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1
作者 李培 薛万腾 赵鹏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80)和存活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72 h内的血压水平。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使用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与院内死亡发生关联最重要的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按术后72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从低到高等分为5分位数组(Q_(1)~Q_(5)),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各时间段SBP及MAP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主动脉瓣返流(P<0.05)、腹部血管累及(P<0.01)与主动脉轮廓异常(P<0.01)患者比例更多,发病至就诊时间(P<0.05)更长,LVEF(P<0.01)水平更低,D-D(P<0.01)水平更高,术后72 h内SBP(P<0.01)水平及术后72 h内MAP(P<0.01)水平降低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SBP、MAP、LVEF和D-D与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关联最大。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 index)分别为0.756(95%CI:0.744~0.760)和0.743(95%CI:0.732~0.750)。术后72 h内的SBP及MAP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存在独立相关性(OR=0.56,95%CI:0.39~0.77,P<0.01)及(OR=0.55,95%CI:0.37~0.79,P<0.01),且术后各时间段SBP及MAP从低到高五分位数组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术后72 h内SBP及MAP水平降低,院内死亡率逐渐升高。因此,应注意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术后72 h SBP及MAP水平变化,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血压 院内死亡
下载PDF
RhoA/ROCK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薛万腾 吕志慧 +2 位作者 高向向 黄帅 王营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282-1285,共4页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RhoA/ROCK信号通路在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ROCK抑制剂也为心肌梗死的...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RhoA/ROCK信号通路在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ROCK抑制剂也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现就近年RhoA/ROCK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中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ROCK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ROCK抑制剂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T3综合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万腾 吕志慧 王营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3期889-894,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及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将导致甲状腺功能的急性改变,甲状腺激素在心脏血管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低T3综合征,低T3综合征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危...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及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将导致甲状腺功能的急性改变,甲状腺激素在心脏血管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低T3综合征,低T3综合征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危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低T3综合征
下载PDF
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吕志慧 常小倩 +2 位作者 薛万腾 宋延彬 李小龙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密切相关,该文介绍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密切相关,该文介绍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脂联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帅 白津宇 +2 位作者 周静 高峰 薛万腾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由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效应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1组成的多蛋白复合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参与体内炎性反应。研究表明,NLRP3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由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效应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1组成的多蛋白复合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参与体内炎性反应。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性小体及其活化产物的拮抗剂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该文介绍NLRP3炎性小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与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 心血管疾病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西安地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培 薛万腾 赵鹏 《中国医药》 2022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西安地区15家医院确诊并最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247例ATAA...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西安地区15家医院确诊并最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247例A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安地区ATAAD的流行病学特征。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3例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71例)和非AKI组(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247例ATAAD患者中,男653例(52.4%)、女594例(47.6%),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0~59岁患者比例最高;冬季发病率最高[12—2月,35.0%(436/124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心脏压塞、体外循环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肌酐是ATAAD患者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心脏压塞、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WBC≥12×10^(9)/L、血肌酐≥80μmol/L共计244.85分,预测A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概率为65%。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37(95%置信区间:0.796~0.843),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西安地区ATAAD患者相对年轻,冬季为该病高发期,具有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季节性特征。ATAAD患者术后易发生AKI,且高血压病、心脏压塞、体外循环时间、WBC、血肌酐均为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流行病学特征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向向 王营忠 +1 位作者 薛万腾 李江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与长期血管壁慢性炎症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证明...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与长期血管壁慢性炎症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对NLR研究尚有争论,并且影响因素较多,对NLR具体数值还尚不确定,许多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对NLR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关于NLR的文献相继出版,NLR必将更加适用于临床疾病的判断、治疗及其转归,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从而让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