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征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红梅 薛清彩 +3 位作者 李伟 毛慕华 王政华 吴绍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流产4h、八月龄男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BMSC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精原细胞的可行性,为BMSCs作为"种子细胞"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人...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流产4h、八月龄男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BMSC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精原细胞的可行性,为BMSCs作为"种子细胞"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人BMSCs,研究其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诱导培养BMSCs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结果 BMSCs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实验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化显示Oct-4和C-kit染色阳性;对照组细胞则无。结论人胎儿B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人胎儿B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诱导培养,能表现出精原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培养 精原细胞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薛清彩 吴绍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人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体外分离培养 精原干细胞 生殖干细胞 细胞来源 睾丸肿瘤 组织细胞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薛清彩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索“对分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 目的:探索“对分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较高,且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继续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对分课堂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上调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钟占琼 薛清彩 +6 位作者 易晓红 黄聪 于海艳 刘伟伟 陈继兰 夏军 张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1-629,共9页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及功能。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差异基因的变达,运用基因本体论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分析差...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及功能。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差异基因的变达,运用基因本体论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分析差异上调基因、功能定位与通路。结果脊髓组织总核糖核酸质量检测结果合格;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上调差异基因1874个,下调差异基因234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上调差异基因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涉及凋亡、免疫反应、炎症等,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脊髓损伤后,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反应,如炎症、免疫应答、缺氧等,继而影响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调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钟占琼 薛清彩 +3 位作者 刘晓芬 许明珠 向阳 张晓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SNCA)在脊髓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I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根据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筛选出目的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SNCA)在脊髓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I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根据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筛选出目的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SNCA在脊髓中的定位表达和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SNCA相关基因或蛋白。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差异下调基因SNCA差异表达倍数2.276,验证结果显示SNCA下调。实时定量PCR显示SNCA的mRNA在大鼠SCI后3、7、14和28 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NCA在正常脊髓后角的神经元突起、神经胶质细胞突起以及前角神经元胞浆中表达,在SCI后7 d和14 d,与对照组相比,SNCA免疫阳性物质明显减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NCA与神经递质传递、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结论:SCI后SNC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前角和后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在SCI后SNCA可能参与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进一步影响SCI后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相关文献综述
6
作者 薛清彩 钟占琼 张昌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重点人群之一,而四川是中国MSM较为集中的地区。本文综述了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人口学特征、相关高危行... 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重点人群之一,而四川是中国MSM较为集中的地区。本文综述了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人口学特征、相关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信息知晓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M人群 HIV 人口学特征相关性行为
下载PDF
基于UPLC-QTRAP-MS/MS与网络药理学的苍降辟瘟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研究
7
作者 梁迪 薛清彩 +1 位作者 刘江碧 陈思敏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6期21-34,共14页
目的:对苍降辟瘟香四种主要配方成分(苍术、沉香、大叶降真香、龙肝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鉴别与筛选。方法:应用Thermo Scientiffc vanquish超高效液相色谱-Thermo Scientiffc Q-Exactive Orbitrap离子阱质谱联用... 目的:对苍降辟瘟香四种主要配方成分(苍术、沉香、大叶降真香、龙肝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鉴别与筛选。方法:应用Thermo Scientiffc vanquish超高效液相色谱-Thermo Scientiffc Q-Exactive Orbitrap离子阱质谱联用鉴定苍降辟瘟香燃烧后空气中挥发物的主要化学物质和药材来源,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苍降辟瘟香的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的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疾病-药物靶点-基因功能相互关系图”与“化学成分/疾病-药物靶点-代谢通路相互关系图”并使用Centiscape插件筛选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Auto dock1.5.7软件与Sailvina beta 2.0插件将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Pymol软件将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苍降辟瘟香燃烧后空气中挥发物共分离出1107个不同保留时间的一级质荷比,结合质谱一二级数据库和人工鉴定确认了其中56种化合物结构,其类别主要为苯丙素、生物碱、黄酮、苷以及萜类;以OB值≥30%、DL值≥0.18为筛选条件,获得苍降辟瘟香中药物活性成分共21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共46个,核心靶点共10个;GO与KEGG富集分析预测了379个GO功能富集条目与124条KEGG代谢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实苍降辟瘟香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苍降辟瘟香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参与COVID-19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降辟瘟香 苍术 沉香 大叶降真香 龙肝香 UPLC-QTRAP-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