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鸡鸡冠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琨 刘一帆 +6 位作者 章明 屠云洁 姬改革 单艳菊 巨晓军 束婧婷 虞徳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9,共5页
为了探索鸡冠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前期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的7个与鸡冠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BMP2、TPPP3、HSD17B2、CYP2W1、CYP1A4、EDA2R、HAL)进行表达分析。选取200只5周龄青脚麻鸡A系公鸡,从中... 为了探索鸡冠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前期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的7个与鸡冠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BMP2、TPPP3、HSD17B2、CYP2W1、CYP1A4、EDA2R、HAL)进行表达分析。选取200只5周龄青脚麻鸡A系公鸡,从中筛选出15只高鸡冠和15只矮鸡冠公鸡,采用qRT-PCR定量分析7个候选基因在两组个体鸡冠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了7个候选基因在心、肝等11个组织的表达谱。结果显示:CYP2W1和TPPP3在高冠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矮冠组(P<0.01);CYP4A1和EDA2R在高冠组表达量高于矮冠组(P<0.05);HAL在高冠组中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矮冠组(P<0.01);HSD17B2和BMP2在高冠组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矮冠组(P<0.05)。表明BMP2、TPPP3、CYP2W1、EDA2R四个基因在鸡冠中的表达属于较高水平表达,其余基因在鸡冠组织中属于中等水平表达。提示这7个候选基因可能在调控鸡冠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 qRT—PCR 候选基因 组织
下载PDF
不同群体鸭生长曲线拟合及肌纤维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晋 匡伟 +5 位作者 何宗亮 高鹏 祝启钊 杨铭宣 杨海霞 虞徳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1-768,共8页
[目的]为了解北京鸭(P)、金陵白鸭(J,品系)及正反交后代(PJ、JP)出生后生长速度和肌纤维特性的差异,测定0~7周龄体重,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探求4个群体鸭生长规律;采集7周龄公鸭胸肌组织,比较肌纤维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Logis... [目的]为了解北京鸭(P)、金陵白鸭(J,品系)及正反交后代(PJ、JP)出生后生长速度和肌纤维特性的差异,测定0~7周龄体重,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探求4个群体鸭生长规律;采集7周龄公鸭胸肌组织,比较肌纤维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Logistic、Gompertz非线性模型拟合生长曲线,通过拟合度(R^(2))和残差平方和(E)选择最适模型,计算相对生长率、绝对生长率及其杂交一代(F_(1))的杂种优势率;利用肌纤维组织切片和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比较肌纤维特性;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PJ和JP组选择Logistic模型,J组选择Gompertz模型为最适模型(R^(2)≥0.986,E≤751.49);4周为拐点周龄,且P组质量最大,J组最小;各组相对生长率接近,绝对生长率差异明显,JP组4周龄的绝对生长率具有明显杂种优势,PJ组在6周后表现出优势。不同品种鸭的7周龄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和密度均差异极显著(P<0.01);每个基因在F_(1)的表达水平介于亲本之间且P组最高,P与J组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F_(1)的生肌决定因子(Myf 5)表达与亲本差异极显著(P<0.01),但互相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肌增强因子(MEF 2C)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与其他指标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0~4周是鸭生长的关键期,需要更加严格的饲养管理;建议6周后开始选育工作,以降低鸭的应激。肌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是造成肌纤维差异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交 生长曲线 肌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