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尿激酶在体溶栓后对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成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模型,分为A、B、C3组各6只。均通过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超声照射30 min下辅助溶栓,其中A组超声频...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尿激酶在体溶栓后对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成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模型,分为A、B、C3组各6只。均通过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超声照射30 min下辅助溶栓,其中A组超声频率1.6 k Hz,B组2.2 k Hz,C组2.8 k Hz。应用脉冲多普勒血流仪持续监测血流流速,对血流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组胫前肌行HE染色,比较不同频率超声的溶栓作用及对微循环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溶栓后120 min时,三组血流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A、C组比较实现了完全再通。A、C组均有未溶通或者微栓塞情况发生。经HE染色后发现C组微循环末端有微小栓子,成分为由嗜酸性同质性纤维素构成,镜下呈粉红色。结论超声频率2.2 MHz的条件下溶栓可以实现血栓的完全溶解,远端未见微栓子形成,栓子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尿激酶在体溶栓后对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成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模型,分为A、B、C3组各6只。均通过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超声照射30 min下辅助溶栓,其中A组超声频率1.6 k Hz,B组2.2 k Hz,C组2.8 k Hz。应用脉冲多普勒血流仪持续监测血流流速,对血流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组胫前肌行HE染色,比较不同频率超声的溶栓作用及对微循环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溶栓后120 min时,三组血流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A、C组比较实现了完全再通。A、C组均有未溶通或者微栓塞情况发生。经HE染色后发现C组微循环末端有微小栓子,成分为由嗜酸性同质性纤维素构成,镜下呈粉红色。结论超声频率2.2 MHz的条件下溶栓可以实现血栓的完全溶解,远端未见微栓子形成,栓子处于完全溶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