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薛德杰 徐先兵 +2 位作者 李源 章泽军 楼法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6-1246,共11页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 华南武功山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其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是认识武功山地区构造样式和成因的关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武功山早古生代片麻状状岩花岗岩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温度估算。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主应变轴比X/Z介于1.33~5.07,Y/Z介于1.17~2.59;对数付林参数K值介于0.05~6.88之间;三个主方向应变强度ε1、ε2、ε3大小范围分别为0.13~1.35、-0.26~0.28、-0.54^-0.18;应变型式从边部到核部呈扁型—长型与扁型共存—长型的变化规律;应变大小从边部到核部呈增大又减小的趋势,即中间地带为应变较强的一个带。运动学涡度测量和温度估算表明武功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以纯剪变形为主,形成温度为500~600℃;晚期变形表现为简单剪切,形成温度为300~400℃。结合年代学资料,探讨了武功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韧性变形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早古生代花岗岩 武功山 华南
下载PDF
虚拟仿真颅底手术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欧阳火牛 陈若平 +4 位作者 王秉玉 吴逸群 丁美修 许先行 薛德杰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 应用虚拟仿真颅底手术技术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方法 20例颅底肿瘤(前颅底肿瘤4例、中颅底10例,后颅底6例)的手术方案设计上采用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颅底结构二维影像上进行三维重建,手术范围及手术可能... 目的 应用虚拟仿真颅底手术技术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方法 20例颅底肿瘤(前颅底肿瘤4例、中颅底10例,后颅底6例)的手术方案设计上采用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颅底结构二维影像上进行三维重建,手术范围及手术可能遇到的重要结构,分别以不同颜色区分。以窗来虚拟手术,三维影像进行矩阵线变换,使三维图像和窗按术者要求旋转,以不同角度透视病灶、手术范围、所涉及的重要结构。通过开窗透视、选择最佳窗位和面积来设计手术方案。结果 本组颅底肿瘤全切除率为80%:其中前颅底肿瘤全切除率75%、中颅底肿瘤100%,后颅底肿瘤67%;没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肿瘤切除后需再建颅底者,手术均成功,均未发生脑脊液漏,但1例合并筛窦感染。结论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设计并寻找最佳手术方案,可以提高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同时是手术教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手术 颅底肿瘤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底骨性结构的三维立体仿真测量
3
作者 陈若平 丁美修 +1 位作者 许先行 薛德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6-166,F003,共2页
目的 以快速、简便的方法高精度地立体测量颅底的骨性结构。方法 建立颅底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 ,确定图像上各象素的三维坐标。按公式L =(X1-X2 ) 2 + (Y1-Y2 ) 2 + (Z1-Z2 ) 2 计算出三维图像上任意二点间的距离。以C++语言编制应用... 目的 以快速、简便的方法高精度地立体测量颅底的骨性结构。方法 建立颅底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 ,确定图像上各象素的三维坐标。按公式L =(X1-X2 ) 2 + (Y1-Y2 ) 2 + (Z1-Z2 ) 2 计算出三维图像上任意二点间的距离。以C++语言编制应用程序。并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的立体测量对照。结果 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立体测量作为标准 ,三维仿真立体测量的精度为 0 1mm。一致性检验P =0 999二者高度一致。结论 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三维虚拟立体测量技术可以对颅底骨性结构进行高精度的立体测量 ,满足立体定向手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性结构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光泽—武平断裂带南端晚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德杰 《福建地质》 2019年第4期263-277,共15页
光泽—武平断裂带南端控制着白垩纪盆地的形成与展布,发育韧性向脆性的演化过程。运用LA-ICP-MS技术对断裂带下盘糜棱岩化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128±1.4)Ma的成岩年龄,结合断裂带上盘为未变形的早白垩世寨下组,限定了韧性... 光泽—武平断裂带南端控制着白垩纪盆地的形成与展布,发育韧性向脆性的演化过程。运用LA-ICP-MS技术对断裂带下盘糜棱岩化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128±1.4)Ma的成岩年龄,结合断裂带上盘为未变形的早白垩世寨下组,限定了韧性剪切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中期。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显示:晚中生代该断裂经历"手拉风琴式"的NW-SE向的主构造应力场作用,且晚白垩世应力场发生顺时针旋转,记录了古太平洋和新特提斯2大构造域对福建大陆的交替影响和复杂的陆缘板块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韧性剪切 锆石U-PB测年 古应力场 光泽—武平
下载PDF
颅底结构计算机立体测量
5
作者 陈若平 丁美修 +1 位作者 许先行 薛德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颅底结构 计算机立体测量 CT MRI
下载PDF
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先兵 李源 +4 位作者 薛德杰 谢明阳 汤帅 崔建军 张岳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63,共19页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侏罗世(-155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早白垩世末期(-109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Ma,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造山作用 构造 伸展变形 锆石U-PB 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