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点分布式光纤光栅的GIS隔离开关触头温度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54
1
作者 陈强 李庆民 +2 位作者 丛浩熹 行晋源 李劲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8-306,共9页
GIS设备导体触头温升过高会引发重大事故,光纤光栅技术在电气设备温度在线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无法直接安装在导体触头表面进行温度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测量多点外壳温度及环境温度,从而间接计算... GIS设备导体触头温升过高会引发重大事故,光纤光栅技术在电气设备温度在线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无法直接安装在导体触头表面进行温度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测量多点外壳温度及环境温度,从而间接计算导体触头温度的方法。建立了单相GIS隔离开关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GIS内部温度分布规律,确定了多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安装位置。进行GIS隔离开关温升实验,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环境温度、外壳温度和导体触头温度进行了曲线拟合,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准确度。该在线测温方法简单有效,无需破坏现有GIS设备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触头温度 多点分布式 光纤光栅 有限元模型 神经网络算法
下载PDF
考虑潜供电弧初始位置随机性的电弧仿真模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庆民 行晋源 +3 位作者 丛浩熹 陈强 李劲松 李庆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8-1906,共9页
短路电弧向潜供电弧转换过程中,因短路电弧直径远大于潜供电弧,潜供电弧出现的具体位置不能确定,潜供电弧初始位置具有随机性。针对这一问题首次建立了仿真模型,认为潜供电弧出现的位置与空间电导率有关,电导率越大,越容易击穿形成潜供... 短路电弧向潜供电弧转换过程中,因短路电弧直径远大于潜供电弧,潜供电弧出现的具体位置不能确定,潜供电弧初始位置具有随机性。针对这一问题首次建立了仿真模型,认为潜供电弧出现的位置与空间电导率有关,电导率越大,越容易击穿形成潜供电弧。基于此种认识,计算了空气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求得了不同短路电流下电导率沿电弧径向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不同短路电流下潜供电弧初始弧长的随机性,进而将潜供电弧初始位置随机性模型应用到链式电弧模型中,对潜供电弧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具有分散性的潜供电弧燃弧时间,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电导率随温度变化呈先增加后平坦最终降低的规律;电流为1 k A时电导率沿电弧径向单调递减,而电流为25 k A时电导率沿电弧径向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短路电流的增大,潜供电弧初始弧长平均值与弧长的分散性也随之增大;燃弧时间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整体趋势一致,相对误差较小,计算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仿真模型 短路电流 随机性 初始弧长 链式电弧模型 电导率
下载PDF
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强 李庆民 +2 位作者 丛浩熹 李劲松 行晋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6-153,共8页
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一直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的重大课题之一,为了准确把握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文中将现有的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超温监测技术、电子式测温技术、红... 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一直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的重大课题之一,为了准确把握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文中将现有的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超温监测技术、电子式测温技术、红外辐射测温技术、红外热诊断技术、光纤光栅测温技术、光纤半导体测温技术及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梳理了各方法在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各测温技术优点与不足。最后,对高压开关设备触头温度监测还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高压开关设备温度监测技术研究的关键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 开关柜 GIS 触头温度
下载PDF
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多场耦合的动力学建模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行晋源 李庆民 +3 位作者 丛浩熹 陈强 李劲松 李庆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51-2359,共9页
综合考虑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所受电磁力、热浮力、风载荷和空气阻力的多场耦合作用,并纳入链式电弧模型,建立了潜供电弧的受力方程和运动模型。通过深入分析弧根的形成与运动机制,建立了潜供电弧的弧根模型,并提出电流元长度的最优... 综合考虑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所受电磁力、热浮力、风载荷和空气阻力的多场耦合作用,并纳入链式电弧模型,建立了潜供电弧的受力方程和运动模型。通过深入分析弧根的形成与运动机制,建立了潜供电弧的弧根模型,并提出电流元长度的最优选取方法。开展了半波长潜供电弧的物理模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不同潜供电流、风速和风向下潜供电弧的运动轨迹与自熄时间,分析了风载荷、热浮力与电磁力对电弧的作用机制,表明所建电弧模型能有效计及风载荷对潜供电弧运动与自熄特性的影响。基于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起弧位置的电弧运动轨迹与自熄时间,指出在电极始端起弧时潜供电弧的自熄时间更长,较难熄灭。仿真结果再现了潜供电弧向电极末端运动过程中上弧根的跳跃现象,这可合理解释实验中上弧根位置与弧柱比较接近而落后于下弧根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输电 潜供电弧 多场耦合 弧根模型 起弧位置 物理实验
下载PDF
长距离输电线路潜供电弧弧根跳跃与弧长剧变的物理机制与仿真 被引量:9
5
作者 行晋源 李庆民 +3 位作者 丛浩熹 李劲松 陈强 李庆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98,共9页
建立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物理模拟实验平台,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潜供电弧的运动发展过程。实验发现,潜供电弧阳极弧根存在明显的跳跃现象,且潜供电弧运动过程中电弧长度经常出现暂时变短的现象,在电弧熄灭前的瞬间,电弧长度会急剧... 建立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物理模拟实验平台,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潜供电弧的运动发展过程。实验发现,潜供电弧阳极弧根存在明显的跳跃现象,且潜供电弧运动过程中电弧长度经常出现暂时变短的现象,在电弧熄灭前的瞬间,电弧长度会急剧上升。为明晰引起上述现象的内在作用机制,建立了链式电弧模型,对长距离输电线路潜供电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弧根跳跃与热浮力和电极结构密切相关,电极结构水平时潜供电弧弧根跳跃次数明显减少,更有利于电弧的疏导与熄灭。电弧长度暂时变短是由弧柱间短路引起的,而熄灭前潜供电流突然增大引起弧长的剧变。进一步研究了潜供电弧燃弧时间与风力之间的关系,风速较大时,风载荷在电弧受力中占主导作用,燃弧时间分散性较小。仿真还发现导线互相垂直时潜供电弧运动更为剧烈复杂,电弧更容易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电 潜供电弧 物理模拟 弧根跳跃 电弧长度 风力 电流方向
下载PDF
有屏蔽罩结构的GIS触头温度红外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21
6
作者 丛浩熹 行晋源 +4 位作者 李庆民 齐波 李成榕 刘有为 肖燕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8-153,共6页
由于红外温度传感器不能直接测量带屏蔽罩结构的GIS触头温度,因此提出了通过直接测量屏蔽罩温度来间接获得触头部位温度的方法。建立了GIS开关传热模型,获得了触头处温度场分布。研究了GIS开关触头温度与屏蔽罩温度、环境温度关系,并且... 由于红外温度传感器不能直接测量带屏蔽罩结构的GIS触头温度,因此提出了通过直接测量屏蔽罩温度来间接获得触头部位温度的方法。建立了GIS开关传热模型,获得了触头处温度场分布。研究了GIS开关触头温度与屏蔽罩温度、环境温度关系,并且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预测了触头温度和屏蔽罩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算法的拟合预测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红外传感 红外辐射 触头 温度测量 监测 神经网络 屏蔽罩 模型
下载PDF
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弧根运动和熄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丛浩熹 李庆民 +2 位作者 孙秋芹 行晋源 李庆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171-4178,共8页
潜供电弧是发展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技术面临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典型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参数配置,通过计算仿真获得了半波长输电线路单相故障时潜供电流和弧后恢复电压梯度的分布规律。采用分布参数模型,通过对三相耦合电路的合理简化... 潜供电弧是发展特高压半波长输电技术面临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典型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参数配置,通过计算仿真获得了半波长输电线路单相故障时潜供电流和弧后恢复电压梯度的分布规律。采用分布参数模型,通过对三相耦合电路的合理简化,给出了半波长线路潜供电弧物理模拟的单相等值实验拓扑。基于建立的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获得了半波长线路潜供电弧的弧根弧柱运动图像和熄灭特性。实验发现半波长线路潜供电弧的阴极和阳极弧根运动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阴极和阳极弧根的运动机制与特征。实验指出,不同的补偿网络对半波长潜供电弧的熄灭特性影响较大,适当的补偿条件可使得潜供电弧的熄灭时间大为缩短。该研究工作可为发展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抑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输电 潜供电弧 物理模拟 弧根运动 熄灭时间
下载PDF
考虑DG与网架适应性的配网双层优化规划 被引量:5
8
作者 芦新波 张建华 行晋源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并网及主动管理的配网发展趋势,在考虑分布式发电与网架适应性的情况下,建立了以年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配网双层优化规划静态经济模型。上层模型是以系统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配网网架规划,下层模型是以... 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并网及主动管理的配网发展趋势,在考虑分布式发电与网架适应性的情况下,建立了以年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配网双层优化规划静态经济模型。上层模型是以系统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的配网网架规划,下层模型是以年投资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规划。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采用二进制顺序编码的改进自适应单亲遗传算法和十进制顺序编码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以某实际规划区域作为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网架规划 分布式电源 选址定容 双层优化规划 单亲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潜供电弧燃弧时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丛浩熹 李庆民 +2 位作者 行晋源 李劲松 陈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450-3458,共9页
潜供电弧能否及时熄灭对于电力系统单相自动重合闸具有重要意义,潜供电弧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燃弧时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分析了电弧的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了电弧输入输出能量的关联方程式,提出了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的计算方法。... 潜供电弧能否及时熄灭对于电力系统单相自动重合闸具有重要意义,潜供电弧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燃弧时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分析了电弧的能量变化过程,建立了电弧输入输出能量的关联方程式,提出了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链式电弧模型,计算获取电弧实时运动过程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潜供电弧低压物理模拟实验,将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并与用临界长度计算燃弧时间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上述提出的利用能量平衡的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燃弧时间,特别是有风情况下的燃弧时间,可为潜供电弧燃弧时间的仿真建模和单相自动重合闸提供更准确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供电弧 燃弧时间 单相重合闸 动力学模型 模拟实验
下载PDF
Typical Motion and Exti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ary Arcs Associated with Half-Wavelength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2
10
作者 丛浩熹 李庆民 +1 位作者 行晋源 李劲松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43-847,共5页
Secondary arc discharge is a complicated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one of the key fundament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ultra high voltage (UHV) half-wavelength transmission lines (HWTL).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h... Secondary arc discharge is a complicated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one of the key fundament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ultra high voltage (UHV) half-wavelength transmission lines (HWTL).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hysicM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the HWTL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regarding the motion and exti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arcs. The cathode arc root and the anode arc root were found to show an obvious polarity effect while the arc column was moving in a spirM, due to their different motion mechanisms. The extinction behavior was also recorded and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compensation condi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cing time can be greatly reduced if there exists an electrical compensation network. The research provides fundamenta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involved, especially the motion and extinction mechanisms of the secondary ar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arc discharge arc root arc column mo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and the Arc Chain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Arcing Time of the Secondary Arc Related to AC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1
11
作者 丛浩熹 李庆民 +2 位作者 行晋源 李劲松 陈强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5-480,共6页
The prompt extinc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is critical to the single-phase reclosing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 including half-waveleng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a low- voltage physical experimental pl... The prompt extinc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is critical to the single-phase reclosing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 including half-waveleng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a low- voltage phys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o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ary arc was recorded by a high-speed camera.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cing time of the secondary arc render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arc length. Through the input and output power energy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arc, a new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for the arcing time was proposed. The arc chain model was then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arcing time with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proposed critical length criteri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arcing time calculated from the new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ga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liable criterion in term of arcing tim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related wi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transmission lines secondary arc arcing time dynamic modeling criticallength criter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