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宁市无偿献血两针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中晶 邵长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献血者 献血 穿刺/两针率
下载PDF
济宁市血源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袁中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血源队伍 建设 发展
下载PDF
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中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5-1086,共2页
血液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对结果的控制。在整个过程控制中,确定和监控质量控制点显得尤为重要。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点就是指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能够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或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加以控制的地方... 血液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对结果的控制。在整个过程控制中,确定和监控质量控制点显得尤为重要。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点就是指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能够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或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加以控制的地方。在整个成分制备的链条中其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而不是最强的环节,因此要重视血液制备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就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归纳整理为质量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点 血液制品
下载PDF
流动采血车内空气消毒状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袁中晶 续一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9-529,共1页
关键词 采血车 空气消毒
下载PDF
冰冻血小板中出现絮状物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中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1,共1页
在临床应用上,深低温冰冻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明显优于液体保存的血小板,且输血反应少。但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操作严格,贮存条件高,稍操作贮存不当,解冻后就容易出现絮状物。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笔者... 在临床应用上,深低温冰冻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明显优于液体保存的血小板,且输血反应少。但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操作严格,贮存条件高,稍操作贮存不当,解冻后就容易出现絮状物。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所制备的300袋解冻冰冻血小板的不同条件的制备过程和解冻后絮状物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絮状物
下载PDF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中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9期273-275,共3页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原因分析 处理 预防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后血浆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中晶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2期5-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经过白细胞滤除后血浆成分的变化。方法留取滤除白细胞前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分离出血浆,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总蛋白(TP)、游离血红蛋白(FHb)、K+、Na+含量。结果过滤前后血浆中的纤维... 目的探讨血液经过白细胞滤除后血浆成分的变化。方法留取滤除白细胞前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分离出血浆,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总蛋白(TP)、游离血红蛋白(FHb)、K+、Na+含量。结果过滤前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后血液中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但仍在参考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血浆成分 变化
下载PDF
济宁市成分输血的现状和进展
8
作者 袁中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成分输血 红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