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咽部菌群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彤 衣薪燕 +6 位作者 赵清菊 李川 卢姗 杨晋 刘银辉 唐立 文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变化。方法筛选入组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例健康者咽拭子样本,提取咽部DNA,扩增16SrRNA基因,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变化。方法筛选入组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例健康者咽拭子样本,提取咽部DNA,扩增16SrRNA基因,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综合来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大。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咽部菌群样本可被区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咽部菌群组成和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主要变化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中普雷沃杆菌属(Prevotella)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都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变化落实到属水平,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显著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芽胞杆菌纲(Bacilli)所属的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显著增加,而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包含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显著下降。此外,变形菌门中出现弧菌属(Vibrio)的增加和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的降低等变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次研究样本)的咽部菌群出现紊乱,以普雷沃杆菌属、放线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和弯曲菌属等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弧菌属等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咽部菌群 紊乱
原文传递
高脂肪饮食对益生菌缓解大鼠过敏性炎症作用的影响及意义
2
作者 宋佳平 李川 +1 位作者 衣薪燕 文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65-1271,共7页
目的探究高脂肪饮食对过敏性炎症的发生以及对益生菌缓解大鼠过敏性炎症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周离乳期雄性Wistar大鼠(57 g±9 g)随机分为5组(8只/组):对照组、正常饮食模型组、正常饮食治疗组、高脂肪饮食模型组及高脂肪饮... 目的探究高脂肪饮食对过敏性炎症的发生以及对益生菌缓解大鼠过敏性炎症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周离乳期雄性Wistar大鼠(57 g±9 g)随机分为5组(8只/组):对照组、正常饮食模型组、正常饮食治疗组、高脂肪饮食模型组及高脂肪饮食治疗组。基于正常饮食和高脂肪饮食分别建立大鼠过敏性炎症模型,应用益生菌对不同饮食的模型组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应用益生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过敏体征、炎症细胞及免疫平衡的变化,同时应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对各组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相较于正常饮食模型组,高脂肪饮食模型组大鼠过敏体征加重,血中炎症细胞水平增高,Th1/Th2失衡显著(t=-8.563,P=0.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益生菌能缓解过敏性炎症大鼠的过敏体征,使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明显纠正血和鼻灌洗液中Th1/Th2失衡(t=3.778、10.451,P=0.027、0.001),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而在益生菌缓解过敏性炎症时伴有高脂肪饮食能阻碍过敏体征的缓解,加重炎症细胞的浸润,延缓了益生菌对血清中Th1/Th2的纠偏作用(t=-10.157,P=0.001),阻碍了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恢复,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中未与模型组区分开。结论高脂肪饮食能加重模型组大鼠的过敏性炎症,阻碍益生菌对过敏性炎症的调节作用,而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Th1/Th2免疫平衡的失衡以及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炎症 高脂肪饮食 益生菌 免疫机制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孕期BMI变化与新生儿胎便菌群和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杨晋 衣薪燕 +3 位作者 卢姗 王娇 宋庆宇 文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Am组,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Bm组。A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Af组,B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Bf组。收集...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Am组,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Bm组。A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Af组,B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Bf组。收集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新生儿脐带血清、孕晚期粪便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个24 h胎便。对妊娠妇女的粪便及对应新生儿胎便进行DNA提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分析菌群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妊娠妇女及对应新生儿不同分组菌群结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脐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变化。结果BMI增幅≥6 kg/m^(2)(Bm组)的妊娠妇女与BMI增幅<6 kg/m^(2)(Am组)的相比,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Bm组妊娠妇女粪便样本中脱硫弧菌属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以及韦荣球菌科、属显著升高。Bf组与Af组相比,胎便菌群alpha多样性同样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同样存在差异。Bf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等显著降低。Bm组较Am组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存在差异,TNF-α、IL-6水平有升高趋势。在对应的新生儿的脐带血清中Bf组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和新生儿胎便菌群存在紊乱。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中和新生儿脐带血清中炎症因子增高。妊娠妇女孕期BMI增幅与拟杆菌门及拟杆菌属的增加相关,能够影响妊娠妇女和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与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BMI增幅 肠道菌群 新生儿免疫 妊娠妇女菌群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