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流污泥返送到缺氧池对A^2/O系统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申童童 袁林江 +2 位作者 温丹丹 任绵绵 薛欢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35-3342,共8页
为了探究侧流化学磷回收后生物污泥返送对主流系统的影响,连续85d对A^2/O系统厌氧池混合液中的磷进行侧流化学回收,并将侧流生物污泥回流到缺氧池,考察了系统整体的磷、氮、有机物的去除,及生物除磷途径与污泥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刚开... 为了探究侧流化学磷回收后生物污泥返送对主流系统的影响,连续85d对A^2/O系统厌氧池混合液中的磷进行侧流化学回收,并将侧流生物污泥回流到缺氧池,考察了系统整体的磷、氮、有机物的去除,及生物除磷途径与污泥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刚开始系统除磷效果有所提高,出水PO_4^(3-)浓度为(0.07±0.04)mg/L;20d后污泥沉降性能开始变差,除磷性能恶化,但对氮和有机物去除一直无显著影响;厌氧释磷速率和好氧吸磷速率下降,但缺氧吸磷速率却增加,缺氧反硝化聚磷和好氧聚磷的除磷比例由43.20%上升为53.38%,反硝化聚磷除磷得到了加强;污泥微生物胞内PHA和糖原的代谢模式无变化,但厌氧段合成的PHA量逐步下降;侧流磷最大回收量占进水磷量的24.75%,能够实现可观的磷回收效果;系统发生崩溃后,停止侧流化学磷回收,系统各功能就会逐渐得到恢复,可实现系统连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磷回收 脱氮除磷 聚磷菌 反硝化除磷 代谢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对策分析
2
作者 薛欢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1期48-49,共2页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而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建筑质量安全与建筑整体给排水系统的消防设计、运行息息相关,也因此人们对于给排水消防设计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给排水 消防设计 对策分析
下载PDF
连续流系统中好氧段及沉淀段对污泥及其缺氧段脱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欢婷 袁林江 +1 位作者 刘小博 孙恒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75-3682,共8页
在好氧段3种溶解氧(DO)[3. 0~3. 5 mg·L^-1(Ⅰ阶段)、2. 0~2. 5 mg·L^-1(Ⅱ阶段)和1. 5~2. 0 mg·L^-1(Ⅲ阶段)]的A2/O实验系统,考察了本段及后续沉淀阶段污泥的变化,以及对系统缺氧段反硝化的影响,并与DO为1. 5~2. 0 mg&... 在好氧段3种溶解氧(DO)[3. 0~3. 5 mg·L^-1(Ⅰ阶段)、2. 0~2. 5 mg·L^-1(Ⅱ阶段)和1. 5~2. 0 mg·L^-1(Ⅲ阶段)]的A2/O实验系统,考察了本段及后续沉淀阶段污泥的变化,以及对系统缺氧段反硝化的影响,并与DO为1. 5~2. 0 mg·L^-1的缺氧-好氧(A/O)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淀阶段污泥开始发生反硝化作用,脱氮碳源由内、外碳源同时提供;沉淀污泥优先利用外碳源进行反硝化;好氧段DO为1. 5~2. 0 mg·L^-1时,沉淀阶段污泥的硝酸盐还原酶活力及反硝化活性最强,此时A2/O系统缺氧段的反硝化效果也最佳;在与A2/O系统相同污泥负荷下的A/O系统中,好氧段后污泥中细菌胞内残留的PHB含量要高于A2/O系统;A2/O系统沉淀段污泥的反硝化活性高于A/O系统,其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是A/O系统的1. 08倍;该污泥回流后,尽管硝态氮充分但A/O系统缺氧段反硝化效果却较A2/O系统差;沉淀阶段污泥的脱氮性能直接关系到缺氧段反硝化效果.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保证沉淀污泥反硝化不严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污水生物脱氮工程中应适当控制好氧段运行、维持沉淀池污泥适当反硝化来提升系统的脱氮效能,而不能仅仅是考虑控制缺氧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系统 生物脱氮 活性污泥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酶活力
原文传递
有机物特性对AAO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博 袁林江 +1 位作者 陈希 薛欢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86-3194,共9页
研究了不同进水混合型有机物组成下AAO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群结构演替规律以及微生物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有机物全部为溶解态时,污泥沉降性能最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为70 m ... 研究了不同进水混合型有机物组成下AAO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群结构演替规律以及微生物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有机物全部为溶解态时,污泥沉降性能最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为70 m L·g^-1,且优于进水有机物以溶解态为主(SVI=120 m L·g^-1)和以颗粒态为主(SVI=280 m L·g^-1)的系统.根据菌群结构分析可知Thiothrix、Chryseolinea和Trichococcus这3种菌属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颗粒态有机物可促进Trichococcus的生长,而溶解态有机物可促进Thiothrix和Chryseolinea的生长.此外,菌群结构的改变也对胞内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而加剧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较高的溶解态有机物含量可提高胞内聚合物贮存能力,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同时,污泥沉降性能也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LB-EPS)中多糖、蛋白质和Zeta电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污泥沉降性能 菌群结构 胞内聚合物 胞外聚合物(E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