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格拉底论美德的统一性与智者教育的本质——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8e-334c解析
1
作者
薛期灿
柴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9,141,共9页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与智者教育真正区别开来。在《普罗泰戈拉》中,普罗泰戈拉主张美德可教,并且作为美德部分的各种具体美德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正义、虔诚、节制、智慧四种美德的考查,苏格拉底证明各种具体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所公开宣称的美德可教不过是为了迎合民主政治的需要、博取智慧的名声,其性质并非勇敢而是不节制、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
美德
统一性
智者教育
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纯粹现象的本质论现象学
2
作者
薛期灿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3-64,67,共3页
文章试图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提出一种自己的理解,即基于"意向——直观"结构的"现象——本质"同一现象学。现象学的贡献主要是方法论上的。围绕着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胡塞尔首先确定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即本...
文章试图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提出一种自己的理解,即基于"意向——直观"结构的"现象——本质"同一现象学。现象学的贡献主要是方法论上的。围绕着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胡塞尔首先确定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即本质研究,然后提出把握本质的方法,即本质直观,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意向——直观"这种明见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本质
直观
本质直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德B版先验演绎中的“自我认识”问题
3
作者
薛期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16,共2页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象的自我和认识作为我自身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统觉
内感官
先验演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演变脉络及其思想实质
被引量:
1
4
作者
薛期灿
张新国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思想脉络,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从重视以公私德为视域来研究道德,到反思、反对以至后来主张取消这一诠释框架;从内容上看,显示为从反思传统儒家私德观从而主张建构公德,再从强调公德研究到重返对道德本身的考察。...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思想脉络,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从重视以公私德为视域来研究道德,到反思、反对以至后来主张取消这一诠释框架;从内容上看,显示为从反思传统儒家私德观从而主张建构公德,再从强调公德研究到重返对道德本身的考察。这一思潮表现出从外在性地注重分辨道德的“公”与“私”,逐步转向内在性地阐释伦理学的元初观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在新的层次上重新确认道德主体、价值规范及其二者的耦合关系。这种厘清既符合传统中国哲学对道德“本体”的追寻,也契合现代道德哲学对更广领域内自由与道德法则、宗教之善与政治之公正以及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之间应有之关系的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道德
美德
原文传递
题名
苏格拉底论美德的统一性与智者教育的本质——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8e-334c解析
1
作者
薛期灿
柴琳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9,14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ZX058)。
文摘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与智者教育真正区别开来。在《普罗泰戈拉》中,普罗泰戈拉主张美德可教,并且作为美德部分的各种具体美德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正义、虔诚、节制、智慧四种美德的考查,苏格拉底证明各种具体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所公开宣称的美德可教不过是为了迎合民主政治的需要、博取智慧的名声,其性质并非勇敢而是不节制、不正义。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
美德
统一性
智者教育
本质
Keywords
Plato
Protagoras
virtue
unity
Sophist’s education
nature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纯粹现象的本质论现象学
2
作者
薛期灿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3-64,67,共3页
文摘
文章试图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提出一种自己的理解,即基于"意向——直观"结构的"现象——本质"同一现象学。现象学的贡献主要是方法论上的。围绕着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胡塞尔首先确定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即本质研究,然后提出把握本质的方法,即本质直观,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意向——直观"这种明见性上。
关键词
意向性
本质
直观
本质直观
Keywords
intentionality
nature
intuitive
essential intuition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B版先验演绎中的“自我认识”问题
3
作者
薛期灿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16,共2页
文摘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象的自我和认识作为我自身的自我。
关键词
康德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统觉
内感官
先验演绎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演变脉络及其思想实质
被引量:
1
4
作者
薛期灿
张新国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永嘉朱子学研究”(项目编号:18CZX033)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思想脉络,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从重视以公私德为视域来研究道德,到反思、反对以至后来主张取消这一诠释框架;从内容上看,显示为从反思传统儒家私德观从而主张建构公德,再从强调公德研究到重返对道德本身的考察。这一思潮表现出从外在性地注重分辨道德的“公”与“私”,逐步转向内在性地阐释伦理学的元初观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在新的层次上重新确认道德主体、价值规范及其二者的耦合关系。这种厘清既符合传统中国哲学对道德“本体”的追寻,也契合现代道德哲学对更广领域内自由与道德法则、宗教之善与政治之公正以及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之间应有之关系的求索。
关键词
公德
私德
道德
美德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格拉底论美德的统一性与智者教育的本质——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8e-334c解析
薛期灿
柴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纯粹现象的本质论现象学
薛期灿
《安顺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康德B版先验演绎中的“自我认识”问题
薛期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演变脉络及其思想实质
薛期灿
张新国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