之,较对照增加3372.2kg/hm2,增产率达24.3%,沟植和垄作的增产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当归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地膜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当归苗根直径大小对提前抽薹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蔺海明 邱黛玉 陈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研究根直径与提前抽薹的关系,减少当归提前抽薹率。方法采用不同根直径当归苗移栽,对提前抽薹率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6月份当归提前抽薹株就可以从田间直接观察到,6~7月是抽薹高发期,到10月2日,根直径≥0.86cm的处理抽薹率最高,达... 目的研究根直径与提前抽薹的关系,减少当归提前抽薹率。方法采用不同根直径当归苗移栽,对提前抽薹率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6月份当归提前抽薹株就可以从田间直接观察到,6~7月是抽薹高发期,到10月2日,根直径≥0.86cm的处理抽薹率最高,达到94.65%,≤0.35cm的处理则只有1.63%;在≤0.35cm处理中,出苗率为33.62%,≥0.86cm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到了95.75%,收获株数只有6395株/hm2,根直径0.46~0.55cm的处理达到68398株/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产量出现在0.46~0.55cm移栽苗根直径范围内,其鲜、干当归产量分别为5717.58kg/hm2和1554.98kg/hm2。结论生产上应选择根直径在0.46~0.65cm的苗进行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根直径 提前抽薹 产量
下载PDF
大整薯稀播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蔺海明 周建军 +3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吕兴密 李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8,共5页
为探索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新途径,以大整薯作为种薯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整薯稀播的增产潜力和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整薯稀播能使马铃薯的出苗率、主茎数、株高、穴结薯数、穴薯鲜质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商品率均... 为探索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新途径,以大整薯作为种薯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整薯稀播的增产潜力和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整薯稀播能使马铃薯的出苗率、主茎数、株高、穴结薯数、穴薯鲜质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切块播种相比,差异极显著。综合比较表明,大整薯稀播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并能改善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前景较大。以每个整薯质量为140~160 g,播种密度为27 779株/hm2组配的处理,增产幅度最大,故在马铃薯生产中建议使用此组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大整薯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和玉米补灌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蔺海明 牛俊义 秦舒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0-86,共7页
对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分效应以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集雨补灌对旱地作物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 ,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水平。小麦在拔节 +孕穗期分次补灌 45 mm水、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 对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分效应以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集雨补灌对旱地作物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 ,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水平。小麦在拔节 +孕穗期分次补灌 45 mm水、地膜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补灌 60mm水增产效果较好 ,并且水分利用率较高。小麦不同时期补灌产量顺序为拔节 +孕穗期 >孕穗期 >拔节期 ,玉米不同时期补灌产量顺序为大喇叭口期 >拔节 +大喇叭口期 >拔节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 ,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 ( 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小麦 玉米 产量 水分效应 生理特性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有功优化潮流 被引量:19
7
作者 蔺海明 刘天琪 李兴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4-1589,共6页
建立了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有功优化潮流模型。针对传统经验值法确定的系统所需旋转备用容量适应性较差的不足,文中在对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进行区间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场景理论确定系统的正负旋转备用以协调风电出... 建立了考虑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有功优化潮流模型。针对传统经验值法确定的系统所需旋转备用容量适应性较差的不足,文中在对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进行区间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场景理论确定系统的正负旋转备用以协调风电出力和负荷的随机性。针对现有爬坡率约束只考虑单时段机组调节的缺点,为避免系统在风电出力和负荷出现陡峭波动时,机组调节量超过限值,加入多时段耦合约束以平衡系统风电出力和负荷的波动性。最后通过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并以含风电场的IEEE 30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区间预测 旋转备用 时段耦合约束 优化潮流
下载PDF
坡缕石生态功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蔺海明 刘学周 +3 位作者 王蒂 刘伟生 曹发魁 周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92-295,共4页
坡缕石为天然的纳米级生态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缓释性,作为农作物的营养剂和肥料的缓释剂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为进一步探明其生态功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的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坡缕石生态功能肥能有效地提高马... 坡缕石为天然的纳米级生态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缓释性,作为农作物的营养剂和肥料的缓释剂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为进一步探明其生态功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的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坡缕石生态功能肥能有效地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其品质。单施坡缕石可使马铃薯增产17.38%,和混合肥配施时可使马铃薯增产46.85%-59.95%;单施坡缕石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0.24%,和混合肥配施时可使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1.27%-3.81%。同时坡缕石具有对肥料的缓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生态功能肥 马铃薯 产量效应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27-832,共6页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 194 9~ 2 0 0 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结果表明 ,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在 194 9~ 2 0 0 0年呈递增趋势 ,从 0 4 2 6hm2 增加到 2 15 8hm2 ,194 9~ 1970...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 194 9~ 2 0 0 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结果表明 ,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在 194 9~ 2 0 0 0年呈递增趋势 ,从 0 4 2 6hm2 增加到 2 15 8hm2 ,194 9~ 1970年平均为 0 6 93hm2 ,1975~ 1980年平均为 1 0 2 9hm2 ,1985~ 2 0 0 0年平均为2 2 88hm2 ;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194 9年的 0 5 5 0hm2 增加到 2 0 0 0年的 1 76 2hm2 ,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 ,增幅较小 ,增速亦慢 .194 9~ 1970年平均为 0 782hm2 ,1975~ 2 0 0 0年平均为 1 715hm2 ;194 9~ 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 ,平均盈余为 0 0 88hm2 ,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 ,1985年又恢复为盈余 ,到 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 ,且赤字程度为加速度负增长 ,1991~ 2 0 0 0年平均赤字为 0 2 5 8hm2 .河西全区的区域经济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且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绿洲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赤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盐地枸杞不同营养器官中盐离子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蔺海明 王龙强 +1 位作者 贾恢先 肖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2-735,共4页
为了探明盐地枸杞适应盐渍生境的生理机制,以盐碱地种植的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营养器官中3种盐离子的分布特征以及树龄对盐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l-3种离子在枸杞各营养器官中的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其中Na+和Cl-在成... 为了探明盐地枸杞适应盐渍生境的生理机制,以盐碱地种植的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营养器官中3种盐离子的分布特征以及树龄对盐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l-3种离子在枸杞各营养器官中的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其中Na+和Cl-在成叶中的含量最高,幼叶、茎次之,细根中的含量最低,而K+在各器官中的含量为幼叶>茎>成叶>细根,地上部分的Na+、K+和Cl-含量分别是地下部分的5.303倍、4.645倍和4.180倍;树龄不同,枸杞各营养器官所含盐离子含量也不同,与1年生枸杞相比,4年生枸杞成、幼叶中的Na+含量分别下降了18.77%和52.01%, Cl-含量也分别下降了23.56%和18.07%,K+含量分别增加了46.48%和59.35%,细根中的Na+、K+和Cl-含量分别下降了62.82%、106.02%和84.78%。表明在盐渍逆境中生存的枸杞有其自己特殊的耐盐机制,且经过多年的种植对盐逆境的适应性也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盐地 营养器官 盐离子:树龄
下载PDF
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蔺海明 鱼亚琼 +1 位作者 邱黛玉 李应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7-29,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CTK等3种外源激素处理当归大、中、小苗,研究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小苗抽薹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抽薹率为14%;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中苗是主根长... 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CTK等3种外源激素处理当归大、中、小苗,研究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小苗抽薹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抽薹率为14%;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中苗是主根长、收获株数和产量的最优处理,但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主根长影响差异不显著;50 mg/L CTK处理可促进大苗根部的膨大和伸长生长,有利于根部干物质的积累;50 mg/L GA3处理有利于中苗侧根数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种苗大小 外源激素 抽薹率 产量
下载PDF
黄芪不同种植密度的耐盐抑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蔺海明 郭晔红 +1 位作者 贾恢先 李伟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48-53,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和对不同密度处理的黄芪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含量的测定,研究了黄芪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黄芪对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而且改良效果与密度呈正相关;种植黄芪后, Na+ 、Ca2+ 、Mg2+、SO42-、Cl- 含量、pH值、全... 通过田间试验和对不同密度处理的黄芪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含量的测定,研究了黄芪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黄芪对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而且改良效果与密度呈正相关;种植黄芪后, Na+ 、Ca2+ 、Mg2+、SO42-、Cl- 含量、pH值、全盐量都明显降低,而K+含量升高,提高了土壤的K+ /Na+,使盐碱地得以改良.同时土壤中(K+ +Na+)/(Ca2+ +Mg2+)下降,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凝聚,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种植黄芪可使土层平均可溶性盐分降低67%~76%;黄芪种植密度应保持适当,密度过大反而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药材品质,本试验中12.5万株/hm2处理为黄芪的最佳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黄芪 盐分含量 抑盐效果
下载PDF
红芪种子吸水规律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蔺海明 李瑜 程卫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botrysHand.-Mazz.)种子的吸水规律以及萌发特性,探讨红芪种子发芽的最适发芽条件,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室内测定法,对红芪种子吸水率进行测定,并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进行... 目的: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botrysHand.-Mazz.)种子的吸水规律以及萌发特性,探讨红芪种子发芽的最适发芽条件,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室内测定法,对红芪种子吸水率进行测定,并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与结论:红芪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三个阶段。不同发芽温度对红芪种子的最初萌发时间和发芽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质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25℃为最佳发芽温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67.33%和35.33%。30℃高温可抑制芽的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种子 吸水规律 温度 萌发特性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少免耕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蔺海明 陈垣 +1 位作者 李有忠 胡恒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少免耕作对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有强烈影响,对促进旱地农业发展及提高旱地水分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少免耕法有较好的保墒功能,在作物生长季节可明显增加耗水量,提高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与传统耕法比较,夏闲免耕覆地膜在0... 采用少免耕作对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有强烈影响,对促进旱地农业发展及提高旱地水分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少免耕法有较好的保墒功能,在作物生长季节可明显增加耗水量,提高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与传统耕法比较,夏闲免耕覆地膜在0~100cm土层可多贮水37.24mm,作物生长季节多耗水分40.7mm,水分利用率提高37.2%;夏闲免耕覆秸秆分别多17.44mm、23.3mm和23.3%;而耕种l耱少耕的分别多ll.12mm、28.0mm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少免耕作 水分动态
下载PDF
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蔺海明 纪瑛 邱黛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2-1997,共6页
为研究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生长动态和产量的效应,本研究设2 700(W1)、3 600(W2)、4 500(W3)、5 400(W4)、6 300(W5)和7 200(W6)m3/hm2 6个灌水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明显促进甘草茎叶、根的生长。处理W4、W5和W... 为研究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生长动态和产量的效应,本研究设2 700(W1)、3 600(W2)、4 500(W3)、5 400(W4)、6 300(W5)和7 200(W6)m3/hm2 6个灌水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明显促进甘草茎叶、根的生长。处理W4、W5和W6株高显著高于W1、W2和W3(P<0.05),主茎生长速度W6处理较W1快60%,较W2快33%;W3、W4、W5和W6处理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高于W1(P<0.05),干物质积累速度W3处理较W1快11%;根长、芦径、根干质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超过5 400m3/hm2则表现下降趋势,处理W3和W4根干质量最高,在根快速生长期W3和W4处理的一年龄和二年龄根干质量增加速度分别较W1快50%和35%。灌水4 500和5 400m3/hm2,一年龄甘草和二年龄甘草根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但前者灌水效率较后者高,可节水9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灌水量 灌水效率 根干质量
下载PDF
考虑暂态稳定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蔺海明 刘天琪 +2 位作者 李兴源 王剑 李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7-52,共6页
为保证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建立考虑暂态稳定的模糊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计算风电穿透功率极限。针对风电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模型中将两者作为模糊随机变量处理;模型中考虑暂态稳定约束时,根据发电机有功出力和转角的关系,通过时... 为保证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建立考虑暂态稳定的模糊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计算风电穿透功率极限。针对风电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模型中将两者作为模糊随机变量处理;模型中考虑暂态稳定约束时,根据发电机有功出力和转角的关系,通过时域仿真分析将系统的暂态稳定约束转化为发电机的出力限制约束。采用数学优化方法和时域仿真法相结合来求解所提模型。最后通过在IEEE14节点上仿真分析,证明了暂态稳定约束是风电穿透功率极限的关键约束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模糊随机机会约束模型 暂态稳定 不确定性理论 时域仿真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北部春小麦集雨微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蔺海明 张志山 谢忠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0-626,共7页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的产量及水分效应 ,于 2 0 0 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甘肃省皋兰县进行了灌水方式 (管灌、滴灌和微喷灌 3个水平 )和灌水量 (0 mm、2 2 .5mm、45.0 mm和 67.5mm 4个水平 ) 2因素试验 ,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 为探讨集雨微灌对春小麦的产量及水分效应 ,于 2 0 0 1年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甘肃省皋兰县进行了灌水方式 (管灌、滴灌和微喷灌 3个水平 )和灌水量 (0 mm、2 2 .5mm、45.0 mm和 67.5mm 4个水平 ) 2因素试验 ,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前期灌水 ,试验共设 36个小区 ,小区面积 3× 5m2 。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受降水量、灌水量和小麦生育期耗水量的影响 ,总体呈下降趋势。微喷灌处理能显著地增加上层 (0~ 40 cm)土壤含水量 ,以微喷灌 67.5mm处理最为明显。对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灌水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 ,但从产量表现来看 ,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微喷灌、滴灌、管灌和对照 ;灌水量和互作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灌水有增加公顷穗数 ,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趋势 ;随灌水量的增加 ,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减小 ,而公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增加 ,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表现在这一过程之中。作物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微喷灌 67.5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供水效率以微喷灌 45.0 mm和 67.5mm处理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集雨微灌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盐分胁迫下不同年龄枸杞枝条着生叶片生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蔺海明 张有福 +1 位作者 贾恢先 肖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盐分胁迫 生理特征 枸杞 叶片 枝条 年龄 植物细胞 渗透调节
下载PDF
红芪氮素吸收和多糖积累规律及施肥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蔺海明 刘学周 +1 位作者 程卫东 杨建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0-754,共5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芪氮素吸收分配动态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增施3种水平坡缕石(P1,750 kg.hm-2;P2,1 500 kg.hm-2;P3,2 250 kg.hm-2)对红芪吸氮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红芪茎叶对氮的营养临界期,而红芪根在... 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芪氮素吸收分配动态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增施3种水平坡缕石(P1,750 kg.hm-2;P2,1 500 kg.hm-2;P3,2 250 kg.hm-2)对红芪吸氮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红芪茎叶对氮的营养临界期,而红芪根在8月下旬以后对氮的需求量增大,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氮素从茎叶向根系转移的时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红芪多糖含量的快速积累期。在红芪收获期,NPK+P3、NPK+P2和NPK+P1处理的全株氮素积累量分别比NPK对照提高45.22%、29.45%和20.06%,NPK+P3处理的茎叶氮素积累量比NPK对照提高71.99%,NPK+P3、NPK+P2处理的根氮素积累量分别比NPK对照提高38.72%和26.07%;NPK+P1、NPK+P2和NPK+P3处理的多糖含量分别较NPK对照提高50.74%、62.95%和40.63%。坡缕石配施用量对红芪吸氮的促进效果综合表现为高用量>中用量>低用量,但其配施用量与多糖产量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氮素 多糖 施肥 坡缕石
下载PDF
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1 位作者 蔺海明 颉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m2,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1985年又恢复盈余,到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程度呈加速度负增长,1991—2000年平均赤字为0.258hm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河西区域发展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西绿洲农业区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动态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