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处理中的辩证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蔺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5-87,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独特的时空观处理在世界造园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的造园艺术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辨证的智慧融入到园林建造的实践之中,娴熟地运用大与小,虚与实,直与曲,静与动等辨证关系,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独特的时空观处理在世界造园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的造园艺术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辨证的智慧融入到园林建造的实践之中,娴熟地运用大与小,虚与实,直与曲,静与动等辨证关系,创造出一座座美仑美奂、让世人皆为之侧目的中国园林。正如西方著名建筑师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中所说,中国园林把成对的矛盾联结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介于永恒的乐园与尘世之间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空间处理 辩证关系
下载PDF
中国美学之缘在化生论及其文化思想渊源
2
作者 蔺若 李天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活动过程是审美者于当前、目下,应物斯感,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强调&... 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活动过程是审美者于当前、目下,应物斯感,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强调"目击道存"、"遇之自天",要求审美者走进自然山水之中,以自然万物为撞击自己心灵、激发审美创作欲望和冲动的重要契机,为产生灵感兴会的渊薮,去心游目想,寓目入咏,即事兴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道法自然 自然无为 内缘己心 外参群意 遇之自天
下载PDF
“气”: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
3
作者 蔺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交感生成思想。"阴阳"之气的氤氲化生被用以说明文学创作的生命意识、心物感应构成和以"气"为主的诗性思维特征。"气"可以说是古... 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交感生成思想。"阴阳"之气的氤氲化生被用以说明文学创作的生命意识、心物感应构成和以"气"为主的诗性思维特征。"气"可以说是古代诗学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从"气"这一概念入手研究中国诗学之生命意识与心物感应构成思想,对准确把握中国诗学核心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 诗性感知 中国诗学的生命意识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价值内涵新论
4
作者 蔺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B12期31-32,共2页
从价值内涵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融合与超越,深入挖掘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引导中国未来发展的精神旗帜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书法艺术之人文与生命美学精神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蔺若 李天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作为世界文化的灿烂之花,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浓厚的民族色彩,呈现出一种人文与生命美学精神。正是"人"的审美要求,导致了中国书法审美形态的革故鼎新,不断从繁琐走向简练,并形成多姿多彩的审美形态。中国书法是书写者生命... 作为世界文化的灿烂之花,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浓厚的民族色彩,呈现出一种人文与生命美学精神。正是"人"的审美要求,导致了中国书法审美形态的革故鼎新,不断从繁琐走向简练,并形成多姿多彩的审美形态。中国书法是书写者生命意识的体现。作品审美风貌的形成,与生命意识分不开。其形式风貌足见"人"对艺术审美形态的一种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人文与生命精神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周易》“重生”精神的生态美学解读
6
作者 李天道 蔺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行了深入考察,极力赞美“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推举生命的“动静结合”之“美”,推崇“保合太和”之生态审美域。运用现代生态美学理论,对其“重生”美学精神以及“生”“生生”等概念作一阐释,揭示其生态美学意义,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生 生命绵延 “重生”精神 生态美学意义
下载PDF
“巧于因借”与园林景观审美 被引量:1
7
作者 蔺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8-32,37,共6页
作为艺术美与本真自然之美浑然一体的典范,中国园林营造推崇“巧于因借”,即顺其自然,因任自然,因地适宜;强调“借景”,讲求顺应地势、地形、地貌,然其所然,自然而然,不增加过多人为因素,只是顺其自然天性而有所作为;追求“虽由人作,宛... 作为艺术美与本真自然之美浑然一体的典范,中国园林营造推崇“巧于因借”,即顺其自然,因任自然,因地适宜;强调“借景”,讲求顺应地势、地形、地貌,然其所然,自然而然,不增加过多人为因素,只是顺其自然天性而有所作为;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工”的审美效应,建造中通过堆山叠石、理水和建筑等“人作”要素的处理,营造一个天工造化的自然环境,乃本真自然之美与艺术审美交融的“天人合一”生态模式,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智慧。中国园林美学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生态审美观,从园林美学的视野对之进行重新观照与阐发,能够重新发掘中国园林美学“以天合天”美学内涵的新意,并为建构具有民族性、本土性、地方性特色园林美学提供理论来源与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于因借” 景观审美 园林美学
下载PDF
言意之辨的形而上学意义探析
8
作者 蔺若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66-167,共2页
言意论是古代文论一个基本命题,在中国古代引起广泛而持久的讨论,直到今天学术界对言意关系的仍在继续。而西方在20世纪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之后,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成为形而上学领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首要问题。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视野中... 言意论是古代文论一个基本命题,在中国古代引起广泛而持久的讨论,直到今天学术界对言意关系的仍在继续。而西方在20世纪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之后,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成为形而上学领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首要问题。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在形而上学哲学背景下重新审视言意之辨这一命题的内涵,必将有利于更好地建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形而上学 中国特色文论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美育话语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天道 蔺若 《中国德育》 2021年第6期21-23,41,共4页
作为学科门类,当代中国的美育话语体系自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沿用西方美育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与西方美育话语体系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差别。西方的审美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以美育人的活动,注重外在的审美教化,强调一种外力的... 作为学科门类,当代中国的美育话语体系自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沿用西方美育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与西方美育话语体系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差别。西方的审美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以美育人的活动,注重外在的审美教化,强调一种外力的施加。中国古代的美育注重心灵的化育,强调内在的仁心仁性的激发、唤醒,开拓人的心灵,拓展其心智。当代中国要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育话语体系,使其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性,又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美育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天人”交感构成论之学理渊源
10
作者 蔺若 《中国美学》 2020年第2期-,共13页
在中国古代生态美学看来,"天"于"人",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感构成。这种交感构成的活力因于"阴阳"间的激荡氤氲,而生化构成不已,并呈现出一种交感生态流。《周易》采用了六十四卦,... 在中国古代生态美学看来,"天"于"人",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感构成。这种交感构成的活力因于"阴阳"间的激荡氤氲,而生化构成不已,并呈现出一种交感生态流。《周易》采用了六十四卦,通过其卦名和卦辞以及爻题和爻辞来呈现宇宙自然间万事万物的交感生态流。这六十四卦又是由八个基本卦象构成,即乾、坤、震、巽、离、坎、兑、艮,此基本八卦作为符号,又分别表征着宇宙自然间的天、地、雷、风、火、水、湖、山等自然现象,而这些基本卦象符号又是由"乾坤",即"阴阳"两爻交感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交感构成 “阴阳” 生态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