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肿瘤内镜切除术后高危随访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钟豪杰 罗文辉 +3 位作者 刘永佳 林达 薛兰凤 陈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随访并无固定时限和标准,许多影响结直肠肿瘤随访的高危因素未被重视。本综述通过阐述和总结结直肠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以综合制定更加完善的随访体系,这将有利于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个体化随... 目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随访并无固定时限和标准,许多影响结直肠肿瘤随访的高危因素未被重视。本综述通过阐述和总结结直肠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以综合制定更加完善的随访体系,这将有利于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个体化随访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镜切除术 随访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床边急诊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重型急性胆管炎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小明 薛兰凤 +1 位作者 陈羽 甘礼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总管结石所致重型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ICU胆总管结石所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总管结石所致重型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ICU胆总管结石所致重型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组16例行急诊床边非X线引导下ERCP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回抽出胆汁证实胆管插管成功,然后留置圣诞树塑料支架引流,病情稳定后必要时再次ERCP治疗。对照组分两组,一组18例在介入室行急诊常规透视下ERCP术并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另一组13例行急诊床边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比较三组间操作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床边急诊ERCP成功率高达93.8%,与常规ERCP及PTCD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458),床边急诊ERCP组及常规ERCP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重型急性胆管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重型急性胆管炎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薛兰凤 罗文辉 +2 位作者 何兴祥 张发明 陈羽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4期299-30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尚无确切的特效治疗方式,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肝-肠轴影响肝功能,肠道菌群失调是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尚无确切的特效治疗方式,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肝-肠轴影响肝功能,肠道菌群失调是NAFLD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预防和减轻NAFLD的发生、发展。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被认为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在NAFLD中的治疗作用还未明确。此外,FMT治疗NAFLD的潜在分子机制也尚未阐明。本文就FMT治疗NAFLD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发掘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FMT作为治疗NAFLD的有效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肝-肠轴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南海模式”早期胃癌筛查策略在基层社区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羽 黄俊 +5 位作者 薛兰凤 孙占军 赵爱民 白杨 智发朝 杜庆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8期939-943,共5页
目的基于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南海模式"早期胃癌筛查策略在基层社区无症状人群应用过程的实施研究。方法通过全科医学+医共体构建"南海模式"早期胃癌筛查策略,统计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早期胃... 目的基于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南海模式"早期胃癌筛查策略在基层社区无症状人群应用过程的实施研究。方法通过全科医学+医共体构建"南海模式"早期胃癌筛查策略,统计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早期胃癌筛查的实施研究中的相应数据;纵向对比本地区在开展胃癌筛查工作前后的内镜应答率及早癌检出率,并对早期胃癌比例、胃功能水平和危险分层以及住院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南海地区胃癌风险评分分层中危组(0.91%)、高危组(1.69%)胃癌的组内占比明显高于低危组(0.30%);地区里胃癌病例的胃功能评分对比非胃癌病例具有显著差异(P<0.001);2019年下半年内镜应答率较2019年上半年提高(21.2%vs 16.6%,P<0.001);胃癌检出率呈现线性上升趋势;早期胃癌患者住院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中晚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南海模式"对于基层社区的早期胃癌筛查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提高内镜应答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筛查 胃功能 检出率 基层社区 全科医生
下载PDF
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联合京都胃炎分类构建全科医生消化亚专长培训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俊 薛兰凤 +3 位作者 曾阳 吴军 乔伟光 陈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本研究联合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CI)与京都胃炎分类构建一个全科医生消化亚专长培训模式,旨在提高全科医生判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能力。方法随机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胃... 目的本研究联合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CI)与京都胃炎分类构建一个全科医生消化亚专长培训模式,旨在提高全科医生判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能力。方法随机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受检者71例,使用蓝激光内镜LCI及普通白光模式(WLI)分别进行标准胃镜留图记录,依据专家组分析结果与呼气试验检测结果设计问卷测试,对全科医生、专科医生进行培训,使用问卷进行考核。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分析。结果(1)专家组对京都胃炎分类中不同胃镜下黏膜表现判断H.pylori感染状态差异分析上,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萎缩、血痂、黏膜肿胀、白浊黏液、排列规则的集合静脉在专家组判断H.pylori感染中有帮助作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京都胃炎中各项胃镜下黏膜表现对于专家组判断H.pylori感染与否有影响的有黏膜萎缩、血痂、黏膜肿胀、白浊黏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学习培训后,全科医生的考核总分数有了明显提升(3.48±1.35 vs 4.45±1.92,P<0.05),完成时间与初级消化内科医生没有差异。(3)完成培训后,全科医生问卷考核WLI、LCI病例分数均有所提高,LCI病例考核分数提升幅度较WLI病例高,且LCI病例培训前后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CI:1.45±0.99 vs 2.14±1.22,P<0.05),而WLI病例培训前后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京都胃炎分类联合蓝激光内镜LCI有利于判断内镜下H.pylori感染,经过培训,可提高全科医生通过内镜图片判断H.pylori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 京都胃炎分类 全科医生 培训模式
下载PDF
不同途径行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罗文辉 谢文瑞 +2 位作者 陈权珍 薛兰凤 何兴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评估中、下消化道两种方式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初步探究FMT治疗UC的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 目的评估中、下消化道两种方式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初步探究FMT治疗UC的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进行FMT治疗的UC患者资料,因移植途径不同分为中消化道FMT组和下消化道FMT组。以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疗效,并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确诊为UC的患者14例,其中中消化道FMT组5例,下消化道FMT组9例。两组UC患者经FMT治疗后Mayo评分均下降(P<0.05),肠镜结果也显示,黏膜炎症情况好转,水肿、充血、糜烂等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C患者肠道屏障功能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在FMT治疗后均下降,以细菌内毒素下降最明显;中消化道FMT组治疗后细菌内毒素下降差值与下消化道FM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T治疗U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中消化道FMT与下消化道FMT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粪菌移植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案例报道:结直肠腺瘤家庭共患现象及因素分析
7
作者 郭钰佳 薛兰凤 陈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9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本报告拟通过深度分析一个结直肠腺瘤家庭的情况,旨在探讨家庭共患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共患结直肠腺瘤病例家庭的遗传风险、生活方式、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导致此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本报告拟通过深度分析一个结直肠腺瘤家庭的情况,旨在探讨家庭共患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共患结直肠腺瘤病例家庭的遗传风险、生活方式、肠道微生态和营养代谢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导致此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我们发现患者及其妻子存在饮食结构失衡和异常的肠道微生态,两人均患有结直肠腺瘤。而与之不同的是,他们的女儿采纳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且具备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其全大肠黏膜未见异常。结论本病例提示结直肠腺瘤可能具有家庭共患现象,其中肠道微生态和饮食结构具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家庭共患现象 生活方式 肠道微生态 饮食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