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叙述空间的本真还原:评维德曼《法侬》 |
薛璇子
庞好农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2 |
4
|
|
2
|
惊惶·趋避·恐惧:兼论心理学视阈下的《成人礼》 |
薛璇子
庞好农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3
|
从理查德·赖特笔下的“别格”众生相看美国黑人的自行维权 |
薛璇子
庞好农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9 |
0 |
|
4
|
双重意识的演绎: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 |
庞好农
薛璇子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10 |
0 |
|
5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
刘寒冰
薛璇子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8 |
3
|
|
6
|
非洲根文化的衰落与第三种意识的崛起——赖特长篇小说《长梦》解读 |
薛璇子
庞好农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从黑洞理论解读艾丽丝·沃克《梅丽迪安》 |
薛璇子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语际转码的交互顺应 |
薛璇子
|
《才智》
|
2009 |
0 |
|
9
|
黑人中的美国梦与美国梦中的黑人:评理查德·赖特的长篇小说 |
庞好农
薛璇子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0
|
荒诞中的黑色幽默与黑色幽默中的荒诞——评海姆斯《持枪的盲人》 |
庞好农
薛璇子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6 |
1
|
|
11
|
从《棉花来到哈莱姆》探析海姆斯笔下的荒诞叙事 |
薛璇子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9 |
1
|
|
12
|
从《街》探析佩特里笔下的心理叙事 |
庞好农
薛璇子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3
|
为黑人男性申诉——《紫颜色》中黑人男性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
薛璇子
雷军刚
|
《高考》
|
2019 |
0 |
|
14
|
浅析莉迪亚·查尔德的小说《霍比莫克》 |
薛璇子
雷军刚
|
《才智》
|
2019 |
0 |
|
15
|
谁是眼中“上帝”?——评《他们眼望上苍》 |
薛璇子
雷军刚
|
《高考》
|
2019 |
0 |
|
16
|
抒怀咏志“译”悠长——“三美”评《清明》译本 |
薛璇子
|
《高考》
|
2019 |
0 |
|
17
|
从霍比莫克的“出走”看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份建构 |
薛璇子
|
《高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