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密
1
作者 薛赐夫 黄祖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6-37,1,共13页
一道惨无人道的密令,试图以无数中国民工和日本军人的生命为代价,掩盖战争的罪恶,伪饰森林的寂静,但掩压不住正义的复仇烈火及坚韧的民族之魂。一场残酷的、灵肉血火的争战在寂静的森林中爆发……
关键词 劳工 日军 日本人 山狸 公路 山洞 打手 汽车 卡车 蓄电瓶
下载PDF
情理分寸
2
作者 薛赐夫 《电影文学》 1980年第10期90-91,共2页
近年来,常常听到有些电影界同志在评论外国电影时的一种说法:国外的一些影片在大的事件和矛盾冲突方面,可能不尽真实合理,但在具体细节上却是非常真实,细腻,因此,很能抓住观众。细节的真实可以掩盖和弥补大的事件及矛盾冲突的不... 近年来,常常听到有些电影界同志在评论外国电影时的一种说法:国外的一些影片在大的事件和矛盾冲突方面,可能不尽真实合理,但在具体细节上却是非常真实,细腻,因此,很能抓住观众。细节的真实可以掩盖和弥补大的事件及矛盾冲突的不真实,不合理,人们从这些细节中已经得到了艺术上的满足,也就不去追究那些大的方面的不合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寸 情理 矛盾冲突 外国电影 电影界 事件 观众
下载PDF
关键是写人
3
作者 薛赐夫 黄祖尧 《电影文学》 1979年第8期79-81,共3页
提高电影剧作的质量,必须努力塑造出能表现时代精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部电影应多塑造出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是剧作者所应着力经营的重点,“文学是入学”,要运用一切艺术手段为写好人物服务。
关键词 写人 电影剧作 人物形象 时代精神 典型形象 个性鲜明 艺术手段 剧作者
下载PDF
崇高爱情的颂歌——读《刑场上的婚礼》随笔
4
作者 薛赐夫 《电影文学》 1979年第3期87-88,共2页
在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多少爱情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刑场上的婚礼》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崇高爱情的颂歌。陈铁军和周文雍在刽子手黑洞洞的枪口就要吞噬他们年轻生命的时刻,庄严地宣布了婚礼。随着这婚礼的宣布,他... 在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多少爱情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刑场上的婚礼》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崇高爱情的颂歌。陈铁军和周文雍在刽子手黑洞洞的枪口就要吞噬他们年轻生命的时刻,庄严地宣布了婚礼。随着这婚礼的宣布,他们将永久的诀别。这不令人伤痛悲戚吗?!但是《刑场上的婚礼》使我们看到陈铁军和周文雍两位烈士不是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而是正气凛然,视死如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场上的婚礼》 爱情 颂歌 随笔 电影文学剧本 社会文明 无产阶级 陈铁军
下载PDF
评阳翰笙和他的电影剧作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赐夫 《电影艺术》 1984年第3期22-27,共6页
我国电影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随着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而开始的。它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总结,尤其对左翼电影开拓者们的研究,更是亟待开展。但是也有... 我国电影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随着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而开始的。它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总结,尤其对左翼电影开拓者们的研究,更是亟待开展。但是也有一个客观情况,就是他们那些思想倾向很强的电影剧作拍成影片后,大都受到反动当局的删剪或“加戏”。被改得支离破碎,甚至面目皆非,现存的影片已不能全部反映原作的本来面貌。同时,由于当时发表电影剧本的园地几乎乌有,因此,保存下来的剧本也很少,这对我们研究这些作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困难。这次,《阳翰笙选集》(电影卷)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阳翰笙同志是我国文坛著名作家,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着卓著的成就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翰笙 中国电影 电影文学 三十年代 电影创作 电影剧本 电影作品 四十年代 文艺运动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西安事变》的明显不足
6
作者 薛赐夫 《电影艺术》 1982年第12期21-23,20,共4页
影片《西安事变》的成就和它给人们的震动是不同凡响的。它不仅仅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在真实地揭示重大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人物特别是表现上层人物方面,在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以及展现事件和刻划人物的结合方... 影片《西安事变》的成就和它给人们的震动是不同凡响的。它不仅仅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在真实地揭示重大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人物特别是表现上层人物方面,在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以及展现事件和刻划人物的结合方面,都提供了新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领袖人物 生活真实 张学良 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周恩来 人物性格 国民党 直罗镇战役
原文传递
巍巍乎,阿丹!——从赵丹遗著《银幕形象创造》谈起
7
作者 薛赐夫 《电影艺术》 1980年第12期17-21,共5页
一九八○年十月十日二时四十分,一颗忠于艺术、热爱人民的炽热心脏停止了跳动,人民艺术家赵丹同志与我们永别了! 阿丹走了!他在贝多芬和柴柯夫斯基优美而辉煌的乐曲中静静地离去了……这位用平生的心血给人民以美和欢乐的人,临终也不愿... 一九八○年十月十日二时四十分,一颗忠于艺术、热爱人民的炽热心脏停止了跳动,人民艺术家赵丹同志与我们永别了! 阿丹走了!他在贝多芬和柴柯夫斯基优美而辉煌的乐曲中静静地离去了……这位用平生的心血给人民以美和欢乐的人,临终也不愿意给人们带来悲伤和痛苦,他不要繁缛的仪式,不要死后的哀荣,不要……然而,他身后给人民留下的却是极为富有的精神财富,这里,不仅有他创造的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也有用他全部身心提炼的理论结晶——《银幕形象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赵丹 艺术形象 艺术家 表演艺术 艺术经验 人物形象 创造 表演技巧 精神财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