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高温壁面多孔介质传热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伟 吕亚飞 +1 位作者 薛思瀚 张树光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1-505,共5页
以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整场求解法分析了多孔介质温度场和流场随Ra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增加,由开始流线均匀分布为一个顺时针大窝,逐渐变化为一个顺时针大窝,一个逆时针小窝;流线出现分叉现象;流线分布在两个窝中间和外侧... 以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整场求解法分析了多孔介质温度场和流场随Ra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增加,由开始流线均匀分布为一个顺时针大窝,逐渐变化为一个顺时针大窝,一个逆时针小窝;流线出现分叉现象;流线分布在两个窝中间和外侧,即流场在小窝中间剧烈流动而在大窝中央基本上保持静止状态;当Rα很小时,热的传输主要依靠传导作用,随着Rα数逐渐增大,对流作用成为热传输的主要动力;当Rα数小于10~5时,高温壁面Nu数基本在-110^-17间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底部,最大值为17,最小值发生在上部,最小值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空气 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沉降分布孔隙率多孔介质模型及数值研究
2
作者 杨伟 薛思瀚 +1 位作者 刘秦见 张树光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研究沉降分布孔隙率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根据"O"形圈理论和现场测定确定孔隙率系数,建立坐标方向孔隙率分布函数;考虑流体密度变化,并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能量方程采用界面连续条件,建立沉降分布孔隙率... 研究沉降分布孔隙率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根据"O"形圈理论和现场测定确定孔隙率系数,建立坐标方向孔隙率分布函数;考虑流体密度变化,并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能量方程采用界面连续条件,建立沉降分布孔隙率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求解模型.采用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应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迭代求解.数值分析表明:沉降分布孔隙率条件下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速度在壁面附近较大,中心部位较小,壁面附近孔隙率的增大使得低流速区域减小,较高流速区域增大;当孔隙率小值时,温度按线性减小;当孔隙率大值时,温度在高低温壁面附近迅速减小,在中部减小较缓,热量按导热和对流共同传递;孔隙率增大能使平均怒谢尔数增大,对流换热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分布孔隙率 Darcy模型 多孔介质 “O”型理论
下载PDF
粉煤灰传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伟 薛思瀚 张树光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4,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展利用粉煤灰等制各保温材料的研发工作,以粉煤灰传热为研究对象,对粉煤灰内的流场、温度场、高温壁面平均努谢尔数Nu进行研究;采用整场求解法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对网格的独立性和计算过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粉煤... 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展利用粉煤灰等制各保温材料的研发工作,以粉煤灰传热为研究对象,对粉煤灰内的流场、温度场、高温壁面平均努谢尔数Nu进行研究;采用整场求解法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对网格的独立性和计算过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粉煤灰传热一些基本数据,分析了粉煤灰温度场和流场随瑞利数R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α增加,开始流线均匀分布为一个顺时针大窝,逐渐变化为流线集中分布在流场外侧,而在中央基本上保持静止状态;当Rα很小时,无量纲等值线近似于平行高低温壁面的垂直线,随着Rα数逐渐增大,对应的温度等值线近似呈高温至低温的线性变化趋势;Rα小于10^5时,高温壁面Nu基本为2.37~3-31的定值;高温壁面底部努谢尔数Nu数大,最大值为30.8,上部Nu数小,最小值为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空气 传热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饱和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伟 薛思瀚 +1 位作者 刘秦见 张树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161,共6页
以饱和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流体和固体传热为研究对象,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和局部热平衡,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固体随机堆积饱和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利用自主研制的两... 以饱和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流体和固体传热为研究对象,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和局部热平衡,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固体随机堆积饱和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利用自主研制的两侧恒温差立方体多孔介质实验台,对所建数值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综合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方腔内最大流速随温差和瑞利数Ra增大而增大,且最大流速出现在高温壁面和低温壁面附近;随着Ra增大,温度等值线由近似平行于高低温壁面变为近似垂直于高低温壁面;高温壁面上Nu从上至下呈线性增加趋势;高温壁面Nu随Ra增大而增大,当Ra<102时,Nu维持在12以内;当102<Ra<106,Nu增加迅速,由11.4增加到276.4;当Ra>106,Nu增加速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多孔介质 对流换热 数学模型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固体流体导热系数对多孔介质内传热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伟 薛思瀚 +2 位作者 刘秦见 许鹤罄 张树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0-784,共5页
以多孔介质内固体导热系数ks、流体导热系数kf相互影响多孔介质传热为研究对象,对多孔介质内无量纲温度、速度、高温壁面努谢尔数Nu、平均努谢尔数Nu和ks/kf、瑞利数Ra间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应用高斯–赛... 以多孔介质内固体导热系数ks、流体导热系数kf相互影响多孔介质传热为研究对象,对多孔介质内无量纲温度、速度、高温壁面努谢尔数Nu、平均努谢尔数Nu和ks/kf、瑞利数Ra间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应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迭代求解,对网格的独立性和计算过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多孔介质传热一些基本数据,分析了无量纲温度、速度随ks/kf、Ra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s/kf改变多孔介质内温度和速度的变化,ks/kf值大,温度梯度和速度梯度在壁面附近大,温度梯度和速度梯度在无量纲长度0.2-0.8范围内很小;当ks/kf很小时,多孔介质内对流作用较弱,ks/kf〉1以后,Nu随着ks/kf逐渐增大,对流作用增强,它成为热传输的主要动力,ks/kf对多孔介质内对流作用的增强、削弱是非常关键的,为强化传热可提高ks/kf值,为削弱传热可降低ks/kf值;在工农业生产中加热多孔介质类物质热量应集中在下部有利于热量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导热系数 流体导热系数 多孔介质
原文传递
含水率与孔隙率对粉煤灰传热性能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伟 曹明 +2 位作者 赵柄翔 刘秦见 薛思瀚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5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粉煤灰传热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含水率和孔隙率粉煤灰试样,建立自主研制的两侧恒温差立方体实验台,对阜新市热电厂的漂珠型粉煤灰进行温度实验测试;根据半无限大物体导热原理,采用非稳态法对试样有效导热系数进行计算,研究含水率与孔... 以粉煤灰传热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含水率和孔隙率粉煤灰试样,建立自主研制的两侧恒温差立方体实验台,对阜新市热电厂的漂珠型粉煤灰进行温度实验测试;根据半无限大物体导热原理,采用非稳态法对试样有效导热系数进行计算,研究含水率与孔隙率对粉煤灰传热性能的影响。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局部热平衡,建立二维粉煤灰传热数值模型,完成试验与模型互相验证。结果表明:孔隙率为0.26时,随着含水率增加,粉煤灰的有效导热系数由0.24增大至0.27,保温隔热性能变弱;孔隙率增大有利于粉煤灰保温隔热性能的提高,其有效导热系数由0.25降低至0.19;含水率变化对压实型粉煤灰内部热传输方式影响不大,热传输方式为热传导;疏松型粉煤灰热传输方式以导热为主,有轻微对流换热迹象,粉煤灰内传热应考虑孔隙率变化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含水率 孔隙率 有效导热系数 传热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