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建筑学教育拓展地理学边界的探索
1
作者 莫妮娜 褚秋霞 +2 位作者 冯桢懿 衡寒宵 王春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325-1332,共8页
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下,新时期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为建筑学教育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并通过对建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建筑学与地理学在教育... 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下,新时期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为建筑学教育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并通过对建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建筑学与地理学在教育中的交叉关系。阐释了建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地理学在多个教育层面融入建筑学的方案,旨在更新建筑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建筑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该研究致力于拓宽建筑学教育视野,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教育 地理学 人居环境 知识关联性
下载PDF
空间游荡与鸟瞰:建筑与城市理论研究的视角与实践
2
作者 衡寒宵 《室内设计》 2011年第5期3-6,共4页
人们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体验方式,以及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本身时常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特性,决定了在解读建筑与城市时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视角。本文试图将已有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研究分为两种偏向,一种为在横向上与美术、音乐、心理学等人文... 人们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体验方式,以及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本身时常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特性,决定了在解读建筑与城市时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视角。本文试图将已有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研究分为两种偏向,一种为在横向上与美术、音乐、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相联系的研究方式,另一种为在纵向上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学科相联系的研究方式。文中通过对多部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著作的浅显分析、对比,总结出两种解读方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了作为建筑师和规划师应采取的研究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科关联 研究方式 广义建筑学
下载PDF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综述——空间研究与实践议题的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衡寒宵 《新建筑》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回顾20世纪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得到广泛实践以来的城市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其中关注到女性和安全的议题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60年代,以简·雅各布斯的研究和“预防犯罪的环境设计”为代表的理论表明了女性在城市安全问题中扮演的... 回顾20世纪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得到广泛实践以来的城市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其中关注到女性和安全的议题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60年代,以简·雅各布斯的研究和“预防犯罪的环境设计”为代表的理论表明了女性在城市安全问题中扮演的双重角色;70年代,采纳性别视角的城市研究和社会运动开始更多地从社会制度结构的角度反思建成环境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批判性地指出了城市发展与女性安全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从90年代到现在的诸多实践表明,塑造安全的城市环境需要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策略。上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前的经验,为未来安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城市 性别视角 城市研究 空间实践策略
下载PDF
空间观的流动--对爱因斯坦之墓和牛顿纪念堂设计的建筑学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衡寒宵 原璐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莱伯斯·伍兹设计的爱因斯坦之墓和艾蒂安-路易·布雷设计的牛顿纪念堂,同样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的概念性建筑。通过解读这两则设计,可以发现两座建筑及其纪念的人物既是特定时代的空间观的投射,也是其贡献者。在表面相似的设计... 莱伯斯·伍兹设计的爱因斯坦之墓和艾蒂安-路易·布雷设计的牛顿纪念堂,同样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的概念性建筑。通过解读这两则设计,可以发现两座建筑及其纪念的人物既是特定时代的空间观的投射,也是其贡献者。在表面相似的设计主旨之下,一方面,爱因斯坦之墓和牛顿纪念堂分别反映出启蒙理性-现代主义与相对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对"空间"与在空间中的"发展"所具有的差异性观点。另一方面,在这两例建筑设计的背后,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更广泛的空间实践也表明了两类标签的模糊,以及他们对空间和发展所持观念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观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概念建筑 建筑解读
下载PDF
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理念的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衡寒宵 《建筑师》 202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20世纪初,俄国构成主义者提出了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的观点,认为空间设计的目标应是反映和凝聚新的社会关系。这一关键概念自此开始被建筑学、城市设计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引用和拓展。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这一概念在... 20世纪初,俄国构成主义者提出了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的观点,认为空间设计的目标应是反映和凝聚新的社会关系。这一关键概念自此开始被建筑学、城市设计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引用和拓展。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这一概念在1920年代的苏联兴起不久后受挫,但1950—1960年代又得到了法国哲学与社会-空间学界的反思,1970—1980年代后则为美国后现代都市思潮所继承和突破,对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仍然具备持续的影响。探讨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概念的变化,为理解建筑与社会、物质与行为、空间机能与城市设施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也显示出概念自身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凝聚器” 建筑设计理念 构成主义 后现代主义 空间的生产
下载PDF
四十年城市空间转变的一种视角--读评《城市巨变:中国的土地与产权政治》 被引量:1
6
作者 衡寒宵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41-44,共4页
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年间,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对这场变革的研究,需要用历史的和全球化的视野,对现象加以总结、归类和理论化。同时,理解仍在持续的变化过程也需要置身其间,关注在地的经验。邢幼田教授的《城市巨变:中国的... 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年间,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对这场变革的研究,需要用历史的和全球化的视野,对现象加以总结、归类和理论化。同时,理解仍在持续的变化过程也需要置身其间,关注在地的经验。邢幼田教授的《城市巨变:中国的土地与产权政治》一书,用丰富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分析了中国城市、郊区与村镇的发展变化,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性空间中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一种以城市化为核心的"领域秩序",反映出各级国家权力主体间关系的变动,以及国家和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其研究从对具体空间实践的详细叙述中,提炼了具备更普遍意义的领域政治理论,为反思中国城乡的空间转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幼田 中国城市化 城市研究 领域秩序
下载PDF
发展的分歧 柯布西耶与金兹堡对现代人居空间形态的构想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衡寒宵 《时代建筑》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勒·柯布西耶与摩西·金兹堡都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先锋人物,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两位先行者的城市与建筑发展理念从相互启迪转向了不同的道路。通过对比柯布西耶与金兹堡分别以马赛公寓和纳科夫... 勒·柯布西耶与摩西·金兹堡都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先锋人物,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两位先行者的城市与建筑发展理念从相互启迪转向了不同的道路。通过对比柯布西耶与金兹堡分别以马赛公寓和纳科夫公寓为代表的居住建筑设计,和他们在莫斯科“绿色城市”规划竞赛背景下对理想城市空间形式的不同主张,文章解读了二者对人居环境发展的构想,并进一步阐释了影响这些想象空间的生产的现实因素。最后,结合列斐弗尔和库哈斯等当代空间研究者对柯布西耶与金兹堡的成果的反思与借鉴,探讨了两位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先行者的理论与实践对当前人居空间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柯布西耶 摩西·金兹堡 现代住宅设计 莫斯科“绿色城市”规划 空间的生产
下载PDF
早期现代建筑的“总体艺术”实践:以两个剧院设计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衡寒宵 《建筑师》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科学、艺术和劳动的分划也日益显著。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出现了对"总体艺术"的呼吁,提倡以此促成建筑、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联合,以及艺术与社会的联合。音乐家瓦格纳主... 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科学、艺术和劳动的分划也日益显著。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出现了对"总体艺术"的呼吁,提倡以此促成建筑、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联合,以及艺术与社会的联合。音乐家瓦格纳主导建设的拜罗伊特剧院,作为总体艺术概念的早期空间实践,对后来的建筑理论与设计造成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由20世纪初先锋派建筑师、包豪斯领军人物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全面剧场"方案。分析两个剧院设计可以看到,世纪更迭之际,建筑学领域的"总体艺术"理念始终试图以"建筑"复苏社会和艺术的公共性;而对于"机器"在此过程中可能扮演何种角色,不同阶段的设计者则抱有不同的理解,折射出"总体艺术"作为一个现代理想的复杂与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艺术 现代建筑 剧院设计 理查德·瓦格纳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下载PDF
“西”行漫记
9
作者 衡寒宵 《现代装饰》 2011年第12期130-131,共2页
前段时间到西安开会,在这个“十三朝古都”独自逗留、游荡的几日里,我在各式奇诡空间里所经历的“时间”远远超越了在日常里能经历的“时间”。套用POPART出现之初那幅著名拼贴画的设问,关于这座城市,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的是:“是什... 前段时间到西安开会,在这个“十三朝古都”独自逗留、游荡的几日里,我在各式奇诡空间里所经历的“时间”远远超越了在日常里能经历的“时间”。套用POPART出现之初那幅著名拼贴画的设问,关于这座城市,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的是:“是什么让现代西安如此有魅力,如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拼贴画 西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