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气候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商业区城市设计为例
1
作者 王雪松 刘志强 衡洋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z1期51-55,71,共6页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观念为背景,提出气候与城市设计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城市设计的基本气候要素,建立适应气候的城市设计方法,并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商业区城市设计为例,介绍定量与定性分析在适应气候的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全过程.
关键词 气候 城市设计 设计方法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膜结构在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覃琳 衡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对膜结构的材料、设计与施工特点以及结构形式进行介绍,从应用发展与构成特点的角度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膜结构 材料 设计与施工 结构构成
下载PDF
建立α-突触核蛋白损伤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3
作者 衡洋 闫文芬 +2 位作者 邵千航 陈乃宏 苑玉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70-71,共2页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为创新药物筛选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表达人源α-突触核蛋白的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诱导其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通过镍...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为创新药物筛选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表达人源α-突触核蛋白的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诱导其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将得到的α-突触核蛋白以不同浓度作用于PC12细胞以及原代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α-突触核蛋白的合适造模浓度.结果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显示与理论分子量大小一致,并成功嵌入至载体pET30a中;测序正确的融合载体成功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通过改变温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宿主菌的增殖状态以及诱导时间等条件,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表达的实验条件;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纯化蛋白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证明为α-突触核蛋白,质谱结果其分子质量为与目的蛋白理论分子质量基本一致.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刺激PC12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并且存活率的降低程度与α-突触核蛋白刺激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了α-突触核蛋白损伤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可用于筛选具有抗帕金森病功能的创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筛选模型 蛋白表达 药物靶点
下载PDF
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的细胞筛选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闫文芬 衡洋 +2 位作者 邵千航 陈乃宏 苑玉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筛选抗帕金森病创新药物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 目的建立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筛选抗帕金森病创新药物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重组α-突触核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α-突触核蛋白基因的c DNA片段与理论分子量大小一致,并成功克隆至载体p ET30a;测序正确的融合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转化子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α-突触核蛋白,通过改变温度、IPTG浓度及宿主菌的增殖状态等条件,获得高表达菌株;宿主菌的裂解液通过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纯化蛋白通过与不同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证明为α-突触核蛋白,质谱结果显示其分子质量为15.3ku,与理论分子质量15.5 ku基本一致。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刺激PC12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活率的降低程度与α-突触核蛋白刺激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以α-突触核蛋白损伤为靶点的细胞筛选模型,可用于筛选具有抗帕金森病功能的创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毒性作用 帕金森病 筛选模型 蛋白表达 药物靶点
下载PDF
摇蚊幼虫及霍普水丝蚓的生物扰动缓解福寿螺对梨形环棱螺生理胁迫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洺源 张叶军 +3 位作者 衡洋 陈乃菲 徐维胤 邹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64-2174,共11页
福寿螺为16种首批入侵我国的恶性入侵种之一,其直接的取食与竞争作用以及间接的生态干扰均对本土物种的生存与延续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探究本土生物扰动者霍普水丝蚓与摇蚊幼虫是否可缓解福寿螺入侵后对本土近生态位物种梨形环... 福寿螺为16种首批入侵我国的恶性入侵种之一,其直接的取食与竞争作用以及间接的生态干扰均对本土物种的生存与延续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探究本土生物扰动者霍普水丝蚓与摇蚊幼虫是否可缓解福寿螺入侵后对本土近生态位物种梨形环棱螺的生态挤压作用,设置了3组实验,观察福寿螺与梨形环棱螺分隔-共养体系中加入霍普水丝蚓与摇蚊幼虫后二者15 d生存率、体质量相对变化率及单螺体质量相对变化率,并观察水体中不同密度、不同分布方式的霍普水丝蚓与摇蚊幼虫对福寿螺入侵后对梨形环棱螺产生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加入生物扰动者时,福寿螺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梨形环棱螺(P<0.05),加入生物扰动者后,福寿螺的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而梨形环棱螺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体质量损失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霍普水丝蚓不论何种密度都可使福寿螺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而使梨形环棱螺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在高密度时这种效应最大,使福寿螺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从放置方式模拟底栖动物在水体中的分布来看,当霍普水丝蚓均匀分布时,对梨形环棱螺的生存最有利;虽然加入霍普水丝蚓或摇蚊幼虫都有利于梨形环棱螺的生存,并弱化福寿螺的入侵作用,但综合考虑,霍普水丝蚓的效果优于摇蚊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梨形环棱螺 摇蚊幼虫 霍普水丝蚓 生物扰动 入侵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