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活寄生汤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程度与肢体活动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谢文彬 李德宾 薛武祥 《北方药学》 2023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程度与肢体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总结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保证无缺损后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程度与肢体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总结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保证无缺损后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评分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预后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后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下肢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独活寄生汤 疼痛程度 肢体活动障碍
下载PDF
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3 位作者 薛武祥 杨志 苏淑玲 郑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只,每组再设术后2、4、12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实验组(缝合组)于L2-3椎体前缘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只,每组再设术后2、4、12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实验组(缝合组)于L2-3椎体前缘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缝合纤维环;对照组(未缝合组)未给予缝合纤维环直接逐层闭合手术切口。术后2、4、12周两组L2-3间盘分别行MR T2加权像扫描并进行Pfirrmann分级。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纤维环缝合的可靠性。结果术后2、4、8周开始实验组L2-3间盘的MR T2加权像扫描信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环缝合可减缓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缝合 髓核摘除 磁共振信号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建立与MRI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3 位作者 薛武祥 杨志 苏淑玲 郑忠 《中外医疗》 2018年第9期1-4,33,共5页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并进行MRI分析。方法 2017年5—9月,选用福建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新西兰白兔14只,模型组及对照组各7只,沿右腹直肌外缘与腰背肌间隙进入L2~3椎体前缘。模型组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并进行MRI分析。方法 2017年5—9月,选用福建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新西兰白兔14只,模型组及对照组各7只,沿右腹直肌外缘与腰背肌间隙进入L2~3椎体前缘。模型组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缝合纤维环,对照组未切开纤维环直接逐层闭合手术切口。术后2、4、12周分别于两组椎间盘(L2~3)行MRI扫描并进行Pfirrmann分级,术后12周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对照组纤维环缝合的可靠性。结果术后2、4、12周作为对照组的L2~3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前后无明显变化(Z=0,P=1.0),而模型组相应节段的椎间盘从术后2、4、12周开始即出现T2加权像信号Pfirrmann分级逐渐增高(Z=-3.44,P<0.01;Z=-2.70,P<0.01),其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P<0.01;Z=-3.44,P<0.01;Z=-3.5,P<0.01)。术后12周解剖动物发现模型组所有动物椎间盘纤维缝合线结均无脱落、松动现象。结论应用纤维纵切、针刺髓核,缝合纤维环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可通过MRI早期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 纤维环缝合 动物模型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骨水泥椎弓根附近锚定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2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薛武祥 魏桂财 郑忠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弓根附近锚定技术在Kummell病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Kummell病患者21例,均采用椎弓根附近骨水泥锚定技术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弓根附近锚定技术在Kummell病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Kummell病患者21例,均采用椎弓根附近骨水泥锚定技术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1年骨水泥松动情况及椎弓根附近骨水泥尾线断裂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患者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改变及伤椎前壁高度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8~65 min(55.05±4.89),骨水泥注入量4.2~7.1 mL(5.83±0.82),术中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前方和椎间盘渗漏各1例,1例椎弓根附近骨水泥尾线留置过长,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管等严重并发症。本组2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20个月(16.10±2.39),随访期间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骨水泥在椎弓根附近分布有序,椎体内骨水泥与双侧椎弓根附近的骨水泥呈现一体化锚定状态,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及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均明显降低[(7.30±0.96)分/(2.19±0.58)分、(2.06±0.54)分,(70.62±2.96)%/(28.90±2.05)%、(28.33±2.24)%,(16.12°±2.87°)/(9.94°±2.89°)、(9.66°±3.16°)](P<0.01),伤椎前壁高度明显升高[(0.35±0.10)cm/(0.85±0.08)cm,(0.91±0.07)cm](P<0.01);术后3 d与术后1年随访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弓根附近锚定技术在Kummell病椎体成形术中可能会增加椎体内骨水泥的把持力,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内裂隙征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椎弓根 锚定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