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突发事件下的群体恐慌情绪传播与风险治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云泽 薛婷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69,共8页
在多重风险情境下,群体恐慌情绪是社会心理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的外显性表达。群体恐慌情绪的唤起强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恐慌情绪的唤起强度也会对群体的认知图式与行为决策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从风险预警与治理角度来看,采取多种措... 在多重风险情境下,群体恐慌情绪是社会心理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的外显性表达。群体恐慌情绪的唤起强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恐慌情绪的唤起强度也会对群体的认知图式与行为决策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从风险预警与治理角度来看,采取多种措施量化监测群体恐慌情绪强度、及时消解风险情境下群体恐慌情绪的唤起、降低群体恐慌情绪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是极为关键的内容,是提升社会心理安全感与政治信任感、形成良性社会风险治理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恐慌情绪-风险治理-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慌情绪 风险治理 风险预警 社会心理安全 群体认知图式
下载PDF
危机事件中恐慌情绪传播及群体认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云泽 薛婷予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5,40,共6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恐慌情绪的蔓延及其导致群体性认知障碍的原因:当危机事件突然爆发时,对负性情绪信息的优先认知效应会使个体本能性地产生较高程度的恐慌情绪唤起,在恐慌情绪的支配下,人们的认知系统会产生认知障碍,最终形... 本文深入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恐慌情绪的蔓延及其导致群体性认知障碍的原因:当危机事件突然爆发时,对负性情绪信息的优先认知效应会使个体本能性地产生较高程度的恐慌情绪唤起,在恐慌情绪的支配下,人们的认知系统会产生认知障碍,最终形成"恐慌情绪唤起-认知障碍"螺旋,并导致群体性非理性行为的酝酿和发酵。本文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消解危机事件中这一恶性循环的螺旋,仅靠扩散事实性消息是不够的,通过降低大众恐慌情绪的唤起度来消除认知障碍,使大众回归理性至关重要。在情绪与认知这一交叉领域的理论分析中,为认识危机事件中群体性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原理和治理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慌情绪 认知障碍 负性认知偏向 公共危机事件 群体传播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云泽 薛婷予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3,共6页
在算法日益成为媒介内容主要分发手段的背景下,“信息茧房”问题逐渐凸显并备受学界关注。从元理论视角分析,文章认为引入“信息偶遇”的理论研究可能成为缓解“信息茧房”危机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对“信息偶遇”行为进行原理阐释的基础... 在算法日益成为媒介内容主要分发手段的背景下,“信息茧房”问题逐渐凸显并备受学界关注。从元理论视角分析,文章认为引入“信息偶遇”的理论研究可能成为缓解“信息茧房”危机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对“信息偶遇”行为进行原理阐释的基础上,提出破解“信息茧房”的具体可实现路径,认为社会整体应通过提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接触“人行道”模式、鼓励媒介间关系连接和分享、加强人机协同、优化算法价值观等措施来尝试回归社交媒体时代人类接触信息的平衡态(“信息偶遇”模式),实现算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偶遇 信息茧房 社交媒体 算法价值观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媒介的在线社交补偿机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云泽 薛婷予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40,共7页
文章着力阐释了基于互联网媒介的在线社交补偿机制的发生过程,与线下社交相比,互联网媒介下的在线社交通过提升社交质量、提供更宽广的社交平台和更多元的社交对象、建构时空维度上的多重社交场景的方式实现对个体的社交补偿,有效缓解... 文章着力阐释了基于互联网媒介的在线社交补偿机制的发生过程,与线下社交相比,互联网媒介下的在线社交通过提升社交质量、提供更宽广的社交平台和更多元的社交对象、建构时空维度上的多重社交场景的方式实现对个体的社交补偿,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情绪,甚至产生超越人际传播的社交效果。但与此同时,高强度自我补偿动机支配下个体过度的、非理性的、不健康的在线社交补偿行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社交“分身”的泛滥降低身体在场的价值,过多占用线下社交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加重技术对人的控制与异化,最终可能会导致个体的在线社交依赖和群体性孤独。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促进合理化利用在线社交补偿机制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补偿 中介式交往 社交焦虑 群体性孤独 元宇宙
下载PDF
日本媒体报道视野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以“鸿海并购夏普”一案为中心
5
作者 张语铄 薛婷予 《现代商业》 2018年第14期87-90,共4页
伴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世界媒体开始热衷于中国报道及中国形象构筑。以"鸿海并购夏普"一案为例,日本主流媒体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报道,构筑起了"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新机遇论"等一类的中... 伴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世界媒体开始热衷于中国报道及中国形象构筑。以"鸿海并购夏普"一案为例,日本主流媒体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报道,构筑起了"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新机遇论"等一类的中国话语,亦提示了中国作为"威胁"与中国作为"机遇"的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这折射出了日本面对中国的崛起而产生的矛盾心态与焦躁情绪,亦对于我们如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措施来构筑中国形象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并购 中国形象 日本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