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慧娟 戴王娟 +3 位作者 康树敏 朱丽华 虞大凡 蒋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q,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3日龄清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q,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3日龄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HIBD组和假手术组。移植组和HIBD组大鼠麻醉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氧浓度为6%的氧氮混合气体2h,制作HIB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不做缺血缺氧处理。移植组造模后经左侧脑室定位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μl(含细胞2×10^-5个),HIBD组造模后经左侧脑室定位注射2μl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予干预。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中单核巨噬细胞抗原-1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部的定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7d后,HE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组脑白质区未见明显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HIBD组脑白质区见部分细胞变性、坏死;假手术组脑部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IBD组单核巨噬细胞抗原一1阳性细胞数为(33.0±4.0)个,明显多于移植组[(26.3±2.5)个],假手术组[(2.3±0.6)个]明显少于移植组和HIBD组(LSD检验,P值均〈0.05)。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并定植于脑组织。干预6、12、24、48h和7d后,HIBD组TNF-α、IL—1β蛋白水平均在24h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至7d时仍未降至假手术组水平;HIBD组各时间点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TNF—α(3.03±0.10)、(5.57±0.19)、(7.78±0.19)、(4.39±O.20)、(2.70±0.19)μg/L;IL-1β:(293.1±7.9)、(369.8±17.5)、(303.6±23.9)、(226.7±21.6)、(183.9±33.4)ng/L]分别显著高于移植组[TNF—α:(2.84±O.20)、(3.80±0.14)、(4.63±0.17)、(3.56±0.03)、(1.99±0.17)μg/L;IL-1β:(267.6±14.5)、(323.5±26.9)、(211.2±24.9)、(140.8±7.4)、(100.2±8.3)ng/L],假手术组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最低[TNF—α:(1.03±0.02)、(1.13±0.03)、(1.05±0.02)、(1.09±O.02)、(1.07±0.02)μg/L;IL-1β:(63.6±13.0)、(64.0±11.3)、(60.8±10.0)、(67.9土13.5)、(66.2±11.7)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值均〈0.05)。干预24h后,HIBD组TNF- 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69±0.43和3.07±0.38,高于移植组(分别为1.61±0.29和1.08±0.11),假手术组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16和1.08±0.11)明显低于移植组和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值均〈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HIBD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间质干细胞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与新生儿脑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虞大凡 蒋犁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新生儿脑损伤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当今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需从细胞水平研究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近几年的研究提示,... 新生儿脑损伤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当今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需从细胞水平研究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近几年的研究提示,缺氧缺血后神经元、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可通过产生过量的炎症因子对缺氧做出过激反应,从而造成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脑损伤 细胞因子 胶质细胞 INTERLEUKIN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后神经元 血-脑脊液屏障 发病机制 细胞调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