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藿香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薛启 王康才 +1 位作者 梁永富 苏芸芸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617,共7页
[目的]研究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分析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感作用较明显的藿香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液来模拟自然条件下雨雾淋溶的化感作用方式,以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0、0.... [目的]研究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分析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感作用较明显的藿香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液来模拟自然条件下雨雾淋溶的化感作用方式,以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0、0.012 5、0.025 0、0.050 0、0.100 0 g·m L^(-1))水浸提液处理藿香种子及幼苗,检测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处理降低了藿香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含量。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均能抑制藿香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梯度效应和部位差异,水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中同一部位以质量浓度0.100 0 g·m L^(-1)的水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部位相同浓度处理以叶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藿香水浸提液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化感自毒作用,生产中应采取必要的耕作措施避免连作障碍。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幼苗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叶、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幼苗生长
下载PDF
高温强光胁迫下水杨酸对多花黄精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永富 王康才 +2 位作者 薛启 隋利 易家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7,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水杨酸(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SA缓解多花黄精高温强光胁迫伤害的可行性。[方法]以遮阴处理的盆栽多花黄精为材料,叶面喷施0.5、1.0、1.5和2.0 mmol·L-1SA后,撤掉遮阳网,然后进...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水杨酸(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SA缓解多花黄精高温强光胁迫伤害的可行性。[方法]以遮阴处理的盆栽多花黄精为材料,叶面喷施0.5、1.0、1.5和2.0 mmol·L-1SA后,撤掉遮阳网,然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胁迫处理期间及25℃遮阴恢复24 h后多花黄精叶片活性氧水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及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变化。[结果]叶面喷施SA可促进多花黄精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使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增强多花黄精抵御高温强光胁迫伤害的能力。同时,SA还能提高Fv/Fm、ΦPSⅡ和q P,降低NPQ,并能促进气孔开放和CO2转运,使多花黄精能够在逆境胁迫下维持较高的光学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但过高SA浓度则会加重多花黄精胁迫伤害。[结论]0.5~1.5 mmol·L-1SA处理均能提高多花黄精抗逆性,尤其以1.0 mmol·L-1SA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高温 强光 胁迫 水杨酸 生理特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藿香光合作用、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藿香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为藿香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藿香的光合特性、氮素代谢相...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藿香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为藿香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藿香的光合特性、氮素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生物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藿香光合色素含量随着铵硝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NH^+_4-N/NO^-_3-N为25∶75(质量比,下同)时,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均最高,且主要化学成分胡薄荷酮及长叶薄荷酮的相对含量均最高。在全NH^+_4-N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低,而主要化学成分D-柠檬烯及胡椒酚甲醚的相对含量最高;NH^+_4-N/NO^-_3-N为75∶25时,叶片中GS、GOGAT、NR活性及其不同部位铵态氮含量均达到最大值;NH^+_4-N/NO^-_3-N为50∶50时,茎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最低。随着NO^-_3-N比例的增加,单株干质量、鲜质量以及叶片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NH^+_4-N/NO^-_3-N为25∶75时,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均最高。[结论]当NH^+_4-N/NO^-_3-N为25∶75时,对藿香的光合特性、生物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其他铵硝配比显著,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藿香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挥发油含量,其促进效果也比单一形态氮素营养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氮素形态 光合特性 氮素代谢 品质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薛启 王康才 +3 位作者 隋利 梁永富 苏芸芸 杨嘉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4-789,共6页
目的:为探究藿香生产中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为实际生产中藿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中的"3414"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 目的:为探究藿香生产中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为实际生产中藿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中的"3414"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的影响藿香的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不同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根系活力、增大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显著影响藿香的光合特性。施用氮、磷、钾肥,藿香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_2P_2K_2达到最高产量5 202.08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 448.60 kg/hm^2,增产率达88.93%。氮、磷、钾肥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本试验实际设计采用的最适施用量相近,可用于实际生产中指导施肥。结论:氮、磷、钾肥施用对藿香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藿香最大产量施肥方案为施氮156.29 kg/hm^2、施磷90.98 kg/hm^2、施钾121.93 kg/hm^2,最大产量可达4 994.08~5 158.5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施氮150.65 kg/hm^2、施磷87.28 kg/hm^2、施钾114.77 kg/hm^2,最佳产量可达4 991.07~5 155.5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3414”肥料试验 施肥模型 最佳施肥量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葵 徐忠宝 +2 位作者 薛启 李虹伟 江明庆 《友谊医刊》 CAS 1998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 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 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P<0.01)。胰岛素敏感性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血脂代谢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胰岛素抵抗状态 代谢异常 血脂代谢 IR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永富 王康才 +3 位作者 薛启 隋利 叶军 陈兴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5,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酸(SA)溶液后,置于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温度25℃/23℃(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1,以低温胁迫(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2。低温胁迫处理3天后,测定酸橙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_1相比,低温显著抑制CK_2酸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致使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引起酸橙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低温处理也会导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致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CK_2相比,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酸橙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酸橙幼苗叶片因低温而导致的细胞失水;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避免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系统代谢正常,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造成的伤害。同时,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弱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调节剂对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缓解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浓度为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可明显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幼苗 低温胁迫 外源物质 抗逆
下载PDF
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9-196,共8页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各产地开花习性较为一致,均在7至8月开花,群体花期15~28d,单花花期约为3~5d。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花粉活力在18.46%~26.52%之间。5个产地当中,成都产地藿香平均花粉活力最高,长春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最低。花粉寿命在4~5d之间,柱头可授性可持续5~6d。同时,在藿香刚开花第1天各产地柱头具可授性,在2~3d内,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因而,不同产地藿香进行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2~3d。此外,不同产地藿香花粉粒形状主要为近球形或椭球形。花粉粒大小在42.93μm×31.99μm^46.59μm×37.67μm之间,均具6条萌发沟,萌发沟狭长、裂痕近两极。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近圆形,大小不一。本文较为系统的比较了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以期为藿香的人工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形态
下载PDF
铁、锌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启 王康才 +2 位作者 梁永富 隋利 易家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3-832,共10页
为探究铁、锌不同浓度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铁锌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各部位铁锌分配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锌肥能显著影响藿香的生长发育、产量和... 为探究铁、锌不同浓度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铁锌配施对藿香生长、产量、各部位铁锌分配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锌肥能显著影响藿香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挥发油成分,显著影响藿香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通过影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间接影响植株氮代谢过程。叶面施铁对藿香产量的影响大于叶面施锌,铁锌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单独施用铁、锌肥;综合考虑藿香的生长和产量指标,认为Fe_1Zn_1(0. 2%铁,0. 1%锌)为铁锌配施的最优处理组合。施用锌铁肥能够增加藿香各部位的铁锌含量,锌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呈叶>根>茎的变化趋势,铁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呈根>叶>茎的变化趋势,锌主要集中在藿香叶片,而铁则主要集中在藿香根部。高浓度的叶面施铁有助于叶片Ca含量的累积。铁锌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挥发油含量,并影响挥发油成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在Fe_1Zn_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22. 99%)。综上,合理配施铁锌肥能提高藿香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但过高浓度的施用增产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铁锌肥在藿香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铁锌配施 产量 有效成分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葵 李虹伟 +2 位作者 徐忠宝 薛启 江明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P<0.01)。胰岛素敏感性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脂代谢 中风
下载PDF
某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工程中的集成制造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理 王师雨 +6 位作者 窦蓉 薛启 杨威 彭建新 李海英 孙斌 詹赳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76,共4页
介绍了某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工程的背景,详细介绍了其中的集成制造分系统的设计方案、信息流程、各功能模块及开发技术。
关键词 集成制造系统 CAPP 信息流程 CAM 功能模块
下载PDF
Ca^(2+)对酸橙幼苗低温胁迫下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永富 王康才 +3 位作者 隋利 薛启 叶军 陈兴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2期1631-1635,1645,共6页
分析Ca(NO_3)_2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Ca(NO_3)_2对酸橙幼苗低温胁迫调控的可行性。该实验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5、10、15、20、25mmol·L^(-1)的Ca(NO_3)_2溶液,置于4℃/0℃(昼/夜),光照为600μmol... 分析Ca(NO_3)_2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Ca(NO_3)_2对酸橙幼苗低温胁迫调控的可行性。该实验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5、10、15、20、25mmol·L^(-1)的Ca(NO_3)_2溶液,置于4℃/0℃(昼/夜),光照为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以常温25℃喷施蒸馏水和低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处理3d后,测定酸橙幼苗POD、SOD和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Ca(NO_3)_2溶液可提高酸橙幼苗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缓叶绿素下降的趋势,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叶面喷施一定浓度Ca(NO_3)_2溶液可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3)2 酸橙 低温胁迫
下载PDF
分子神经生物学与神经病学的联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启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6-47,共2页
分子神经生物学与神经病学的联系薛启近15~20年以来,国际上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以迅猛的速度正在不断地取得进展,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及其附近组织的生物学研究也已经开辟了不少的新的领域,并且逐渐形... 分子神经生物学与神经病学的联系薛启近15~20年以来,国际上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以迅猛的速度正在不断地取得进展,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及其附近组织的生物学研究也已经开辟了不少的新的领域,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伴分子神经生物学。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神经生物学 神经病学 分子探针 蛋白分子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品质及矿质元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隋利 易家宁 +2 位作者 王康才 薛启 梁永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5-1331,共7页
以紫苏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盆栽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CO(NH2)2]及其配比处理,测定其采收期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及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叶片硝... 以紫苏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盆栽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CO(NH2)2]及其配比处理,测定其采收期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及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叶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紫苏叶片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栽培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累积,在采收前,叶片硝酸盐含量在全铵处理下最低,亚硝酸盐含量在铵硝比(NH4+-N/NO3--N)为25∶75时最低。(2)紫苏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最高,而其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紫苏叶片中P、K、Ca累积量在铵硝比为50∶50时最高,Zn、Fe、Mn元素的含量在全铵态氮处理下最高,而Mg元素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含量最高。(3)紫苏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随着铵硝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铵硝比为25∶75时最高;紫苏叶片中花色苷相对含量在酰胺态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在紫苏的栽培生产中,铵硝比为25∶75更有利提高其药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且能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氮素形态 硝酸盐 营养品质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对紫苏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隋利 易家宁 +3 位作者 王康才 毛晓敏 梁永富 薛启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究紫苏在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条件下的生长及营养品质,从而确定最适比值,为大田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了6种不同氮素形态以及配比的氮源,配施100 mg/L的锌肥,研究其对紫苏生长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NH4&... 目的:探究紫苏在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条件下的生长及营养品质,从而确定最适比值,为大田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了6种不同氮素形态以及配比的氮源,配施100 mg/L的锌肥,研究其对紫苏生长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NH4&+-N/NO3^--N为50∶50+Zn的处理下紫苏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锌肥的施用可以增加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在全硝态氮处理下施加锌肥,紫苏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同时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均为最高值。紫苏叶片中的SOD和CAT活性在NH4^+-N/NO3^--N为25∶75+Zn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同时紫苏叶片中亚硝酸盐含量和MDA含量最低;在NH4^+-N/NO3^--N为75∶25+Zn处理下紫苏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最低。在全铵态氮+Zn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Vc、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含量在NH4^+-N/NO3^--N为25∶75+Zn处理下最高。结论:不同氮素形态以及配比下施加锌肥均可以提高紫苏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尤其以NH+4-N/NO-3-N为50∶50和NH4^+-N/NO3^--N为25∶75供氮时,施加锌肥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氮素形态 锌肥
下载PDF
关于血管源性脑水肿时介质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启(?)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在有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中,化学介质的释放促进血脑屏障开放是一个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胺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胺),血管活性肽类(血管紧张肽、缓激肽),二十碳化合物(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和自由基等在水肿形成中... 在有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中,化学介质的释放促进血脑屏障开放是一个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胺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胺),血管活性肽类(血管紧张肽、缓激肽),二十碳化合物(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和自由基等在水肿形成中的可能介导作用,认为缓激肽和组胺是证据最多的介质,而花生四烯酸和自由基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 脑水肿 化学介质 血脑屏障
下载PDF
2015—2019年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薛啟 唐亚平 +3 位作者 王丽娜 郭海峰 赵慧 马鹏程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选取了甘肃平凉地区2015—2019年6—8月发生的27次短时强降水事件。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按照短时强降水阈值分类统计法和常规天气分析方法对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天气系统及大气环境背景进行... 选取了甘肃平凉地区2015—2019年6—8月发生的27次短时强降水事件。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按照短时强降水阈值分类统计法和常规天气分析方法对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天气系统及大气环境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月短时强降水频次少,强降水高发区为六盘山山区;7月频次明显增多,活跃地区为静宁、崇信、泾川一带;8月频次及强度达到峰值,密集区为平凉北部的崆峒山区、崇信南部河谷地带。6月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以午后居多,1 h降水量在20—30 mm段发生频次最高,占6月频次的80%以上;7月和8月日变化呈多峰型结构,夜间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多,1 h降水量大于30 mm的频次显著增加,约占7月和8月总频次的40%。分析总结了平凉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即高空低槽类、副热带高压类、西北气流类。另外,对表征动力、水汽、不稳定条件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K指数、CAPE、T_(850)-T_(500)、Q_(850)、θ_(se-850)等物理量平均特征值对平凉地区强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影响系统 物理参数
下载PDF
甘肃崆峒站新旧址气温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娜 王若升 +1 位作者 薛啟 赵慧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根据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1—12月新旧址同期气温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差异、方差、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新旧址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旧址与新址对比观测气温存在明显的正温差,原因是迁址的地理... 根据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1—12月新旧址同期气温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差异、方差、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新旧址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旧址与新址对比观测气温存在明显的正温差,原因是迁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观测场周边环境的不同造成;旧址与新址对比观测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两地气温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计算,研究结果可为资料使用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站 对比观测 差值
下载PDF
近58年来平凉地区降水及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啟 王若升 +1 位作者 赵慧 常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140-143,146,共5页
利用平凉地区崆峒、静宁、庄浪、华亭、崇信、泾川和灵台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8年平凉地区的降水及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平凉地... 利用平凉地区崆峒、静宁、庄浪、华亭、崇信、泾川和灵台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8年平凉地区的降水及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平凉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突变以后增温明显加快,冬季和春季变暖趋势大于秋季和夏季;年总降水量变化整体呈略减少,但有明显波动,减少趋势不是十分显著,冬季略有上升趋势,而春季、夏季、秋季均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气温 变化特征 平凉地区
下载PDF
平凉一次暴雨前对流层顶异常特征分析
19
作者 赵慧 马鹏程 薛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9期195-198,213,共5页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7月18日出现在平凉的区域性暴雨为例,分析暴雨发生前对流层顶高度、温度以及各高度的垂直速度、位涡、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4 d至前2 d对流层顶...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7月18日出现在平凉的区域性暴雨为例,分析暴雨发生前对流层顶高度、温度以及各高度的垂直速度、位涡、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4 d至前2 d对流层顶高度有明显的下降,并于暴雨发生前2 d降至最低,最低为14.6 km,相反地,对流层顶温度在暴雨发生前5 d至前2 d开始上升,并于暴雨发生前2 d升至最高,可达-65.6℃。对流层顶高度在暴雨发生前2 d的空间形变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上,高度的经向梯度变化比纬向梯度变化明显;从纬向看,暴雨发生前2 d,2 PVU等位涡线可以向下发展至380 hPa附近,凹陷最明显,即暴雨发生前2 d平凉地区对流层顶会出现折卷现象,暴雨发生当天,上升运动最强盛,最大垂直速度可达-0.3 Pa/s;对流层顶高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向下侵入的高位涡冷空气及对流层顶折卷过程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对流层顶附近异常信号对暴雨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顶 暴雨前 位涡 风场 垂直速度 对流层顶高度 对流层顶温度
下载PDF
2016年7月18日平凉市暴雨天气分析
20
作者 常臻 马真 +1 位作者 薛啟 柳沅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7期213-213,215,共2页
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7月18日平凉地区1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区域性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副热带高压 强对流 卫星云图 甘肃平凉 2016年7月18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