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IMA-SVM组合模型和TBATS模型在艾滋病报告病例数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2 位作者 张凡 李舒超 毛安禄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ARIMA-SVM组合模型和TBATS模型在艾滋病报告病例数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6月荆州市艾滋病月报告病例数,以2013—2018年艾滋病报告数为训练集,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空间状... 目的探讨ARIMA-SVM组合模型和TBATS模型在艾滋病报告病例数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6月荆州市艾滋病月报告病例数,以2013—2018年艾滋病报告数为训练集,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空间状态模型(TBATS)模型,并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对ARIMA模型残差进行非线性建模,建立ARIMA-SVM组合模型。以2019年1—6月月报告数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不同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ARIMA(0,1,2)(2,0,0)_(12)模型、ARIMA-SVM组合模型、TBATS模型;其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依次为18.25%、5.34、5.92,17.53%、4.78、5.67,12.19%、3.81、5.24。结论ARIMA-SVM组合模型和TBATS模型对HIV/AIDS报告数预测准确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ARIMA-SVM模型 TBATS模型 HIV/AIDS预测
下载PDF
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蔺茂文 刘天 +7 位作者 田克卿 江鸿 曾旻敏 王丽 殷俊 雷若倩 姚梦雷 黄继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讨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方法·收集荆州市2020年1月1日—3月12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信息,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对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的乡镇(街道)... 目的·探讨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方法·收集荆州市2020年1月1日—3月12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信息,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对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的乡镇(街道)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时空聚集特征。结果·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率自西向东呈轻微“U”形,东部略高;自南向北呈倒“U”型,且南部略高。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410,P=0.00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值聚集区和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沙市区、荆州区和洪湖市主城区(新堤街道)(P<0.05)。输入病例时空扫描得到5个聚集区域,主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18日—2月3日,聚集区域以联合街道为中心,涵盖沙市区、荆州区的15个乡镇(街道)(LLR=174.944,RR=7.395,P=0.000)。本地病例时空扫描得到5个聚集区域,主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2月24日,聚集区域为洪湖市新堤街道(LLR=224.434,RR=16.133,P=0.000)。结论·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时空聚集性,沙市区、荆州区、洪湖市为疫情高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空间自相关 时空扫描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2005-2019年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1 位作者 孙春 张凡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 分析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降低梅毒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5-2019年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 目的 分析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降低梅毒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5-2019年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9年荆州市共计报告梅毒21 839例,年均发病率为25.33/10万,其中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0/10万、3.36/10万、16.49/10万。2005-2019年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为发病最高峰(37.75/10万),2005-2016年荆州市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0,P <0.001),2016-2019年逐步趋于平稳。2005-2012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959,P <0.01),年均增长率为29.20%,2012-201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484,P <0.05)。2005-2019年隐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P <0.001),年均增长率为40.48%。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男性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为主(64.74%)、本地户籍(88.14%)为主、20~69岁为主(88.80%)、男女性别比0.75:1。结论 荆州市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应加大对重点人群(50岁以上男性、中青年女性)宣传干预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发病率 流行特征 荆州市
下载PDF
一起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感染新冠肺炎事件的调查
4
作者 田克卿 刘天 +9 位作者 姚梦雷 苏斌 江鸿 蔺茂文 曾旻敏 殷俊 雷若倩 王丽 廖强 黄继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 目的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员病例,并关联11例家庭成员病例。所有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38(23~76)岁,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79∶1。所有病例的最短潜伏期中位数为4(0~9)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为7(3~14)d。所有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日数为2(0~9)d,其中医护人员病例为1.5(0~8)d,家庭病例为3(1~9)d。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均与武汉相关。结论该事件由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组成,其中3起为家庭成员传播,1起为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潜伏期 聚集性疫情 医务人员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蔺茂文 裴迎新 +3 位作者 陈清峰 刘锐 孙春 豆智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9-1375,共7页
目的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 目的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识别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共3 304例,随访16 091.5人年,死亡893例,病死率为5.5/100人年。HIV/AIDS确诊后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分别为15.4%、25.0%和34.6%,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9%、14.4%和23.7%,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8.0%、90.1%和9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参加抗病毒治疗者(aHR=9.85,95%CI:8.19~11.85);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aHR=1.64,95%CI:1.29~2.08)、确诊时年龄≥60岁(aHR=3.52,95%CI:2.38~5.20)、注射吸毒/其他途径感染(aHR=2.38,95%CI:1.30~4.34)、医疗机构发现(aHR=1.53,95%CI:1.11~2.11)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aHR=2.58,95%CI:1.87~3.58),死亡的保护因素是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aHR=0.64,95%CI:0.46~0.90;大专及以上:aHR=0.42,95%CI:0.24~0.73)。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时年龄较大(30~岁:aHR=2.32,95%CI:1.40~3.84;45~岁:aHR=2.61:95%CI:1.59~4.27;≥60岁:aHR=3.31,95%CI:2.01~5.47)、首次CD4计数较低(<50个/μl:aHR=10.47,95%CI:6.47~16.56;50~199个/μl:aHR=2.31,95%CI:1.08~4.94;200~349个/μl:aHR=2.35,95%CI:1.46~3.79)。结论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首次CD4计数、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年龄是影响HIV/AIDS死亡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坚持扩大检测和"发现即治疗"政策,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和HIV/AIDS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病死率 生存分析 死亡曲线 回顾性队列
原文传递
2008—2022年荆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年龄、时期、队列趋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锐 蔺茂文 +3 位作者 江鸿 李舒超 张凡 孙春 《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分析2008—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对丙肝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丙肝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荆州市丙肝发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计算平均年度... 目的分析2008—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对丙肝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丙肝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荆州市丙肝发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丙肝发病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丙肝发病率的影响。结果2008—2022年荆州市丙肝年均发病率为20.26/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0.04/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47/10万。丙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APC=5.375%,P<0.05),其中2008—2018年呈上升趋势(APC=13.370%,P<0.05),2018—2022年呈下降趋势(APC=-12.231%,P<0.05)。丙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以45~49岁组为对照,80~84岁组发病风险最高(RR=11.420,95%CI:7.631~17.090)。丙肝发病率随时期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2008—2012年为对照,2013—2017年发病风险上升(RR=1.393,95%CI:1.272~1.525),2018—2022年下降(RR=1.237,95%CI:1.072~1.428)。丙肝发病率随出生年份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1960—1964年出生队列为对照,高危出生队列为1965—1984年(RR均>1.300)。男性和女性丙肝发病趋势、年龄和时期趋势,以及男性队列趋势与全人群的基本一致;女性高危出生队列除1965—1984年(RR均>1.300)外,还有2000—2014年(RR均>1.250)。结论2008—2022年荆州市丙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蔺茂文 张凡 +1 位作者 李舒超 刘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流行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相关资料,对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和CD4检测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 目的了解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流行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相关资料,对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和CD4检测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96—2021年累计报告HIV/AIDS 3310例,死亡829例,病死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47.89,P<0.001),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341.8,P<0.001),年均增长率为15.98%;2015年前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增长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以后中心城区(沙市区、荆州区)和江北3县(监利、江陵、洪湖)趋于稳定(χ^(2)_(趋势)=0.055,P=0.815和χ^(2)_(趋势)=0.029,P=0.865),江南3县(公安、石首、松滋)持续上升(χ^(2)_(趋势)=26.268,P<0.001);报告病例以本地户籍(94.83%)、男性(73.72%)、30~49岁(41.78%)、离异或丧偶(46.67%)、初中文化程度(38.64%)为主,男性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8.89%,50岁及以上年龄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249.09,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2.811,P<0.001)。感染途径以性途径(97.82%)为主,其中异性传播占70.54%,同性传播占27.28%,同性传播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3.325,P<0.001);发现方式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47.34%),其构成比呈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123.11,P<0.001),2021年占比达55.10%;CD4检测检测率为91.39%,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99.00个/μl,CD4细胞计数整体呈升高的趋势(H=68.124,P<0.001,Z=4.0561,P<0.001),CD4<200个/μl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0.495,P<0.001),CD4≥500个/μl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2.698,P<0.001)。结论荆州市HIV/AIDS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仍处在低流行水平,中心城区MSM成为主要感染人群,年龄多在30岁以下,其他县区5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主要感染人群,以异性传播为主,公安县、石首市存在较多通过商业性性行为史的老年男性感染者,疫情形势严峻。今后要加强针对老年人群和MSM人群的宣传检测力度,关注商业异性性传播的同时,加大对非商业性性传播的干预力度,重点推进暴露前后预防工作和扩大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原文传递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1年死亡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4 位作者 张凡 李舒超 刘建昭 豆智慧 孙春 《预防医学》 2023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了解1996—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证后1年内死亡情况,为促进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的基... 目的了解1996—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证后1年内死亡情况,为促进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的基本情况和随访资料,分析确证后1年内死亡密度及变化趋势,以及死亡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检测发现、治疗和死亡原因等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HIV/AIDS病例3304例,确证后1年内死亡508例,死亡密度为17.43/100人年,1996—2021年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1.053,P<0.001)。死亡病例中,男性占77.76%,≥45岁占67.72%,异性性接触感染占83.86%,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83.66%,未进行ART占62.20%,未检测CD4细胞占47.83%,死亡原因为艾滋病无关死亡占58.86%。确证年龄≥30岁(HR:1.781~4.644,95%CI:1.073~7.78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2.130,95%CI:1.306~3.474)、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200个/μL(HR:2.649~12.879,95%CI:1.669~19.189)、未进行ART(HR=7.945,95%CI:5.743~10.993)和确证后4~12个月启动ART(HR=1.636,95%CI:1.005~2.662)的病例确证后1年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确证后1年内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确证年龄较大,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医疗机构检测发现、CD4细胞水平低、ART不及时或未进行ART与确证后1年内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死亡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荆州市某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4 位作者 孙春 张凡 黄丽 李舒超 李佳玲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7期658-662,667,共6页
目的 分析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该市调整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 目的 分析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该市调整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求询者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VCT求询者1 368人,HIV感染率为15.79%,呈上升趋势。年龄以50岁以下为主,占82.02%;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42.84%;求询原因以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为主,占40.50%;男男性行为史占比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09.52,P<0.05),63.38%的求询者从未做过HIV抗体检测,占比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已婚有配偶者(OR=3.230,95%CI:1.731~6.026);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者(OR=1.752,95%CI:1.016~3.021;OR=5.325,95%CI:2.686~10.555);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史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商业异性性行为史者(OR=2.438,95%CI:1.138~5.223;OR=6.788,95%CI:3.937~11.704)。HIV感染者晚发现率为24.15%,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4.61,P<0.05)。结论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男性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5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宣传干预工作,探索针对MSM的新型干预策略,创新告知求询者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危险因素 感染状况 男男性行为人群 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市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齐孝旗 刘慧慧 +4 位作者 蔺茂文 刘晓旭 古扎力努尔·托合尼亚孜 张丽杰 马会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60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4月开展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电话随机调查、收集老年人疫苗接种信息,并分析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246份,1剂次疫苗...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60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4月开展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电话随机调查、收集老年人疫苗接种信息,并分析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246份,1剂次疫苗接种率80.5%(198人)、2剂次接种率76.8%(189人)、3剂次接种率60.2%(148人);未接种主要原因:医生不建议接种(50.0%,24/48);未接种第2、3剂次原因均以时间未到为主(77.8%,7/9;68.3%,28/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0.04)接种率较低,文化程度为高中/职高者接种率低于≥本科者(OR=0.13),居住于主城区以外的其他区(OR=4.85)、无基础疾病者(OR=22.41)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认为新冠对健康危害一般、不严重和不清楚者接种率较高(OR=6.17、6172.08、5.86);认为没必要接种和不知道接种疫苗必要性者接种率较低(OR=0.01、0.07);获取相关知识途径数=2者接种率较低(OR=0.16)。结论北京市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但需继续推进接种,尤其是第3剂次强化免疫;需重点针对有基础疾病、高龄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提升接种服务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老年人 疫苗接种 强化免疫 北京市
原文传递
荆州市2012-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春 章光斌 +1 位作者 侯清波 蔺茂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的现状,为探寻HIV感染重点人群、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2012-2013年接受VCT服务的人员的人口学状况、求询原因、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701... 目的了解荆州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的现状,为探寻HIV感染重点人群、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2012-2013年接受VCT服务的人员的人口学状况、求询原因、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701名求询者中男性5 751人,女性4 950人,男女性别比为1.16∶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92.17%;已婚有配偶的7 678人(71.75%);求询者中有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的占45.41%;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史的占35.49%;10 701名求询者接受了HIV抗体检测,检出阳性72例,HIV检出率为0.67%。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的咨询者HIV抗体检出率最高,为8.72%(13/149),有男男性行为者次之。结论VCT是及时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手段,有非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及男男性行为者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高危人群
原文传递
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在COVID-19疫情研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克卿 刘天 +4 位作者 蔺茂文 江鸿 曾旻敏 姚梦雷 黄继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绝对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绝对法)和基于相对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相对法)两种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研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绝对法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感染病例占比、近1周... 目的比较基于绝对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绝对法)和基于相对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简称相对法)两种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研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绝对法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感染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相对法以本地散发感染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确诊病例占比、近1周聚集性疫情起数和近1周新增确诊病例4个指标计算风险。以湖北省荆州市的COVID-19疫情数据为例,利用两种方法比较流行前期时间节点(2月1日)、流行中期时间节点(2月15日)和流行末期时间节点(2月27日)的风险评价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中,33.3%(8/24)完全一致、50.0%(12/24)相差1个级别、16.7%(4/24)相差2个级别及以上。流行前期时间节点,相对法研判荆州区、公安县、洪湖市、松滋市为较高风险及以上,绝对法研判4个地区为中风险及以下。流行中期时间节点、流行末期时间节点,两种方法研判结果相同或相差1个级别。结论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类似,均可以用于COVID-19疫情研判,在疫情流行早期,相对法更适于COVID-19疫情走势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风险等级 评估方法
原文传递
Workbook模型在荆州市2019年艾滋病疫情及高危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春 蔺茂文 +2 位作者 刘锐 张凡 李舒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高危人群规模,估计2019年荆州市存活HIV/AIDS人数,掌握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决策、规划、评价防治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荆州市人口学数据、收集整理历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主要高危... 目的了解荆州市高危人群规模,估计2019年荆州市存活HIV/AIDS人数,掌握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决策、规划、评价防治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荆州市人口学数据、收集整理历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主要高危人群类型及感染率等资料,采用Workbook模型,对荆州市2019年高危人群规模、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并采用卡方检验来比较艾滋病疫情估计与实际病例报告中性别和传播途径构成的差异。结果估计2019年荆州市现存活成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人数为3 054例,HIV感染率为5.41/万,估计检测发现比例为68.50%。高危人群规模估计为76 594~178 036人,其中注射吸毒者1 240~6 776人,男男性行为人群为14 694~22 980人,暗娼数为6 740~13 480人,嫖客人数为53 920~134 800人。现存活者中,有异性途径传播1 766(57.83%)例,同性途径传播1 248(40.86%)例,注射毒品传播40(4.31%)例。结论荆州市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还有将近1/3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异性传播中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也占有一定比例。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扩大高危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覆盖面,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告知和流调质量,有必要探索和尝试更有效方式督促感染者及时将感染状况告知其配偶或有性关系者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 规模 估计 WORKBOOK
原文传递
2011-2019年不同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时空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1 位作者 张凡 孙春 《华南预防医学》 202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分析荆州市不同时期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9年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资料,根据发病率高低,将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分为2011-2013年(高)、2014-2016年(中)、2017-2019年(低)3个... 目的分析荆州市不同时期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9年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资料,根据发病率高低,将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分为2011-2013年(高)、2014-2016年(中)、2017-2019年(低)3个时期,采取趋势面、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3个时期一二期梅毒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9年,荆州市累计报告一二期梅毒4715例,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高发区域逐步从西北部(2011-2013年)向中部转移(2017-2019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在2011-2013年、2014-2016年呈正相关,且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336、0.2105,均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值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集中在公安县、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4-2016年主要集中在荆州区、沙市区、监利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7-2019年主要集中在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主聚集区在公安县、江陵县,共24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至2011年8月15日(RR=4.14,LLR=93.55)。结论3个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均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逐步缩小,2017-2019年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为疫情高发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发病率 空间特征
原文传递
2012-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一二期梅毒流行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蔺茂文 刘锐 +2 位作者 孙春 张凡 毛安禄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简称《梅控规划》)中期评估前后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12-2019年荆州市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两个时期时间、人群、地区分布及... 目的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简称《梅控规划》)中期评估前后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12-2019年荆州市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两个时期时间、人群、地区分布及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9年报告一二期梅毒3860例,年均发病率为8.47/10万,2012-2015年一二期梅毒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2016-2019年下降为4.5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12,P<0.001);2012-2015年以女性为主,2016-2019年男女相当;职业上均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发区域逐步由2012-2015年中西部地区的61个乡镇,缩小到2016年的1个乡镇,2017年以后无聚集区域。结论《梅控规划》中期评估以来,一二期梅毒防控成果显著,发病率显著下降,诊断报告进一步规范,高发聚集区域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时空扫描 聚集性
原文传递
荆州市一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16
作者 刘天 田克卿 +5 位作者 蔺茂文 肖林 宋开发 郝海波 黄继贵 廖强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结果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 目的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结果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同一家族的3个家庭。该起疫情先后调查4次,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介入,而后社区、公安加入调查。首例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旅行史。该家族6例病例及家庭成员均隐瞒接触史,在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帮助下,确认首发病例发病后与另5例病例的聚餐史,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41.67%。结论该事件为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多部门联合调查对于查明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聚集性疫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群体 隐瞒
原文传递
基于Excel编程建立湖北省荆州市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
17
作者 蔺茂文 刘天 +4 位作者 江鸿 田克卿 曾旻敏 姚梦雷 黄继贵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基于Excel软件编程建立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方法利用Excel 2019软件编程建立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分析COVID-19流行特征,用ArcGIS 10.0制作COVID-19发病率专题地图。结果建立了COVID-19流行曲线、人群分布等流行特征的... 目的基于Excel软件编程建立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方法利用Excel 2019软件编程建立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分析COVID-19流行特征,用ArcGIS 10.0制作COVID-19发病率专题地图。结果建立了COVID-19流行曲线、人群分布等流行特征的自动化模板,实现了COVID-19流行特征的自动化。结论基于Excel建立的COVID-19疫情分析报告模板具有及时、快速、准确的特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同行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EXCEL 模板 疫情分析 自动化
原文传递
荆州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防控措施分析
18
作者 孙春 刘锐 +2 位作者 蔺茂文 张凡 李舒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59-260,共2页
了解荆州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我市截至2017年上半年累计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病人58例有关情况,分析男男性行为发病率及宣传前... 了解荆州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我市截至2017年上半年累计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病人58例有关情况,分析男男性行为发病率及宣传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在累计发现的58例青年学生感染者/病人中,同性传播52例,占89.66%,发现时平均年龄为20.4岁,20岁以下学生人群感染率占比高,宣传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升高。结论:针对荆州市青年学生因男男性行为较高艾滋病感染率,需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市 青年学生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 防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重症化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旻敏 田克卿 +3 位作者 刘天 蔺茂文 姚梦雷 黄继贵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5-839,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寻找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利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寻找COVID-19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寻找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利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寻找COVID-19病例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和早期临床特征。结果荆州市累计报告1 580例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重症病例占比23.61%(373/1 58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9岁(OR=2.342, 95%CI:1.803~3.043)、确诊病例(OR=2.772, 95%CI:1.735~4.428)、有心脑血管疾病(OR=2.872, 95%CI:1.542~5.349)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OR=1.881, 95%CI:1.105~3.202)、发热(OR=1.845,95%CI:1.340~2.541)、乏力(OR=1.616, 95%CI:1.246~2.097)、气促(OR=1.870, 95%CI:1.197~2.923)是COVID-19病例临床结局演化为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结论年老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例及早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淋巴细胞比降低的COVID-19病例均需警惕其重症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旻敏 刘天 +4 位作者 田克卿 江鸿 蔺茂文 姚梦雷 黄继贵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荆州市COVID-19病例资料,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COVID...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荆州市COVID-19病例资料,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550例,重症病例占22.71%(352/1550),病死率为3.29%(51/1550)。49.61%(769/1550)的病例报告发病前14 d内有明确武汉市居住史或旅行史。首例病例在2020年1月1日发病,发病高峰为1月23—2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26日。50~5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23.23%,360/1550)。92.91%(118/127)的乡镇(街道)有病例发病。≥60岁组病例的病死风险是<60岁组的10.53倍(95%CI:4.70~23.60),有既往疾病史病例的病死风险是无既往疾病史病例的1.95倍(95%CI:1.05~3.61)。第一阶段(1月1—31日)的“发病至报告间隔”较第二阶段(2月1—26日)长(中位数分别为7.8、3.5 d,P<0.001)。结论荆州市多数COVID-19病例有武汉市暴露史,重症病例占比不高,疫情波及全市大部分乡镇。有基础性疾病、年老者病死率高。防控中后期较前期应更好地将“早发现”的防控策略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荆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