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良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乔华 薛燕斌 +1 位作者 葛琳 孙体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08,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9.33×10~6... 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9.33×10~6L/mol、1.17(290.15 K),2.34×10~6L/mol、1.09(296.15 K),4.57×10~5L/mol、1.01(303.15 K),1.02×10~5L/mol、0.99(310.15 K)。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竞争结合实验推断高良姜素的结合位点为BSA疏水空腔的SiteⅠ。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B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α-螺旋结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牛血清白蛋白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薛燕斌 乔华 +2 位作者 李波 丁伟 孙体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5-68,73,共5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_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6×10~6L/mol、1.17(290.15 K),4.34×10~5L/mol、1.09(296.15 K),1.23×10~5L/mol、1.00(303.15 K),9.87×10~4L/mol、0.99(310.15 K)。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H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构象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下载PDF
蒲公英不同萃取部位黄酮含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薛燕斌 王浩江 +3 位作者 刘文 杨锐杰 乔华 孙体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测定蒲公英及花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黄酮单体的含量,为蒲公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蒲公英全草和花的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结... 目的测定蒲公英及花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黄酮单体的含量,为蒲公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蒲公英全草和花的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结果蒲公英及花都是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且花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的黄酮含量(96.44%)明显高于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36.26%)。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芹菜素在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9.68%和99.34%,相对标准偏差值依次为1.82%、1.71%和1.4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蒲公英中总黄酮及黄酮单体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总黄酮 槲皮素 木犀草素 芹菜素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提取领域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焦佳琪 薛燕斌 +1 位作者 杨慧珍 孙体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从仿生角度.用人工方法制备对特定分子(印迹分子或称模板分子)具有特定选择性和亲和性聚合物的技术。这种方法制备出的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技术也被人们形象地描绘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 分子印迹技术是从仿生角度.用人工方法制备对特定分子(印迹分子或称模板分子)具有特定选择性和亲和性聚合物的技术。这种方法制备出的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技术也被人们形象地描绘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药物提取 分子印迹聚合物 应用 人工方法 模板分子 亲和性 制备
下载PDF
硅胶表面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吕俊杰 薛燕斌 +2 位作者 乔华 姚杰 孙体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093-5099,共7页
目的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胶表面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优化... 目的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胶表面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合成高良姜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及竞争性吸附研究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高良姜素与MAA的物质的量比为1∶4,MAA与MBA的物质的量比为1∶7,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到硅胶表面上并出现了对高良姜素分子产生选择性识别的孔穴和位点。吸附实验表明,该MIP对高良姜素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较好的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灯盏花素和木犀草素,MIP对高良姜素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1.2和5.3。结论 MIP对高良姜素识别性好、选择性强,为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高良姜素 硅胶 吸附性能 静态吸附 竞争性吸附 亲和性 灯盏花素 木犀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