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作图之器”走向“涵养之道”--小学数学中尺规作图教学的理解与探索
1
作者 薛仕扣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尺规作图列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在尺规作图教学中,可采用“在教材衔接处渗透、在新知起点中挖掘、促进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关联”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尺规作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索,让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尺规作图列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在尺规作图教学中,可采用“在教材衔接处渗透、在新知起点中挖掘、促进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关联”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尺规作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索,让尺规作图成为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真正实现尺规从“作图之器”走向“涵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规作图 数学思想方法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完形修复:指向数学素养的核心区域
2
作者 薛仕扣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23期44-46,共3页
当人面对一种不完美的刺激物时,会倾向于对其进行修复,使之趋于完形。完形修复是人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方式,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完形修复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完形修复实践,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当人面对一种不完美的刺激物时,会倾向于对其进行修复,使之趋于完形。完形修复是人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方式,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完形修复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完形修复实践,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抵达数学素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完形修复 数学素养
下载PDF
教科研论文的“框架”建构
3
作者 薛仕扣 《江苏教育》 2018年第22期13-14,共2页
论文选题确定后,需要建构论文的结构。借用建筑上的分类,教育论文的建构方式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步骤化的、一层一层堆积的“砖混”建构方式;另一种是先结构后内容、由表及里的“框架”建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更适合教科研论文,该结构的建... 论文选题确定后,需要建构论文的结构。借用建筑上的分类,教育论文的建构方式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步骤化的、一层一层堆积的“砖混”建构方式;另一种是先结构后内容、由表及里的“框架”建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更适合教科研论文,该结构的建构程序有材料准备、框架搭建、推敲修改等。应根据论文的学科特点、复杂程度和个人的写作习惯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论文结构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研论文 建构方式 论文结构
下载PDF
让数学课堂离儿童经验再近一些
4
作者 薛仕扣 《文理导航》 2015年第30期31-31,共1页
【摘要】儿童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当前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掐头去尾,专烧中段”和“纸笔训练,被动演绎”的现象,正是人们对儿童经验的忽视的表现。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试图理清儿童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让数学课堂离儿... 【摘要】儿童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当前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掐头去尾,专烧中段”和“纸笔训练,被动演绎”的现象,正是人们对儿童经验的忽视的表现。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试图理清儿童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让数学课堂离儿童经验再近一些,追寻儿童经验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经验 数学学习 数学课堂
下载PDF
数学图式:探寻儿童数学学习的新视角
5
作者 薛仕扣 《文理导航》 2015年第27期19-19,共1页
本文从一则寓言引发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思考,让数学教学不知从何开始的尴尬到找准的学习起点,从而对儿童数学图式和学习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试图阐述数学课堂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学生的数学图式。
关键词 数学图式 数学学习 视角
下载PDF
给数学课堂中的“情境热”降温
6
作者 薛仕扣 《文理导航》 2015年第33期26-26,共1页
当前小学数学的“情境热”很受欢迎,在看到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找出问题情境才能真正让情境润泽数学课堂。
关键词 情境 数学课堂
下载PDF
“一群声音”: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7
作者 薛仕扣 《小学科学》 2015年第10期119-119,共1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从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和"从旁观走向参与"这两个角度感悟教师角色的变化带来的"一群声音"的生机与活动,感受生命课堂中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生命课堂 小学数学课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小组讨论 课堂组织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甲乙 中使
下载PDF
让数学课堂充盈问题意识
8
作者 薛仕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年第8期32-32,共1页
自新课改以来,无论从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形式来看,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自觉发现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 自新课改以来,无论从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形式来看,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自觉发现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生活经验 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 自主解决 学生 学习
下载PDF
如何改进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9
作者 薛仕扣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09年第1期8-8,共1页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演示把同样大的圆纸片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并分别拼成3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思考、讨论:通过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有层次的引导下,发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演示把同样大的圆纸片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并分别拼成3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思考、讨论:通过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有层次的引导下,发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活动 数学素养 学生 教师演示 “圆的面积” 长方形 平均分 课时
下载PDF
“描出”“印在”还是“看出”?——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一个例题的探讨
10
作者 薛仕扣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3年第11期14-14,共1页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提供的实例中,例24值得探讨。在《2022版课标》第28页中指出:“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例24)”。与此相对应,在第111...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提供的实例中,例24值得探讨。在《2022版课标》第28页中指出:“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例24)”。与此相对应,在第111-112页中给出例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标
原文传递
让负数“数”与“量”出来——《负数的初步认识》导入部分设计
11
作者 薛仕扣 《小学教学设计》 2021年第20期46-47,共2页
《负数的初步认识》在苏教版中仅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1-5页中。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内容,对于负数这一知识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涉及,仅此5页组成一个单薄的独立单元。在五年级之前,学生接触的数都是正数和0,负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 《负数的初步认识》在苏教版中仅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1-5页中。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内容,对于负数这一知识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涉及,仅此5页组成一个单薄的独立单元。在五年级之前,学生接触的数都是正数和0,负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在学生的生活里已经埋有负数的“种子”,比如电梯里面有-1层,冬天的温度会出现负多少摄氏度等。对于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课时 负数 独立单元 导入部分 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 教材内容 初步认识
原文传递
答案可以是663元吗
12
作者 薛仕扣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4-174,共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7页有这样一道练习:结合题中信息,根据购票人数的不同,票价发生变化。对于第(1)小题,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均在1~50人的范围内,所以一班和二班分别购票,所需的钱分别为:48×15=7...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7页有这样一道练习:结合题中信息,根据购票人数的不同,票价发生变化。对于第(1)小题,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均在1~50人的范围内,所以一班和二班分别购票,所需的钱分别为:48×15=720(元),49×15=735(元)。但是,如果购买51张票,那么所需的钱为:51×13=663(元),663元<720元,663元<735元,因此一班和二班均购买51张票,所花费的钱反而比按照实际人数购票所花费的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购票 苏教版 两位数 三位数 人数 四年级
原文传递
从“0.9(零点九)”到“0.10(零点十)”,错在哪——由“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引发的思考
13
作者 薛仕扣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3期42-42,共1页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的兴趣,具体内容如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叫?(生齐说:小数)师: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将硬纸板直条贴在黑板上),你能在米尺上用小数表示出多少米吗?(...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的兴趣,具体内容如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叫?(生齐说:小数)师: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将硬纸板直条贴在黑板上),你能在米尺上用小数表示出多少米吗?(生能)老师指着1分米,2分米,3分米……,9分米,学生依次回答:0.1米,0.2米,0.3米,……,0.9米。师:你知道0.9米后面是……大部分学生回答是1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回答是0.10米(零点十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片断 教学环节 零点 米尺
原文传递
为什么还要加1圈?
14
作者 薛仕扣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8年第4期44-44,共1页
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道题目,很多人认为答案是3圈,但此题正确答案应该是4圈。 题目: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形铁环围绕着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无滑动滚动一周,则小铁环一共转了( )圈。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教材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