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程序与制约
1
作者 薛雨芊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法律程序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其概念、体系及本质对其他程序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对法律程序的关注却比较少。故应当在强调法律程序在法理学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法律程序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明确法律程序的本... 法律程序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其概念、体系及本质对其他程序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对法律程序的关注却比较少。故应当在强调法律程序在法理学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法律程序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明确法律程序的本质在于制约。而刑事诉讼法作为法律程序的一种,其本质也是制约,深入理解刑事诉讼的制约本质有助于解决我国刑事程序长期以来只重视惩罚犯罪而忽视保障人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程序 制约 刑事诉讼 保障人权
下载PDF
关于裁判文书网上公开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晓蔚 薛雨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36,共6页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应当基于审判公开的原则,而不是案例指导。应当把在网上公开作为公开的唯一方式,且应当作为一项诉讼程序规定于诉讼法中。所有的裁判文书都应当在网上公开,但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在制作时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局部...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应当基于审判公开的原则,而不是案例指导。应当把在网上公开作为公开的唯一方式,且应当作为一项诉讼程序规定于诉讼法中。所有的裁判文书都应当在网上公开,但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在制作时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局部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在建立全国统一的裁判文书网站时,应当科学建立裁判文书数据库,以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检索裁判文书。裁判文书的完全上网、科学上网,有利于裁判文书写作的进步,有利于司法的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 网上公开 审判公开
下载PDF
试论认罪案件快速处理制度的构建——兼论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亮点与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雨芊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认罪案件快速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认罪激励机制的设置问题,包括激励的类型及激励的确定方式;二是符合要求认罪案件的区分问题,包括认罪行为的判断及认罪行为的审查;三是案件快速处理的程序构建问题,包括不同诉讼阶段的不... 认罪案件快速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认罪激励机制的设置问题,包括激励的类型及激励的确定方式;二是符合要求认罪案件的区分问题,包括认罪行为的判断及认罪行为的审查;三是案件快速处理的程序构建问题,包括不同诉讼阶段的不同快速处理程序。我国此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认罪案件快速处理制度、设置了多元化的认罪激励机制、梳理了处理认罪认罚案件的快速程序,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还需要在明确量刑减让标准、引入认罪协商机制、建立单独刑事答辩程序等方面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案件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减让 认罪协商 刑事答辩
下载PDF
刑事诉讼办案期限问题浅析
4
作者 薛雨芊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0-91,共2页
办案期限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一个十分模糊而混乱的概念。教材中没有对其进行定义,法条中多次出现却用法各异,实践中立案阶段和侦查阶段的办案期限皆缺失。这就给刑事诉讼学习者带来了困难,并影响了刑事诉讼的科学立法,最重要的是不利于... 办案期限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一个十分模糊而混乱的概念。教材中没有对其进行定义,法条中多次出现却用法各异,实践中立案阶段和侦查阶段的办案期限皆缺失。这就给刑事诉讼学习者带来了困难,并影响了刑事诉讼的科学立法,最重要的是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因此,应完善办案期限的理论体系,明确区分办案期限与羁押期限,规定立案阶段与侦查阶段的办案期限,并规范相关立法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案期限 立案期限 侦查期限 羁押期限
下载PDF
浅析刑事审判程序中被害人的职能
5
作者 薛雨芊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49-52,共4页
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不应只关注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及相关权利,还应明确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能。研究被害人的职能问题可以从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入手,即通过确定诉讼主体在诉讼结构中的位置来判断主体所承担... 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不应只关注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及相关权利,还应明确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能。研究被害人的职能问题可以从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入手,即通过确定诉讼主体在诉讼结构中的位置来判断主体所承担的诉讼职能。被害人在刑事审判程序的等腰三角形诉讼结构中原本承担着控诉职能,但由于国家公诉原则的出现而被检察机关所取代,应该让被害人回归原有的位置。虽然这样控诉的位置上会出现两个诉讼主体,但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分工来共同行使控诉职能,即让被害人承担监督型的控诉职能。明确被害人在审判程序中的监督型控诉职能,有利于重新审视和完善有关具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程序 被害人 诉讼结构 诉讼主体 诉讼职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