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洁 张小雪 +8 位作者 常青清 薄雅坤 喜林强 杨娜 李耀东 张疆华 邢强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4-860,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组:Q1组(n=1565)、Q2组(n=1558)、Q3组(n=1562)、Q4组(n=1558);高NPAR被定义为最高四分位数(≥1.9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PAR与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评估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研究期间共357例(5.7%)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校正CHA2DS2-VASc评分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NPAR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33倍(OR=3.33,95%CI:1.28~8.65,P=0.014)。与Q1组相比,Q4组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67%(OR=1.67,95%CI:1.17~2.37,P=0.004)。RCS显示,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_(nonlinear)=0.196)。亚组分析提示,性别与NPAR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上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014)。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高NPAR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1.71,95%CI:1.16~2.53,P=0.007)。结论:在NVAF患者中,NPAR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提示NPAR可能是识别缺血性脑卒中高风险房颤患者的新兴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下载PDF
脂蛋白(a)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雪 薄雅坤 +2 位作者 宋洁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Lp(a)]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评估Lp(a)水平与房颤发病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采用Stata 1...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Lp(a)]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评估Lp(a)水平与房颤发病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6.0和R 4.1.1软件对房颤发病风险的时间-事件数据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结果:共纳入5项队列研究,包括489351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最高者与最低者相比,房颤发病风险并未显著增加(合并RR=0.92,95%CI:0.78~1.09,P=0.349)。但在受试者平均年龄≥62岁的研究中,Lp(a)水平高(≥29.9 mg/dl)与房颤发病风险降低有关(RR=0.85,95%CI:0.75~0.96,P=0.008)。TSA结果表明,当前Meta分析结果稳健,即可得出Lp(a)水平与房颤发病风险无关联的阴性结论。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总体上,Lp(a)水平与房颤发病风险无关联,但在年龄≥62岁的人群中,Lp(a)水平与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心房颤动 META分析 试验序贯分析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MMP-2、MMP-9、Gal-3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洁 郭衍楷 +4 位作者 曹桂秋 王贵鹏 薄雅坤 张鹏珂 周莉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HF-PEF患者88例作为HF-PEF...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HF-PEF患者88例作为HF-PEF组,非心力衰竭患者35例为NHF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2、MMP-9及Gal-3的浓度,超声测定左房直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HF-PEF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Gal-3浓度明显高于NHF组(t/P=12.952/0.000、17.618/0.000、14.801/0.000),并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显著增加(F/P=78.72/0.000、127.531/0.000、86.418/0.000);HF-PEF组LAD水平大于NHF组,LVEF水平低于NHF组(P均<0.01),而2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2、MMP-9和Gal-3浓度与LAD、LVEDD呈正相关(LAD:r/P=0.716/0.000、0.712/0.000、0.661/0.000;LVEDD:r/P=0.267/0.012、0.325/0.002、0.280/0.008),与LVEF呈负相关(r/P=-0.357/0.001、-0.547/0.000、-0.451/0.000)。结论检测血清中MMP-2、MMP-9及Gal-3浓度有助于HF-PEF患者病情早期诊断及其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ABCB1基因多态性与达比加群酯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薄雅坤 骆小梅 王贵鹏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索维吾尔族(维族)心房颤动患者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维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的ABCA... 目的探索维吾尔族(维族)心房颤动患者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维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的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再分别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达比加群酯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凝血指标和出血事件。结果维族患者共73例,C3435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别占31.5%、49.3%、19.2%,C和T等位基因分别占56.2%、43.8%,与汉族患者在该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治疗后,TT组患者的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最高,分别为(242.48±40.04)mg/L和(42.15±7.74)mg/L,CT型组次之,CC型组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服用达比加群酯4 d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其中TT型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CT型组[(39.43±5.09)s vs.(34.21±4.92)s,P<0.01]和CC型组[(39.43±5.09)s vs.(33.91±4.07)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变化率为0.33±0.17;TT型组凝血酶时间(TT)显著高于CC型组(P<0.01),与TC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变化率达4.55±2.85;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变化率在不同基因型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心房颤动患者在达比加群酯治疗期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族和汉族ABCB1基因C3435T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C3435T多态性影响维族心房颤动患者口服达比加群酯后的血药浓度和凝血指标,但不影响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多态性 达比加群酯 出血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薄雅坤 王贵鹏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4期294-294,共1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MIF)是巨噬细胞的自分泌因子,作为一种广泛的前炎症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中的关...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MIF)是巨噬细胞的自分泌因子,作为一种广泛的前炎症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中的关键介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房颤患者血浆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上调,提示MIF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文章主要就MIF的发现结构、来源、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参与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及其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心房颤动 心血管疾病 纤维蛋白原Ⅰ型和Ⅲ型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桥粒重塑参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洁 孙华鑫 +7 位作者 张小雪 薄雅坤 喜林强 杨娜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 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对照组(Con组,6只)。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胞外第二环抗原肽(2 mg/只)建立动物模型。0、2、4、6和8周时测定抗体水平,8周时记录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A负荷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检测桥粒结构和桥粒重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和Meto组比,β1ARAbs组VA发生次数增加[(397.67±50.81)次对(32.67±3.76)次对(96.33±8.25)次,P均<0.001],VA持续时间延长[(164.13±10.79)s对(14.95±1.05)s对(57.61±5.27)s,P均<0.001],LVEF水平(55.97%±2.82%对76.44%±2.00%对70.58%±0.55%,与Con组比较,P<0.001;与Meto组比较,P=0.002)和VA诱发率(75%对6%对8%,P均<0.001)升高;VERP缩短[(115.92±2.24)ms对(136.33±5.80)ms对(131.90±4.38)ms,与Con组比较,P=0.005;与Meto组比较,P=0.02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β1ARAbs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水平升高(2.30±0.16对0.18±0.08对1.43±0.20,与Con组比,P<0.001;与Meto组比,P<0.007)。结论β1ARAbs增加VA负荷和持续时间,加重心室重构和VA易感性,潜在机制与ERK信号介导的心肌细胞间桥粒重塑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粒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缝隙连接
原文传递
无导线起搏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薄雅坤 周贤惠 +1 位作者 芦颜美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永久起搏器是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方法,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存在导线、囊袋相关及术后并发症等风险。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将围绕无导线起搏器的特性、多种起搏方式的交叉应用、无导线相关并发症、最... 永久起搏器是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方法,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存在导线、囊袋相关及术后并发症等风险。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将围绕无导线起搏器的特性、多种起搏方式的交叉应用、无导线相关并发症、最新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无导线起搏 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顺序起博 心脏再同步治疗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原文传递
大鼠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模型下的左侧肾神经活性变化
8
作者 王思嘉 杨杭 +5 位作者 马嵋 何修远 木扎拜尔·卡日 薄雅坤 马会杰 张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肾神经放电记录的方法学及探讨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模型下的左侧肾交感神经活性(RSNA)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麻醉后气管插管,反复间歇夹闭气管导管20 s,同步记录大鼠RSNA、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肾神经放电记录的方法学及探讨急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模型下的左侧肾交感神经活性(RSNA)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麻醉后气管插管,反复间歇夹闭气管导管20 s,同步记录大鼠RSNA、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大鼠均在实验中记录到稳定的RSNA、心率及血压图形,并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与闭气前20 s相比,闭气期间:①RS N A的频率从(0.40±0.26)次增加到(9.30±3.92)次(P<0.05);②RSNA的电压从(0.02±0.00)mV增加到(0.03±0.01)mV(P<0.01);③RR间期从(208.48±15.30)m s增加到(224.00±49.75)m s(P<0.05);④血压明显从(122.05±9.82)m m H g下降为(109.71±7.51)m m H g(P<0.01).结论闭气期间RSNA明显增强,RR间期下降,血压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肾交感神经活性 大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原文传递
采用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超长时间记录自然状态下大鼠的动态心电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杭 王思嘉 +4 位作者 何修远 木扎拜尔·卡日 宋洁 薄雅坤 张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探讨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在自然状态大鼠超长时间心电监测中的应用,并提供自然状态大鼠的心率及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1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气体麻醉状态下佩戴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选用单导连续记录全天心电活... 目的 探讨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在自然状态大鼠超长时间心电监测中的应用,并提供自然状态大鼠的心率及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1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气体麻醉状态下佩戴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选用单导连续记录全天心电活动共5天记录的心电图,分析自然状态下总心率,白天平均心率,最大、最小心率,晚上平均心率,最大、最小心率及自发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8只SD大鼠完成了5天监测,2只大鼠分别在第2天,第3天将电极片咬坏,未完整记录数据。正常SD大鼠在自由活动情况下,5天的平均心率为(402.25±54.63)次/分,白天(8:00-20:00)平均心率为(391.21±51.10)次/分,最大心率545次/分,最小心率200次/分,夜间(20:00-8:00)平均心率为(419.61±55.50)次/分,最大心率600次/分,最小心率218次/分。大鼠心率的昼夜节律为白天心率偏慢,夜间心率偏快,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体贴片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可安全、无损伤的对完全自由活动状态的大鼠进行120 h的心电监测,其记录的信号清晰、稳定、噪声小,可用于正常及急慢性模型大鼠自然状态下心率及心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人体贴片式TER010心电记录仪 大鼠 自然状态 心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