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农303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
1
作者 衣春生 白雅梅 +1 位作者 王东旭 田兴亚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4期228-229,共2页
东农303覆膜栽培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小区试验中经济产量和总产量均比未覆膜高,达显著水平,其中,不同时期茎叶鲜重和根系鲜重均达极显著水平,困种比不困种效果好,覆膜能够促早熟,提早收获时间。
关键词 东农303 早熟 产量 马铃薯 地膜覆盖 栽培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与甜菜产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7
2
作者 白祥和 衣春生 刘山莉 《中国糖料》 1998年第1期58-60,共3页
虽然在18世纪末就已知道作物的产量来自光合作用,但是在农业生产上提出利用作物光合速率上的差异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设想还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这主要是由于50年代以来红外线CO2分析仪用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 虽然在18世纪末就已知道作物的产量来自光合作用,但是在农业生产上提出利用作物光合速率上的差异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设想还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这主要是由于50年代以来红外线CO2分析仪用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提高作物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伟 衣春生 +1 位作者 赵谦 王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大豆紫斑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在大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产孢量比在PDA上高2倍,此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15℃或高于37℃均不适宜,在连续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生长,pH4-9之... 大豆紫斑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在大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产孢量比在PDA上高2倍,此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15℃或高于37℃均不适宜,在连续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生长,pH4-9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以pH=7生长最适,pH=7-8产孢最多,分生孢子在葡萄糖液中萌发最好,在15-4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30-33℃,pH=3-9之间均能萌发,pH=7-8萌发最好,黑暗条件有利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斑病菌 培养条件 产孢条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环腐病菌的PCR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利军 衣春生 +1 位作者 韩英 刘学敏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马铃薯环腐病菌的PCR检测李利军1)衣春生2)韩英1)刘学敏2)(1)黑龙江省农业监测中心哈尔滨150036;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由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sep... 马铃薯环腐病菌的PCR检测李利军1)衣春生2)韩英1)刘学敏2)(1)黑龙江省农业监测中心哈尔滨150036;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由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sepedonicus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环腐病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下载PDF
早熟马铃薯脱毒原种留种试验
5
作者 冯丽华 张海龙 衣春生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原种 留种 早熟品种
下载PDF
用户接口管理系统
6
作者 衣春生 易阳 《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0年第8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用户接口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大豆GmLEC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武小霞 马彦龙 +8 位作者 潘校成 衣春生 张超 金杨媚 王敏 陈庆山 李文滨 金萌 苏安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41-2446,共6页
AtLEC2基因最早发现于拟南芥中,是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与种子发育过程的重要基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功能已知的AtLEC2基因作为参考,对大豆GmLEC2基因的启动子元件、蛋白的功能、等电点、脂肪指数、... AtLEC2基因最早发现于拟南芥中,是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与种子发育过程的重要基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选择功能已知的AtLEC2基因作为参考,对大豆GmLEC2基因的启动子元件、蛋白的功能、等电点、脂肪指数、亲水性、不稳定系数、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mLEC2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LEC2 大豆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BIN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玲爽 衣春生 +6 位作者 李思楠 张超 马彦龙 金杨媚 李文滨 武小霞 苏安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419,共6页
根据前期实验获得的大豆Gm BIN2基因登录号,从大豆中克隆Gm BIN2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得到大豆Gm BIN2基因。对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 BIN2的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亲疏水性以及同源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再生... 根据前期实验获得的大豆Gm BIN2基因登录号,从大豆中克隆Gm BIN2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得到大豆Gm BIN2基因。对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 BIN2的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亲疏水性以及同源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 BIN2编码区c DNA长度为1 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Gm BIN2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分析其蛋白功能结构域发现,Gm BIN2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催化域,为PKc-like超家族成员;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与野生大豆亲缘较近。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有利于更加深入的研究Gm BIN2基因在大豆再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大豆再生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再生 GM BIN2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