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斯宾诺莎《圣经》诠释法之理论来源与依据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霜雨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斯宾诺莎承袭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以理性主义和历史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并批判了传统的《圣经》诠释方法,并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圣经》诠释理论,这一举措不仅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圣... 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斯宾诺莎承袭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以理性主义和历史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并批判了传统的《圣经》诠释方法,并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圣经》诠释理论,这一举措不仅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圣经》诠释学的现代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斯宾诺莎《圣经》诠释法与其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的审查,从而揭示出其《圣经》诠释理论的理论来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圣经 诠释 自然 唯理主义
下载PDF
康德鉴赏判断之语义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薛霜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判断力批判》中,一个典型的鉴赏判断可表述为主谓结构。主词与谓词通过系词发生关联。第三批判之鉴赏理论是康德将认识论之概念工具移至审美领域从而建构起来的,诠释者热衷于借助康德的认知理论探究其鉴赏理论。而借助第一批判之思想... 《判断力批判》中,一个典型的鉴赏判断可表述为主谓结构。主词与谓词通过系词发生关联。第三批判之鉴赏理论是康德将认识论之概念工具移至审美领域从而建构起来的,诠释者热衷于借助康德的认知理论探究其鉴赏理论。而借助第一批判之思想资源对鉴赏判断进行语义分析在第三批判的研究中是鲜有的,亦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触及了鉴赏理论的基础问题,还引出了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判断 主词 谓词 系词
下载PDF
康德鉴赏判断的前认识疑难 被引量:2
3
作者 薛霜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0,共7页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论述不详,因而需借助《纯粹理性批判》加以补充,前认识解释正是这种补充的尝试。认知理论与鉴赏理论共享了相同的概念工具,前认识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知活动与鉴赏活动毕竟不同,这种解...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论述不详,因而需借助《纯粹理性批判》加以补充,前认识解释正是这种补充的尝试。认知理论与鉴赏理论共享了相同的概念工具,前认识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知活动与鉴赏活动毕竟不同,这种解释因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而充满争议。这些解释上的张力与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认识论与鉴赏美学的兼容性问题,构成了前认识解释的疑难。然而,鉴赏毕竟涉及到诸认识能力的运作,因此一种对内心状态的理智因素的发掘理应被允许。并且,认知与鉴赏虽有智性因素的重合,但理性的不同运作导致了二者的差异:前者是一个理知的过程,协调一致需追溯至纯粹统觉即理性之下;后者是一个直观的过程,遵照合目的性原则,协调一致使理性呈现为审美感知。诸能力的协调一致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鉴赏判断与认知判断,二者之间是伴随性的关系,而非因果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判断 前认识疑难 协调一致 合目的性
下载PDF
舞蹈艺术的哲学探险——以“虚拟实在”为参照系
4
作者 薛霜雨 《媒介批评》 2019年第1期266-283,共18页
艺术哲学家、舞蹈理论家及评论家常采用以下进路来探讨舞蹈:或源于哲学的反思;或出于经验的归纳;或基于单纯的直观.此文并不打算遵循传统思路,而是试图以翟振明在《论艺术的价值结构》一文中已经建构起来的、能够一般地用于舞蹈之哲思... 艺术哲学家、舞蹈理论家及评论家常采用以下进路来探讨舞蹈:或源于哲学的反思;或出于经验的归纳;或基于单纯的直观.此文并不打算遵循传统思路,而是试图以翟振明在《论艺术的价值结构》一文中已经建构起来的、能够一般地用于舞蹈之哲思的艺术结构图为理论框架,且以其在《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一书中已经证成的“可替换感知框架间对等性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思想实验对舞蹈艺术进行哲学思考①.我们将通过实验Ⅰ构建出舞蹈艺术结构图,再通过实验Ⅱ阐明虚拟舞蹈优于传统舞蹈的三点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虚拟实在 艺术结构图 对等性原理
下载PDF
鲍姆加登的感性学与康德的感性论——基于认知与审美的考察
5
作者 薛霜雨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1,共14页
以感性为线索在认知与审美层面比较鲍姆加登与康德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层面,鲍姆加登认为,清楚浑融的感性认知能促进逻辑认知并拥有自身的完善性。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将时空直观形式确立为先天知识的原则,感性形式对杂多进行整理... 以感性为线索在认知与审美层面比较鲍姆加登与康德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层面,鲍姆加登认为,清楚浑融的感性认知能促进逻辑认知并拥有自身的完善性。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将时空直观形式确立为先天知识的原则,感性形式对杂多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显象。二人都彰显了感性的认知价值,但鲍姆加登的感性认知与逻辑认知按清晰度划分,康德则对感性与知性进行了先验区分。在审美层面,鲍姆加登将美定义为现象的完善性或感性认知的完善性,康德否认鉴赏与完善性相关,情感的先天原则是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二人关于美的界说都指向无概念的普遍性,鲍姆加登的完善的感性认知具有知识论与心理学色彩,而康德的审美感知是非认知的、非心理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加登 直观形式 感性形式 感性论 心理学 感性认知 审美层面 逻辑认知
原文传递
费希特论《约翰福音》
6
作者 薛霜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费希特在其最重要的宗教哲学著作《极乐生活指南》中,以知识学的"完成形态"为基础对《约翰福音》进行了集中考察。本文尝试通过梳理费希特对《约翰福音》的诠释,重构费希特柏林时期宗教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首先,通过考察费... 费希特在其最重要的宗教哲学著作《极乐生活指南》中,以知识学的"完成形态"为基础对《约翰福音》进行了集中考察。本文尝试通过梳理费希特对《约翰福音》的诠释,重构费希特柏林时期宗教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首先,通过考察费希特对《约翰福音》第1章1-5节的形而上的阐述,揭示出费希特宗教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基础。其次,通过清理费希特对《约翰福音》第1章6-17节及其它经文所涉及的阐释,呈现出费希特对基督宗教传统历史性命题的批判及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希特 约翰福音 耶稣 存在 生命
原文传递
试论康德的人性与“原罪”学说
7
作者 薛霜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5-258,共4页
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以人性的善恶问题开始了他在后批判时期的宗教哲学论著。在《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一篇中,康德集中论述了人性的善恶和"原罪"的含义。本文通过梳理康德的人... 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以人性的善恶问题开始了他在后批判时期的宗教哲学论著。在《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一篇中,康德集中论述了人性的善恶和"原罪"的含义。本文通过梳理康德的人性论和"原罪"观及其交互关系,从中引出康德与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原罪"观在自由意志层面上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性恶 原罪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康德美学中自由游戏与美感的关系——兼论鉴赏判断的反思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薛霜雨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5,共10页
如何理解自由游戏与美感的关系是康德鉴赏美学的重要难题。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分为因果解释与同一性解释。前者认为自由游戏是美感得以产生的原因,后者主张对自由游戏的意识就是美感。对应于因果解释的双重反思理论将鉴赏的反思理解为... 如何理解自由游戏与美感的关系是康德鉴赏美学的重要难题。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分为因果解释与同一性解释。前者认为自由游戏是美感得以产生的原因,后者主张对自由游戏的意识就是美感。对应于因果解释的双重反思理论将鉴赏的反思理解为双重的,美感通过非意向性反思获得,自由游戏以对美感的意向性反思获知;对应于同一性解释的单一反思理论认为,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具有自我指涉的特征,自由游戏、美感、美感主体间性的判断具有同一性和同时性。因果解释与双重反思理论侧重于强调鉴赏判断的先验根据,同一性解释与单一反思理论偏重于凸显审美感知的重要性。合目的性原则之下,自由游戏与美感通过反思相连。反思意味着将特殊的审美感知联结于普遍的理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 自由游戏 同一性 同时性 因果解释 康德美学 内心状态 自我指涉
原文传递
“世界关系美学”:神学美学的当代延续
9
作者 薛霜雨 《都市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63-371,共9页
世界关系美学作为世界图景逻辑的二级系统,是查常平用于批评中国先锋艺术的理论体系。文章放眼于西方美学史传统,试图从艺术批评方法、理论基础问题、体系建构形式等方面对世界关系美学进行定位,并指出其作为神学美学的当代延续,为我们&... 世界关系美学作为世界图景逻辑的二级系统,是查常平用于批评中国先锋艺术的理论体系。文章放眼于西方美学史传统,试图从艺术批评方法、理论基础问题、体系建构形式等方面对世界关系美学进行定位,并指出其作为神学美学的当代延续,为我们'观看'中国先锋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关系美学 神学 哲学 启示 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