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徐渐 薛满松 +1 位作者 吕帆 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8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EA)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自愿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和TENS联合EA组(B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技术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EA)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自愿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和TENS联合E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EA进行分娩镇痛,B组在合谷穴,足三里穴进行TENS,同时联合EA进行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硬膜外镇痛泵药量使用情况,分娩镇痛前和分娩镇痛后5、30、60 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爆发痛次数、产时发热和胎心率异常的情况,同时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分娩镇痛前,且分娩镇痛后30、60 min VAS评分低于分娩镇痛后5 min(P<0.05)。镇痛后5、30 min时,B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爆发痛、产时发热和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ENS联合EA进行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能减少硬膜外麻醉药物用量,有利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产妇
下载PDF
2017—2021年分娩镇痛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满松 肖文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5年间分娩镇痛率和分娩镇痛后中转剖状况,以及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的关系,了解我院分娩镇痛状况,为推广分娩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行分娩镇痛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5年... 目的:分析我院5年间分娩镇痛率和分娩镇痛后中转剖状况,以及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的关系,了解我院分娩镇痛状况,为推广分娩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行分娩镇痛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5年间分娩总数3878例,其中实施分娩镇痛1294例,平均分娩镇痛率为42.90%,分娩镇痛率逐渐升高,2017年最低为25.25%,2021年最高为66.9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间分娩镇痛后转为剖宫产共237例,平均占比18.32%,其中2017年最高为23.36%,2020年最低为14.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年间剖宫产共1414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6.46%,其中2018年最低为33.29%,2021年最高为39.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率还很低,应大力提倡和促进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率 剖宫产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分娩镇痛状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玉 肖文霞 +5 位作者 刘梅 薛满松 刘玉淑 李雪冬 程晔 杨思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8期163-1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5年间分娩镇痛状况的分析,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分娩镇痛的实施情况,并分析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的关系,为临床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 目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5年间分娩镇痛状况的分析,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分娩镇痛的实施情况,并分析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的关系,为临床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分娩镇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年间平均分娩镇痛率为15.83%。分娩镇痛率逐年提高,2014年最低为3.04%,2018年最高为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9.92,P<0.01);(2)5年间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率平均为20.68%,2014年最高为37.14%,2018年最低为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1);(3)5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42.32%,2014年最高为51.30%,2018年最低为3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1)。分娩镇痛率与剖宫产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0,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率还很低,应大力提倡和促进分娩镇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率 剖宫产率 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率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广杰 薛满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因为初产妇无任何分娩经验,故对分娩存在较大的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1],再加上自然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疼痛,进一步增加了产妇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其在分娩过程中变得烦躁不安、沮丧悲痛,甚至失去理智,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 因为初产妇无任何分娩经验,故对分娩存在较大的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1],再加上自然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疼痛,进一步增加了产妇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其在分娩过程中变得烦躁不安、沮丧悲痛,甚至失去理智,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部分产妇为了避免自然分娩的疼痛,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使近年来无明显指征剖宫产率明显上升,虽然剖宫产手术能避免自然分娩的子宫收缩,但是从长远来看剖宫产术中、术后及长远的并发症都会对产妇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自然分娩所产生的疼痛感属于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2]。为了突破这个难题,临产上使麻醉技术与产科融合,把硬膜外麻醉用于自然分娩过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选取北京东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妇幼保健 初产妇 母婴结局 自然分娩 子宫收缩 麻醉技术 剖宫产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喉罩通气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夏舒萌 薛晓东 薛满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喉罩(LMA)通气在小儿先心病(CHD)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CHD患儿40例接受封堵术。入室后静注东莨菪碱0.01mg/kg。麻醉诱导用氯胺酮1.5mg/kg、维库溴铵0.04mg/kg、雷米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m...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喉罩(LMA)通气在小儿先心病(CHD)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CHD患儿40例接受封堵术。入室后静注东莨菪碱0.01mg/kg。麻醉诱导用氯胺酮1.5mg/kg、维库溴铵0.04mg/kg、雷米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mg/kg,LMA通气;继以丙泊酚4mg.kg-1.h-1和雷米芬太尼8μg.kg-1.h-1持续泵入维持。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麻醉诱导和术中的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插入喉罩及术毕时心率和血压比麻醉诱导后略有增快和升高。结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LMA通气应用于小儿CHD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喉罩通气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