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塑造 被引量:2
1
作者 薄亚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6-17,共2页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指出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定式化描写实质上是对"他者"的想象。中国电影必须有效利用影视传播途径,改变西方民众对中国民族形象的误解与扭曲。文章进一步提出在影片制作心态、选材和叙事技巧方面...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指出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定式化描写实质上是对"他者"的想象。中国电影必须有效利用影视传播途径,改变西方民众对中国民族形象的误解与扭曲。文章进一步提出在影片制作心态、选材和叙事技巧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中国电影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的重要文化政治功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效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逐步使中国形象被认同和接受,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电影 后殖民主义 塑造
下载PDF
不是天使,亦非魔鬼——荣格心理分析解读《海达·高布乐》
2
作者 薄亚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海达·高布乐》中的主人公海达一直是人们议论的对象,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采用荣格的人格原型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分析海达立体而复杂的性格特点,分析海达自杀的原因,解析她令人费解的言行。易卜生对处在男权社会像海达一... 《海达·高布乐》中的主人公海达一直是人们议论的对象,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采用荣格的人格原型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分析海达立体而复杂的性格特点,分析海达自杀的原因,解析她令人费解的言行。易卜生对处在男权社会像海达一样有个性的女性们充满同情,对于海达们没有容身之地的社会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达·高布乐 荣格 人格面具 阴影
下载PDF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死亡意义
3
作者 薄亚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0-91,共2页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和伊娃面对死亡的态度呈现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具有神圣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小说一方面宣扬基督教爱的精神,体现对生命的恩典;另一面,汤姆面对死亡的勇气也成了反抗罪恶的奴隶制度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汤姆叔叔的小屋 基督教 死亡意义
下载PDF
一个普通锅炉改造为沸腾炉的实例
4
作者 薄亚萍 《区域供热》 2006年第4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锅炉改造 沸腾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 实例 蒸发量 发展史 伊宁市 链条炉 煤矸石 无烟煤
下载PDF
对中国元素好莱坞动画电影抵制的反思
5
作者 薄亚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1-22,共2页
从历史角度﹑理论工具应用﹑文化因素和票房现实四个方面分析对中国元素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抵制现象,指出要警惕因为成见而僵化不前,因为抵制而错失学习机会,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国产动画电影。
关键词 好莱坞动画电影 中国元素 抵制 反思
下载PDF
被焦虑湮没的人——解读《只争朝夕》中的威尔赫姆
6
作者 薄亚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年第10期22-23,共2页
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解读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揭示主人公威尔赫姆的焦虑及其原因。威尔赫姆的自我承受了三方面的压力。在本我的支配下做了一系列不顾后果的行为;在超我的限制下,感觉低人一等和愧疚;城市生活更加剧了他的... 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解读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揭示主人公威尔赫姆的焦虑及其原因。威尔赫姆的自我承受了三方面的压力。在本我的支配下做了一系列不顾后果的行为;在超我的限制下,感觉低人一等和愧疚;城市生活更加剧了他的压力。威尔赫姆无意识地使用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阻碍了他对自己及所处现实的认识,使他湮没在焦虑中。通过心理分析这个工具,读者不仅能正确解读小说,对现实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争朝夕》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焦虑
下载PDF
关于开展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研究探讨
7
作者 薄亚萍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3期92-92,共1页
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上处于失语状态,但是在大学英语课堂展开中国文化教育已经显现其必要性,通过采取开展课堂活动,设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考试等措施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融合,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失语 措施
下载PDF
凋谢的花蕾——《伊芙琳》的主题解读
8
作者 薄亚萍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短篇小说《伊芙琳》讲述了伊芙琳在出走的最后一刻却放弃的故事。乔伊斯笔下的伊芙琳是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的代表,伊芙琳的个人遭际和精神困境展现了都柏林人内心瘫痪的本质。乔伊斯试图通过描写内心瘫痪的伊芙琳来唤起整个爱尔兰... 短篇小说《伊芙琳》讲述了伊芙琳在出走的最后一刻却放弃的故事。乔伊斯笔下的伊芙琳是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的代表,伊芙琳的个人遭际和精神困境展现了都柏林人内心瘫痪的本质。乔伊斯试图通过描写内心瘫痪的伊芙琳来唤起整个爱尔兰人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伊芙琳 瘫痪
下载PDF
凋谢的花蕾——《伊芙琳》的主题解读
9
作者 薄亚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0年第3期87-88,共2页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讲述了主人公伊芙琳在出走的最后一刻却放弃的故事。伊芙琳是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的代表。乔伊斯展现了他们内心瘫痪的主题。而乔伊斯指出瘫痪、病患就是解放他们思想的第一步。
关键词 乔伊斯 伊芙琳 瘫痪
下载PDF
梭罗的“地方”情怀与生态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薄亚萍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79-80,共2页
文章通过生态批评中的"地方"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家乡康科德及其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给梭罗带来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梭罗采用陌生化描写,展示人类和动物都是生命共同体的成员。对地方的热爱是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情感基... 文章通过生态批评中的"地方"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家乡康科德及其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给梭罗带来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梭罗采用陌生化描写,展示人类和动物都是生命共同体的成员。对地方的热爱是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情感基础,促进人们关注环境,缓解生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生态批评 地方 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