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方法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6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理特点,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处置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预后并分析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率0.00%;分期手术52例,主要术...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理特点,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处置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预后并分析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率0.00%;分期手术52例,主要术式骨水泥成形术、骨瓣取下整复术、钛网与自体颅骨修补术,早期修补1期手术后2 d至3个月38例,平均(2.4±1.0)个月;均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9±2.1)个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28分,平均(8.2±5.5)分,单因素分析,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闭合性损伤、合并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一次手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24 h、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分、合并伤成为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子(P〈0.05)[1]。结论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情可轻、可重,治疗应控制严重合并伤,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分期手术,先行清创、骨瓣摘除术、异物清除术,后行颅骨缺损修复术,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可一期完成摘除、修复术;对于有严重合并创伤者,也不应在一期手术时放弃颅骨骨折处理,可先行清创、碎骨片清理、血肿清除,有助于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乔红 毛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临床特征,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调取2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控制合并伤与高致死性创伤;二期深度清创;三期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导航技术摘... 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临床特征,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调取2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控制合并伤与高致死性创伤;二期深度清创;三期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导航技术摘除深处异物。结果一期急救均安排手术治疗,8 h内清创16例,死亡1例;22例行二期清创,21例大块残留者成功摘除深部异物,1例颅内异物细小、多发未摘除,死亡2例;19例患者存活,恢复良好8例,中残疾8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一期急救落实时间≤8 h者预后不佳1例、>8 h者预后不佳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死亡3例。结论及时急救、分期处理是挽救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生命的关键;鉴别与发现、及时处置颅内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外伤 颅内意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27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毛胜 袁乔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第1期56-58,1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存在哪些相关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消化道出血(GH)。方法根据严格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71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GH,把患者分为两组;同时对两组患者7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存在哪些相关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消化道出血(GH)。方法根据严格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71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合并GH,把患者分为两组;同时对两组患者7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7个因素中哪些是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易并发G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部位、脑出血原因、脑出血量和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是急性脑出血易并发GH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出血部位、GCS评分是急性脑出血并发G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出血量、出血部位、GCS评分,是判断其并发GH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出血量较大,部位靠近丘脑、脑干等边缘系统者,GCS评分较低者应积极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预防GH的发生,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云南省某医学类高校2016-2017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毛胜 李青花 +1 位作者 唐源 袁乔红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某医学类高校2016-2017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订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2017年到校报到的3 776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数据采用... 目的调查云南省某医学类高校2016-2017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订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2017年到校报到的3 776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测HBV感染率、HBs Ag阳性率分别为3. 60%和2. 28%,只有HBs Ab阳性者占比52. 62%,所有项目阴性者占比43. 78%;少数民族学生HBV感染率为5. 65%,高于汉族学生(χ~2=11. 52,P=0. 00),HB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率为11. 76%,高于其他学生(χ~2=62. 32,P=0. 00);未接种乙肝疫苗者HBV感染率为11. 5%,高于接种者(χ~2=217. 80,P=0. 00)。结论通过研究可以看出HBV感染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中仍然难以避免,且对于医学生来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今后感染HBV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学校和老师,甚至管理部门重视,并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才能保护学生的健康,减少HBV感染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医学生 感染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多微脑回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分析(附三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杰 赵永彬 +7 位作者 杨海洋 陈国龙 丁国林 任君 袁乔红 和磊洁 马仁艳 栾国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4-836,共3页
多微脑回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常引起多种症状,其中癫痫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例多微脑回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1例先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确定... 多微脑回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常引起多种症状,其中癫痫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例多微脑回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1例先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确定致痫灶,后行致痫灶切除术;1例行致痫灶扩大切除术;另1例行岛周半球离断术。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多微脑回畸形。例1术后1年随访为EngleⅠ级,术后2、3年随访均为EngleⅢ级;例2术后3年随访为EngleⅠ级;例3术后6个月随访,无癫痫发作。初步推测外科手术对于多微脑回致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脑科医院 致痫灶 扩大切除术 外科手术 离断术 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某医专新生乙肝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毛胜 李青花 +1 位作者 陈媛玲 袁乔红 《中国校医》 2020年第2期120-121,134,共3页
目的以调查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及对乙肝病毒是否有免疫力为入口,探讨高校在防控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建议。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抽检16级新生的乙肝五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本校4个专业的16... 目的以调查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及对乙肝病毒是否有免疫力为入口,探讨高校在防控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建议。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抽检16级新生的乙肝五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本校4个专业的16级新生对乙肝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35%、2.30%,只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有免疫力者)883人,所有项目阴性(无免疫力者)736人。4个专业的新生中认知度较高者(得分≥30分)分别占25.54%、21.20%、21.87%、22.87%,认知度较低者(得分≤18分)分别占59.18%、57.51%、56.18%、59.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乙肝防控需要做好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做好疫情检测、报告和处置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病控制 院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