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是民族情结中国心——冯骥才访台过港谈观感 被引量:2
1
作者 虞锡珪 《民主》 1995年第12期35-37,共3页
得悉冯骥才率领中国文联代表团圆满结束对台湾的首次访问.过港返津,为了争取让读者最先了解他的访台观感,我们当即同他约定"热炒"的时间,准时前往。作为作家,大冯最善于同记者沟通。他知道记者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读者最希望了... 得悉冯骥才率领中国文联代表团圆满结束对台湾的首次访问.过港返津,为了争取让读者最先了解他的访台观感,我们当即同他约定"热炒"的时间,准时前往。作为作家,大冯最善于同记者沟通。他知道记者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读者最希望了解什么,因此给他出题目是完全多余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他那面.向维多利亚海港的湾景中心25楼幽静的住处时,还是习惯性地问他,这次去台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大冯笑了,用五指梳理一下盖住耳朵的茂密长发.说:"一下子还真难说.咱就这么聊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情结 冯骥才 台湾出版 文化交流 诺贝尔奖 维多利亚 中国作家 两岸交流 中华民族 观感
原文传递
酝酿了二十年的新闻主题——通讯《一封来自美国的“情书”》采写经过
2
作者 虞锡珪 《中国记者》 1985年第3期11-12,8,共3页
通讯《一封来自美国的“情书”》(见《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第一版)中的主人翁,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认识了。但是究竟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他们的风貌,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提炼出一个较好... 通讯《一封来自美国的“情书”》(见《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第一版)中的主人翁,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认识了。但是究竟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他们的风貌,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提炼出一个较好的主题。一早在一九五七年,我就采访过医道高明、医德高尚的妇产科专家汤言英,并同她结下了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 新闻主题 妇产科专家 一九 启元 农村姑娘 告诉我 问过 背景材料 新闻根据
原文传递
世界各国除夕风俗
3
作者 虞锡珪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6年第2期40-40,共1页
农历猪年将尽,除夕即将到来,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大扫除,贴上春联、窗花、吊钱,除夕晚上全家围桌而坐,共吃“团年饭”。我国虽幅员广大,但大江南北。
关键词 除夕 世界各国 大扫除 传统习俗 春联 窗花 农历 风俗 家畜 面包
原文传递
香港“太平绅士”
4
作者 虞锡珪 《乡音》 1996年第3期34-34,共1页
香港有一种高级社会头衔——"太平绅士"。"绅士"一般的含义乃是指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士,在香港则多指上层头面人物;而在"绅士"之上冠以"太平"二字,又可见与"安全"有关。这一头衔须... 香港有一种高级社会头衔——"太平绅士"。"绅士"一般的含义乃是指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士,在香港则多指上层头面人物;而在"绅士"之上冠以"太平"二字,又可见与"安全"有关。这一头衔须由港府颁授。这种绅士过去确与社会治安有关,但是现在却不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 香港地区 港英政府 社会治安 头衔 华人 多指 安全 特权 早期
原文传递
帝国斜阳下的香港密探——看“政治部”人员初揭内幕
5
作者 虞锡珪 《乡音》 1995年第4期30-30,共1页
1997年在一天天接近,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不远了,大英帝国对这块殖民地的统治,犹如夕阳残照,日薄西山。就在这时,香港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令警界心虚的故事一个叫阿文的着装警察,有一天在位于跑马地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附近巡... 1997年在一天天接近,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不远了,大英帝国对这块殖民地的统治,犹如夕阳残照,日薄西山。就在这时,香港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令警界心虚的故事一个叫阿文的着装警察,有一天在位于跑马地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附近巡逻,新华社的一位官员走过来问他:"你以前不是便衣探员吗?"那位官员竟认出阿文曾经跟踪过他。原来阿文在"政治部"的边境管制组工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部 香港回归 新华社 边境管制 大英帝国 戏剧性 跟踪 殖民地 人员 内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