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友良 冯庆虎 +2 位作者 衣龙云 高斌 余建翔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43-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膝内外侧切口联合双钢板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个月,以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近端后角(PPTA)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再塌陷均少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延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60.00%)(=4.022,=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TA、P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 d X线片显示,对照组患者双钢板固定在位,骨折复位比较理想;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固定后关节面平整,骨愈合良好。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前正中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对于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膝关节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友良 冯庆虎 +2 位作者 衣龙云 高斌 余建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运动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运动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两组HSS膝关节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及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经皮撬拨复位 空心钉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后路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颖 李远强 +4 位作者 洪浩 丁浩洋 陈举 衣龙云 赵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23-229,共7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矢状面参数的影响,以及对矢状面重建策略的初步探索。方法2015年1月—2020年5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采用后路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DS患者64例,记录手术...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矢状面参数的影响,以及对矢状面重建策略的初步探索。方法2015年1月—2020年5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采用后路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DS患者6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痛和下肢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标准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冠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影像学参数,并评价SVA及PI-LL改善程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46(22.3±6.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内固定患者TLK、PT、冠状位Cobb角、SVA、PI-LL较术前明显减小,LL和SS较术前明显增大;短节段内固定患者PT、冠状位Cobb角较术前减小,SS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SVA≥95 mm的患者腰痛VAS评分和ODI均高于SVA≤50 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LL>9°患者腰痛VAS评分与PI-LL≤9°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LL>9°患者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PI-LL≤9°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并内固定术对D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矢状面参数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国人中老年DS患者术后残留轻度的矢状面失衡对生活质量影响不明显,LL=PI±9°可能不适合作为国人的矫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骨盆测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在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璐华 衣龙云 李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8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顺向髓内钉+钢丝环扎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为股骨顺向髓内钉+钢丝环扎治疗组(36例)、B组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目的:比较股骨顺向髓内钉+钢丝环扎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为股骨顺向髓内钉+钢丝环扎治疗组(36例)、B组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略小于B组,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A组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患肢疼痛VAS评分、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9±4.3)周,显著早于A组(32±5.6)周(P<0.0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显著高于B组5.4%(P<0.05)。至随访结束,A组一期愈合率为86.1%,B组一期愈合率为100%。B组2例术后并发症均为切口感染。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有效,当股骨干的骨折多节段、粉碎程度重且移位大时,更推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段股骨干骨折 股骨髓内钉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医禁食疗法对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佳艳 衣龙云 谢荃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21期146-148,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失宜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因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使得水谷未能转化成精微营养周身,反而滋生痰湿阻滞血管造成各种代谢性疾病。中医禁食疗法最早可追溯到道家的“辟谷”养生法,禁食疗法对由饮食导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失宜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因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运化功能失调,使得水谷未能转化成精微营养周身,反而滋生痰湿阻滞血管造成各种代谢性疾病。中医禁食疗法最早可追溯到道家的“辟谷”养生法,禁食疗法对由饮食导致的相关疾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一方面可以禁食以中止“外邪”的持续侵害,另一方面又能健脾,助脾运化痰湿而驱除浊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疗法 运化 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刘颖 赵军 +4 位作者 文化 李军 洪浩 衣龙云 丁浩洋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S0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的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局部使用抗结... 目的探讨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的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局部使用抗结核药物分为使用组(26例)和非使用组(3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率和后凸角度Cobb角等,同时记录两组不良药物反应。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0.5±5.5)个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全身化疗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CRP、ESR、VAS评分下降,Cobb角减少及ASIA分级获得明显改善(P<0.05);使用组CRP和ESR在术后3个月时均低于同期非使用组(P<0.05)。使用组无治愈后复发,而非使用组在随访期间共3例(9.38%)患者出现复发(P<0.05)。两组不良药物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的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可缩短CRP、ESR下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路 植骨融合 脊柱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