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 被引量:4
1
作者 蔺熙民 《唐都学刊》 2001年第4期47-50,共4页
从形而上学角度而言 ,生命节奏是宗白华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形上范型。它是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与钥匙 ,对体会和把握宗白华的审美时空、虚实问题、气韵生动和艺境问题 ,具有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与契合性。唯有从此着眼 ,才更能探得... 从形而上学角度而言 ,生命节奏是宗白华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形上范型。它是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与钥匙 ,对体会和把握宗白华的审美时空、虚实问题、气韵生动和艺境问题 ,具有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与契合性。唯有从此着眼 ,才更能探得宗白华美学的内蕴 ,才更能切合宗白华美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节奏 审美时空 虚实问题 气韵生动 艺境 宗白华 美学
下载PDF
宗白华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蔺熙民 《华夏文化》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建树 编辑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思辨 文化视野 创造性 宗白华 诗学 诗人
下载PDF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蔺熙民 《唐都学刊》 1999年第2期45-49,共5页
李清照词“主情致”,重自我表现,情感在词的审美特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李词的情感是一种真实的、理性的和审美的情感;在审美生成中,情感是驱动力,发酵剂,滋润剂,具有主导作用;其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感在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曲... 李清照词“主情致”,重自我表现,情感在词的审美特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李词的情感是一种真实的、理性的和审美的情感;在审美生成中,情感是驱动力,发酵剂,滋润剂,具有主导作用;其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感在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曲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情感意象 曲折美 递深美 曲深美
下载PDF
从民族凝聚力看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觉醒 被引量:1
4
作者 蔺熙民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71,共7页
关键词 民族凝聚力 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 民族觉醒 中国人民 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进程 中国现代化 中国近代 日本
下载PDF
开启民族传统文学的人文视域——大学语文传统文化精神培养途径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蔺熙民 《大舞台》 2011年第5期209-210,共2页
大学语文课是理工科院校开展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镇,是传统文化精神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教学实际与当前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大学语文课培养传统文化精神应彰显出自己独特的途径。从此入手,开启民族文学... 大学语文课是理工科院校开展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镇,是传统文化精神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教学实际与当前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大学语文课培养传统文化精神应彰显出自己独特的途径。从此入手,开启民族文学的人文视域,让学生用民族的心态、眼光、胸襟、情感以及审美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学,从而寻觅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闪耀的粼粼灵光,萌发心智,做传统文化脊梁精神的传承者、担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精神 审美人格超越
下载PDF
试论宗白华美学的形上范型之获得途径
6
作者 蔺熙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生命节奏是宗白华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形上范型,根本上是大生命节奏,是体会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生命节奏这一范型获得的途径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易道观;二是道家与禅宗,它们对生命节奏的获得提供了两个重要的... 生命节奏是宗白华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形上范型,根本上是大生命节奏,是体会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生命节奏这一范型获得的途径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易道观;二是道家与禅宗,它们对生命节奏的获得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来源与参照系;三是西方科学理性思维对其也有重要影响,四是流云小诗的艺术实践和歌德研究对它的产生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生命节奏是一个在天人合一根基上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殊品味的范畴,大生命节奏境界根本上就是天人合一之大境界,通过它更能窥见宗白华美学的内蕴与特质,也可增强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气蕴的把握与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生命节奏 易道观 道家 禅宗 科学化理性思维
下载PDF
论宗白华的审美时空
7
作者 蔺熙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3-67,共5页
从中西比较的大背景来看,宗白华的时空观具有明显的发轫、演化过程和宇宙观渊源,在此时空观的基础上宗白华对中国审美时空的特点及表现方式作出独特诠释,其审美时空观与其它重要问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是其整个美学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西方现当代生存性时空 易道时空合体观 艺境 虚实问题
下载PDF
试谈杜甫的佛教因缘
8
作者 蔺熙民 《华夏文化》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佛教思想 杜甫 因缘 概念运用 佛禅 万年县 早年 墓志
下载PDF
书法家颜真卿道教交缘的原因初探
9
作者 蔺熙民 《神州》 2011年第04X期40-41,43,共3页
书法家颜真卿由于自身境遇与历史际会,与道教有浓厚的交缘,甚而对道教显示出特有的虔诚,俨然有方外之趣,后来被尊称为道教的神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唐代三教并用的大背景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在唐代被极力支持,有明显的“... 书法家颜真卿由于自身境遇与历史际会,与道教有浓厚的交缘,甚而对道教显示出特有的虔诚,俨然有方外之趣,后来被尊称为道教的神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唐代三教并用的大背景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在唐代被极力支持,有明显的“目教化”倾向,唐朝士大夫崇奉道教很多。二是就个人而言,与家庭文化溯源、早年“甘味道艺”以及个人仕途挫折失意以寻求心灵慰藉等息息相关。三是“艺道合一”、“书道相通”,道学对中国艺术(包括书法艺术)的馈赠尤多,书艺成为颜真卿沟通道流的桥梁。四是颜真卿位高人重,真切通过有关道教碑记的撰写,极大地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影响,使道教愿意神化。五是一生慷慨激烈,功业道德文章高超,坚贞不屈,且以死殉国,宋代被尊崇为神仙,获得“仙籍”,宋之后儒家的“英雄”成为道教的神仙并不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浓厚的道教交缘 艺道合一
下载PDF
插翅振翮力自强——谈《党风与廉政》图片的运用
10
作者 蔺熙民 余炳毛 郭葳 《今传媒》 2001年第6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纪检工作 党风 图片运用 表现手法 人物素描 卫生系统 真实性 紧扣主题 走私案 创新意识
下载PDF
试谈美学家宗白华的戏剧之缘
11
作者 蔺熙民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期42-44,共3页
宗白华终生游艺于美学领域,其谈美论美主要聚焦于艺术门类的绘画、音乐、雕塑、文学、书法、建筑园林等,似乎对于戏剧涉猎较少。实际上,宗白华并未忽略戏剧特有的意义、功能与内在优势,其毕生的美学思考与审美体悟,不乏以戏剧为厚资,受... 宗白华终生游艺于美学领域,其谈美论美主要聚焦于艺术门类的绘画、音乐、雕塑、文学、书法、建筑园林等,似乎对于戏剧涉猎较少。实际上,宗白华并未忽略戏剧特有的意义、功能与内在优势,其毕生的美学思考与审美体悟,不乏以戏剧为厚资,受到戏剧(尤其是悲剧)的深刻影响,因而宗白华与戏剧之缘独特而深厚,可谓是中国审美(戏剧)现代性历程中值得忆念的学术交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之缘 田汉 莎士比亚
下载PDF
颜真卿的道教情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蔺熙民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5,共3页
颜真卿以书法名垂千古,作为著名政治家,他一生践行儒家风范。但他同时又为道教所标举,《太平广记-颜真卿传》将其列为“神仙”之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将其列人仙传。可见颜真卿与道教有着不解之情缘。
关键词 颜真卿 道教 情缘 太平广记 政治家 法名 体道
原文传递
试论宗白华的现实关怀意识——宗白华形象再解读
13
作者 蔺熙民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6-68,87,共4页
宗白华之外部研究亦应受到重视,重现现实中真切的宗白华形象十分必要。从整个一生来看,作为"散步者"的宗白华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关怀意识,且是清醒的、自觉的,在各个时期都有丰富的表现。这来自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强烈的时代... 宗白华之外部研究亦应受到重视,重现现实中真切的宗白华形象十分必要。从整个一生来看,作为"散步者"的宗白华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关怀意识,且是清醒的、自觉的,在各个时期都有丰富的表现。这来自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强烈的时代现实诉求,少年中国情结,歌德、柏格森等西方近现代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传统文化的兼时济世情怀,超然入世的人生观等。它对宗白华的文化和学术转向,与美学艺术研究本身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关怀 时代诉求 少年中国情结 西方近现代入世精神 超然入世
原文传递
屈原之死的文化阐释
14
作者 蔺熙民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对于屈原的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果开拓思维,从更广丸的文化原因来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楚地文化从本性上说是一种巫术宗教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虔诚者,屈原在当理想和现实绝望之时,天然地迷恋和认同于鬼神召唤便带... 对于屈原的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如果开拓思维,从更广丸的文化原因来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楚地文化从本性上说是一种巫术宗教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虔诚者,屈原在当理想和现实绝望之时,天然地迷恋和认同于鬼神召唤便带有某种必然性。二是更为先进的北方理性文化使先知先觉者屈原痴迷地沉醉其中。在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时,这种执着和恪守又是其选择死的重要缘由。三是从更为宏阔的思想长河来看,中国儒道释相互融合的中华民族成熟的文化人格还没有真正形成并成熟。只有经过两汉,穿过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到了两宋时期才渐趋成熟。人们才可以更加圆润地对待人生的困境和生死。这种从文化上对屈原之死所作的整体阐释,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屈原的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之死 巫术宗教文化 先进的北方理性文化 文化人格
原文传递
新时代军事文学的中国式呈现——以《牵风记》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基因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蔺熙民 《军事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76-89,共14页
当前新时代军事文学要积极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才能恪守文化根基与血脉,大胆进行文化创新,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牵风记》从文化倾向上说,能够积极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与文学传统,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多重意蕴、审美风貌、... 当前新时代军事文学要积极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才能恪守文化根基与血脉,大胆进行文化创新,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牵风记》从文化倾向上说,能够积极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与文学传统,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多重意蕴、审美风貌、文本呈现上具有深厚的中国式风韵,可谓是具有民族个性气质与民族风骨的铭写,渗透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原型,达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根”意识的极好传承。这使得《牵风记》将挺进大别山的壮举用中国艺术智慧与中国气韵展示出来,或许是该作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突出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军事文学 《牵风记》 中国艺术智慧
原文传递
《三国演义》军事书信运用艺术
16
作者 蔺熙民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3-57,共5页
《三国演义》是古代军事书信的集聚地,其军事书信丰富多彩,而且特点鲜明,功能多样,渗透着劝说、利诱、威慑、恐吓、警示及造势等意味,有石破天惊之效,充分彰显出其在军事活动与战争中的战斗效力与特有威力。特别是,其论辩、说理... 《三国演义》是古代军事书信的集聚地,其军事书信丰富多彩,而且特点鲜明,功能多样,渗透着劝说、利诱、威慑、恐吓、警示及造势等意味,有石破天惊之效,充分彰显出其在军事活动与战争中的战斗效力与特有威力。特别是,其论辩、说理、劝服与语言运用艺术高超,令人扼腕,具有极强的表达效果与艺术魅力,堪称《三国演义》“文本世界”的奇葩,且充满着中国传统军事智慧与中华生存智慧。揭示与剖析其运用艺术,不仅可透见其军事谋略运用策略的特点,清楚把握书信主体者的精神维度,还可挖掘到《三国演义》的独特文学个性与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军事书信 语言战斗力
原文传递
莫言诺奖演讲词“故事化”策略浅析
17
作者 蔺熙民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6-52,共7页
莫言诺奖演讲词《讲故事的人》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创作经历和审美体验出发,慧眼独具地选取了“故事化”策略。这分别在结构、情感、象征及语言等维度上得以成功体现,从而使该演讲构思巧妙,情深意浓,蕴含深湛,耐... 莫言诺奖演讲词《讲故事的人》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创作经历和审美体验出发,慧眼独具地选取了“故事化”策略。这分别在结构、情感、象征及语言等维度上得以成功体现,从而使该演讲构思巧妙,情深意浓,蕴含深湛,耐人寻味,极具诗意风格,给人以莫大的心灵震撼与深层共鸣。该演讲是了解莫言最直接最鲜活之源。研究它,不仅可透见莫言的演讲特色,还可清楚把握其对自己创作的精彩总结与精神世界的自我剖析,尤其是从“故事化”策略的成功运用中挖掘到其心灵世界、创作历程与精神个性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奖演讲词 故事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