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素3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培根 衡孝来 +3 位作者 解迪 王进 马靖琳 康学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76-1082,共7页
背景:由于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获取有限,且容易产生免疫排斥以及伦理问题等严重制约其向临床转化,因此如何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增殖、分化,成为近期科研工作者究的热点。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 背景:由于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获取有限,且容易产生免疫排斥以及伦理问题等严重制约其向临床转化,因此如何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增殖、分化,成为近期科研工作者究的热点。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其他3组大鼠应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造模后7,14,21,28 d时,以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电生理学检查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造模后28 d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实验方案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降低(P<0.01),脊髓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存在多个空洞;与脊髓损伤组相比,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大鼠后肢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上述病理损伤变化明显改善;②脊髓损伤组7,14d及电刺激组大鼠7 d时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未测出,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21,28 d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5),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潜伏期缩短更显著(P<0.05);③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电刺激组>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经电刺激及神经营养素3干预后,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后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电刺激 神经营养素3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自超 瞿科斌 +2 位作者 衡孝来 曾月东 倪忆媚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AO锁骨钢板治疗22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1例。结...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AO锁骨钢板治疗22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1例。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骨折脱位 锁骨钩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重建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瞿科斌 李自超 +2 位作者 衡孝来 倪忆媚 曾月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有26例,sanders分类Ⅱ型4例,Ⅲ型16例,N型6例。在c型臂监控下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有26例,sanders分类Ⅱ型4例,Ⅲ型16例,N型6例。在c型臂监控下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kerr评分标准,/120例,良4例,可2例。结论熟悉跟骨解剖结构,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钛板
下载PDF
援非医疗创伤骨科诊治分析
4
作者 赵强 衡孝来 +1 位作者 周剑 王进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非洲创伤骨科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特点.提高对非洲创伤骨科的认识.帮助我医疗队员熟知非洲医疗状况。方法对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近4年3 482例创伤骨科手术病员的诊断方法、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方法、复位方式与创口愈合等... 目的探讨非洲创伤骨科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特点.提高对非洲创伤骨科的认识.帮助我医疗队员熟知非洲医疗状况。方法对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近4年3 482例创伤骨科手术病员的诊断方法、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方法、复位方式与创口愈合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洲创伤骨科诊治的影响因素。结果 "绘图诊断法"对简单骨折诊断准确率达98%,对复杂部位的复杂骨折诊断及分型准确率为94%有效的指导了治疗方法的选择。创口感染与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固定方法等相关,"有限内固定+外固定"及闭合复"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非洲国家医疗设备、材料、药品缺乏、血源紧张及艾滋病等因素,限制了"高.精、尖"手术的开展.创面的感染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绘图诊断法"及"有限内固定+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创伤骨科 分析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18例
5
作者 衡孝来 邓绍富 +1 位作者 敖广民 韩爱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骨缺损 带血管蒂腓骨骨移植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R684
关键词 骨缺损 带血管蒂腓骨骨移植
下载PDF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衡孝来 张培根 唐旭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Vancouver(骨折类型)分型标准将其分成A组、B组和C组,并...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Vancouver(骨折类型)分型标准将其分成A组、B组和C组,并根据每组患者的Vancouver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三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 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分型治疗 临床效果 研究
下载PDF
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前臂不稳定性骨折42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剑 赵强 +1 位作者 衡孝来 王进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闭合型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非洲儿童42例,男29例,女13例,平均6.3岁,均为不稳定的闭合型前臂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4例,桡骨近端骨折3例,尺骨近端2例,尺桡骨双骨折33例,... 目的探讨采用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闭合型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非洲儿童42例,男29例,女13例,平均6.3岁,均为不稳定的闭合型前臂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4例,桡骨近端骨折3例,尺骨近端2例,尺桡骨双骨折33例,均行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采用Anderson前臂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前臂功能均恢复优良。42例患儿中有30例获得平均1.5年的随诊,未发现生长畸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骺板早闭等并发症。结论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可靠、固定牢固、愈合快、取出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儿童 不稳定性前臂骨折 撬拨复位 弹性髓内针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培根 衡孝来 +1 位作者 吴文涛 解迪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将其分为青年组(n=34)、中年组(n=30)和老年组(n=32)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将其分为青年组(n=34)、中年组(n=30)和老年组(n=32)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43)。观察对比四组患者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4 d(T2)等围术期时段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T2时,四组受试者各凝血指标对比均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四组受试者TT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的a PTT、P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Fbg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T0-T2时段内,中、青组受试者的PC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均同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受试者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在T0-T2时段内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骨折后,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参数异常情况;相较于中、青年患者,老年骨折患者多发性创伤骨折后发生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多发性创伤骨折 围术期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Dick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
9
作者 邓绍富 衡孝来 +2 位作者 李自超 敖广民 余玲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51-352,共2页
腰椎滑脱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其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自Dick内固定器应用于该病手术治疗以来,其治疗效果明显好转。我院自1995~2000年应用Dick内固定器加后侧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6例,取得良好... 腰椎滑脱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其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自Dick内固定器应用于该病手术治疗以来,其治疗效果明显好转。我院自1995~2000年应用Dick内固定器加后侧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DICK内固定器 植骨融合术 骨科疾病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胫骨髁间前区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文涛 罗文娟 +3 位作者 贾全忠 衡孝来 蒋辉 李自超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18-518,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途径、新术式。方法: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患者,按照meyers-mekeever胫骨髁间区骨折的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途径、新术式。方法: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患者,按照meyers-mekeever胫骨髁间区骨折的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例。采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镜入路撬拔复位骨折,克氏针作导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4~32个月,平均1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11例,1例固定螺钉退出,撞击髁间窝,膝关节伸直受限,关节镜下手术取除螺钉,功能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既达到内固定的效果,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对组织的创伤和对关节腔的侵扰,并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髁间前区骨折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培根 衡孝来 +2 位作者 吴文涛 解迪 瞿科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6期3138-314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后路...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后路减压固定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情况,SRS-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出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6.8±5.16)°和(36.8±5.82)°,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2±6.61)°和(41.2±5.67)°,且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术后18月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RS-22国际标准评估量表显示,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自我评价、精神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疼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疗效显著,且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在改善患者的腰椎侧凸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椎管狭窄 后路矫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